秋叶落,桂花香
金秋十月
暑气已消,秋高气爽
正是收获与成长的好时节
时报君
为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者
献上一份成长惊喜——
教育时报社中小学高质量发展中心
成立
首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即将举行
▼
近年来,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全省教育大会也特别强调,要全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朝着建成教育强省目标扎实迈进。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高质量发展
教育时报社特别成立
中小学高质量发展中心
▼
教育时报社中小学高质量发展中心将坚持公益性质,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打造、宣传展示、平台交流等智库型支持服务,助力学校品牌建设和校长专业发展,并主办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
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LOGO
教育时报社中小学高质量发展中心官方微信平台为“河南校长”微信公众号,宣传语为“领跑中原,共铸学校品牌;聚力发展,建设教育强省”。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河南校长】微信公众号
首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在安阳市第五中学举办
相约十月
诚邀广大教育同人
齐聚安阳
共同走进安阳市第五中学
共话“扩优提质,打造‘文化+课程’新生态”
▼
扩优提质,打造“文化+课程”新生态
首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通告
会议地点
安阳市第五中学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黄河大道西段)
报到时间
10月25日上午
报到地点
安阳锦江之星酒店
(安阳工学院店,安阳市文峰区黄河大道与彰德路交叉口工学院南门)
会议日程
10月25日下午
首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开幕
校园文化及学生活动观摩
安阳市第五中学校长报告
学术创新圆桌会:小初高一体化教研的实践探索
(安阳高新区银杏小学南校、安阳市第五中学等)
安阳市第五中学第28届师生文化艺术节
10月26日上午
校园“思辨”课堂观摩
社团活动观摩
校长领导力微论坛
专家主旨报告
主 办
教育时报社中小学高质量发展中心
承 办
安阳市教育局
安阳市文峰区教育局
安阳市第五中学
媒体支持
教育时报
“河南校长”微信公众平台
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咨询电话:
侯老师 0371-66356879
姚老师 0371-66383053
住宿推荐
安阳锦江之星酒店(安阳工学院店,安阳市文峰区黄河大道与彰德路交叉口工学院南门)
安阳华强诺华庭酒店(安阳市文峰区弦歌大道466号与中华路交叉口)
咨询电话:谷经理 15226161047
开启学习之旅前
校助君先带您
了解一下承办学校
安阳市第五中学
↓↓↓
点击视频,带您了解安阳市第五中学更多内容
“我校肇始于北宋宰相韩琦回乡任职期间所建的昼锦堂,岳飞青年时期曾在昼锦堂饱读诗书。乾隆年间昼锦堂改名为昼锦书院,1900年更名为昼锦学堂,开河南省新式教育之端……”9月开学季,安阳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安阳五中”)为七年级新生准备了别具特色的“开学第一课”,新同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校史馆——昼锦书院,了解学校光辉的办学历史,体悟历经千年传承的“五中精神”。
千年文脉、百年校史赋予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老校要想持续创新、形成品牌,我认为最核心的是文化、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文化是立校之魂,教师是立校之基,学生是立校之本。一所好学校的精神气质,要从这三个维度着眼,在学校文化传承、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上下功夫。”安阳五中校长王艳军说。
10月25日至26日,“扩优提质,打造‘文化+课程’新生态”——首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将在安阳五中举行。在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教育时报记者近日走进安阳五中,感受这所百年名校浓厚的校园文化,了解其先进的管理经验。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向来以文化为立校之本。”王艳军说,“一直以来,学校将北宋昼锦堂作为文脉之始,以文臣典范韩琦和武将楷模岳飞为文化之根,以‘忠厚笃实、守静怀远’的五中精神,凝聚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
“学校建筑的命名独运匠心,七八年级教学楼以‘崇文’二字昭示了安阳五中对文化的追求、推崇和信仰;九年级教学楼则以‘崇德’命名,旨在提醒毕业班学生成才以德为先,拼搏进取,永不言弃。”走进校园,该校副校长王国戍向教育时报记者介绍学校的教学楼名字的来源。
教育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的文化建设无不体现在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中。2001年,安阳五中搬迁至新址,经过20多年的不断翻新与修缮,逐步形成以大德路、大成路为经,以“三苑一峰一馆”为纬的园林式美学建筑群。学校从中华文明传承、科学理想信念、地方风物风情、学校历史文化四个角度入手,形成了系统、丰富、独特的廊、苑、石、墙、柱文化,让校园处处“诉说”着高雅和文明。教育时报记者走在横贯学校南北的文化长廊里,仿佛穿越一个个时空隧道,两侧展示着学校各个阶段的办学情况,通过图像化、艺术化的壁画、文化展板等形式展示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今年是安阳五中退休教师赵金凤被学校返聘的第5个年头,在教育时报记者采访中,赵金凤是许多教师的榜样。“自退休返聘以来,赵老师坚持带两个班的语文课,每天提前到校迎接学生,主动带着我们年轻教师研课磨课。”谈起赵金凤,学校的年轻教师无不给予高度赞誉。像赵金凤这样的教师,在安阳五中有很多,校史馆中荣誉照片挂满了一整墙。老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打动着一代代五中人,更是该校教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精神动力之源。中青年教师在教师文化成长体系的引领下,不尚浮华、能拼肯干,比文明、比师德、比奉献,逐渐形成了老教师传之以德、中年教师成之以韧、青年教师进之以勇的教师文化。
“有一种文化,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根脉绵延至今,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9月23日,彭湃烈士的孙女彭伊娜走进安阳五中讲授思政课,把爱国主义精神埋藏在学生内心深处,这样的讲座在安阳五中会定期举行。从一代名相韩琦、一代名臣岳飞到老一辈革命家王若飞、徐向前、罗任一,从抗美援朝期间206名学生参军,到90后“蛟龙”号首批女潜航员赵晟娅,百余年来,安阳五中在“精忠报国”的学子文化熏陶下,人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有国才有家,我以后想当老师,让更多的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我想当医生,攻克更多的疑难杂症”“我想当个建筑师,给大家设计建造更加宽敞舒适的家”……在教育时报记者采访中,八年级航空班的李宛恩、八(17)班的王靖雯、八(12)班的赵一诺向教育时报记者表达了自己远大的理想。教育时报记者也感受到,历千年,精神的传承始终没变,“崇德博文、精忠报国”已成为安阳五中不可磨灭的文化烙印,涵育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学校注重新时代下中小学德育实践新要求,始终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永远不变的重点工作。”王艳军向教育时报记者介绍,“几经摸索,我们创设‘一个理念、三条主线、五大途径’的‘一三五’德育新生态,让学生在生态浸润、真实教育、自主体验中锤炼品格,让德育工作润物有声。”
