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一:深化区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中国基础教育》: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课程改革、评价改革等同步推进。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基础教育生态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刘林亚:“十四五”以来,河南坚持外延增量与内涵建设并重,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逐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持续优化基础教育生态,主要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在“扩容量、调结构”上做文章,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7万个;投入资金89.73亿元,累计改善6756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投入资金126.6亿元,改善“县中”办学条件,新增校舍372万平方米,实现了“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建筑在学校”的教育理想。
第二,坚持在“培根本、重全面”上出实招,育人质量持续提高。全省培育“五育”并举典型实验区20个、实验校650所,组建13个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协作联盟,构建了学段衔接、螺旋上升的“大思政课”格局。大力实施幼儿园领航共建“1235”工程,持续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256”工程,稳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双减”改革如期交账,并通过“丘成桐少年班”、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科夏令营等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零”的突破,获奖成果在质和量上实现双提升。
第三,坚持在“抓评价、转观念”上求实效,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河南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以科学的教育观念引领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实践创新,带动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和促进学校持续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各地各校全面系统贯彻落实国家《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和河南省配套方案,充分发挥质量评价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发展素质教育,切实破除“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
《中国基础教育》:教育部2021年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洛阳市入选为第二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洛阳市教育综合改革在当前具有怎样的价值意义?市域整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中,聚焦了哪些“关键问题”、抓住了哪些“关键点”?
议题二:塑造优质均衡发展新样态
刘林亚: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农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是乡村学校生源持续减少,仅2023年教学点的学生就减少了8.64万人,低年级与高年级在校生数呈现倒挂。其次是办学条件依然薄弱,如部分乡村学校多媒体设备老化、图书陈旧、体育器材损耗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受规模小、经费少等现实,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再次是师资队伍和课堂教学问题,优质师资配置依然不均衡,城乡区域差距较为明显,且农村学校专职心理健康、体音美、科学和计算机等教师的配备不达标。在教学方面,乡村学校创新乏力,亟须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还面临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财政投入持续性不够、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教师队伍依然薄弱、保教质量内涵发展不足等诸多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与短板,我们不断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实行“一校一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深化义务教育“县管校聘”改革。坚持学前教育规划先行,持续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我们坚持以“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为切入口,组建省级课程服务项目库、培育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推动乡村学校在活动参与中实现全面育人,从而塑造农村基础教育新样态。
《中国基础教育》: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河南省提出要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四个一批”行动,其具体内容、举措是什么?
刘林亚:河南结合教育实际,专门制订实施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将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凝练为“四个一批”。
其具体内容、举措为:合理制订挖潜扩容工作方案,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区、合并周边薄弱学校等方式,挖潜扩容一批优质学校;按照3至5年一周期制定新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落实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改造帮扶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办好一批新优质学校;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发挥牵头学校引领带动作用,促进集团内学校之间管理互通、资源共享、研训联动,实行一体化评价,转化提升一批薄弱学校;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实施“1+1+N帮扶”计划,即1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1个乡镇、结对N所乡村学校,组成城乡学校共同体,开展精准帮扶,统筹办好一批乡村学校。
议题三:统筹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发展要求,对于整体优化区域基础教育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对此,河南省在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方面的工作重心、核心举措是什么?如何解决县中发展等难题?
刘林亚:近年来,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256”工程,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2023年,省教育厅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相关工作的通知》,健全完善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保障。目前,“1256”工程已遴选多样化发展省级特色高中两批5类45所,认定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161所,培育省级学科基地113个,立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162项。
河南省高中学校发展也存在“县中困境”现象。为有效化解县域高中发展困境,河南省从招生管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质量提升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如通过完善计划分配方式、建立省级招生服务平台、严格规范招生秩序等措施,切实稳定县域高中优质生源;通过推动县域高中多样化发展、对口帮扶县域薄弱高中、加强县域高中教研培训等措施,形成特色鲜明的县域高中育人模式。目前,全省已有27所县域高中的28个学科被评为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78所县域高中被认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立项了65个县域高中发展课题。
议题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中国基础教育》:近年来,河南省持续发力,多举措、有针对性地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河南的整体思路是什么?围绕关键问题采取了哪些重点举措?
刘林亚:河南省始终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位置,围绕教师队伍大而不强、优质师资少而不均、培养培训体系服务弱化等问题,出台实施了五大行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好老师、大先生”的热切期待。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行动。开展“河南最美教师”“河南教书育人楷模”公益评选活动,周荣方、吴拥军等多名教师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二是教师培养提质行动。出台师范教育质量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立项示范性项目124项,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研究600余项,连续举办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持续推进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协调发展。
三是教师补充助力行动。针对高学历高中教师占比偏低、义务教育教师年龄与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状况,充分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指导作用,依托“农硕计划”“特岗计划”“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累计为农村地区培养了近7万名高质量教师,强化了农村学校科学、体音美、英语等紧缺薄弱领域教师的补充力度。
四是教师能力素养提升行动。全省统筹建立了五级联动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河南教师网络学院、河南省教育家书院、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等教师发展研究平台,为80个县建立县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10所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全面提升中小学校校本研修质量。
五是教师梯队优化行动。持续深入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培育认定中原名师、中原教研名家、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等中原英才计划教育教学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等,教师梯队攀升格局基本形成。
议题五:构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
《中国基础教育》:作为教研大省,河南省在充分发挥教研工作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创新教研方式与机制、构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方面,有哪些新探索新思考?
刘林亚:河南省教研工作始终坚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统筹推进教研提质,形成了河南本土教研经验。
一是注重规范课程实施形式,用多样化手段促进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改进。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管理,组织编写河南省级义务教育课堂基本要求及其示例,开展系列化新课程培训和教材跟进培训,帮助一线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理解新教材、应对新评价。积极配合教育部做好国家课程的使用监测,组织开展具有河南特色的地方课程研发与修订,确保课程教材使用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二是以重大课程改革问题为切入点,多角度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改进。例如,特别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县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乡村首席教师专业发展,保障薄弱学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的平等发展机会。
三是积极回应教研转型诉求,关注基础教育评价改进与数字化教研发展,大力推广优秀教研成果。加快教研转型,不断增强省域教研的精准供给能力,例如:推动教研数字化发展,搭建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平台,组织优秀校本教研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公开展示与经验交流,加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和推广。
四是不断壮大优秀教师和