在追求以人为本的坚守之路上,安阳五中确立了“让有意义的活动有意思,让有意思的活动有意义,让学生向往校园、受益一生”的教育理念,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润心,帮助学生达成“生命唤醒”的目标,成就爱与生命对话,助力生命成长,见证生命成长,追踪生命成长。
“在这里,生命有万般姿态,每种色彩尽情盛开。学生不仅能学习知识,而且能更新知识;不仅传承文化,更能创造文化;不仅学会竞争,更懂得合作;不仅懂得热爱生命,更学会关爱自己。”学校德育副校长贡继新说。
在采访中,教育时报记者了解到,如今的安阳五中德育体系,已由三条主线牢牢贯穿始终。“校园文化陶冶人”创设多维度育人场景,“文明习惯塑造人”让满园德育之花如数绽放,“特色活动激励人”充分满足学生在德育的知、情、意、行方面的需要,学校德育工作已然变为一场润德于心、成德于行的树人工程。
“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已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五中学子心中,成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学校德育处主任于冰说。
“我们有五大‘法宝’,可以让德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趣又生动。”采访中,贡继新向教育时报记者介绍。亲情化班级管理、多学科德育渗透、体系化活动建设、拓展式社会实践、协同式家校共育,这便是安阳五中德育活动的秘诀,是让孩子们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学习的“法宝”。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以诚心、耐心、爱心与学生和家长相处,构筑充满温情的班级育人场;在学科建设中,用“爱国—科普—劳动—文体”德育课程体系,为德育活动填充学科特色育人价值;在活动建设中,融入生活点滴,创新设立立德、明志、儒雅、勤俭、惜时、笃行、尊亲、感恩等24个德育主题,让学生在短小精悍、目标明确、紧扣德育主题的各类活动中感受美德无时无刻的熏陶;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走出去,动起来”;在家校共育中,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成为学校最坚强有力的合作者。
“‘一三五’德育新生态,为学生成长拔节助力,点缀学生生命之美。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自我管理、自主教育、创新教育、诚信教育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胸怀天下的正气、善学乐思的才气、阳光自信的朝气、怡情悦性的灵气、务实肯干的底气,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王艳军说。
“如何让学生突破重难点?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引入。”“学生在尺规作图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在安阳五中教研室内,老师们讨论热烈,满怀教育激情。
安阳五中教师为何具有如此活力?其原因除了教师的育人初心与情怀,更多的是学校良好的教科研生态。一代代五中人以“做有温度的教育,育有家国情怀的人”为办学思想,凭借“有态度、有高度、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工作作风,打造魅力教科研新生态。
“科技赋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力,让课堂‘活起来’。”学校副校长海淑欣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学校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让学生自讲、自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以科技赋能为辅,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学生知识薄弱点,助力教师教学精准发力。”
此外,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校安排教师精心设计助学案。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梁静静告诉教育时报记者:“我们以助学案帮助学生梳理课堂脉络,培养学科思维,助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自2013年起,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理念,开始了“基于自管小组下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改革”探索,以“精讲巧练、合作探究”为特色,探索“自主管理、思辨课堂”的教学模式,打造学习共同体。2021年,学校启动了3.0版课程改革,让教学慢下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
“深化课程建设,以‘双驱双环’特色课程体系为依托,打破校园内外界限。”学校教务处主任闫英杰介绍,“学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双向驱动课程建设,校内校外双环节打造多维课程体系,以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推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多向共生。”
从科研企业到文化机构,再到社会公益组织,学校在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中完善出生命课程、成长课程的三年一贯制,劳动课程、研学课程的六期培养法……在系统的指引下,学校特色课程构建成效显著。
“不断完善教评机制,通过‘1234’教师成长体系,构建评价与成长的良性循环。”学校教研处主任尚向超对教育时报记者说。学校通过“三方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调查)对教师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将结果作为教师发展和教学内容改进的依据。同时,利用“多方反馈”(在线问卷、意见箱和定期的座谈会)持续优化,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成长。
不仅如此,学校通过1个教师梯队建设体系,2个教师成长工程(“青蓝工程”和名优骨干培育工程),3个专业发展平台(赛课展示平台、课题研究平台、教研写作平台),4条成长路径(学习型路径、实践性路径、研究型路径、写作型路径),实现教研兴校、教研强师的根本任务。来学校7年,便已获得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一等奖的青年教师韩扬,正是这套体系的有力践行者。
“随着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国是摆在每位教育人面前的考题。百廿老校,荣光何以再继,摆在我们五中人面前的,唯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教学方略上遵循学为中心与能力本位,在学习内容上强调跨学科与多样性,在学习评价上坚持综合性与多元化,在教育技术上注重融合性与数智化,让校园成为学生一生向往的地方。”王艳军说。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教育时报记者 罗子超 侯成浩 姚梦迪 通讯员 李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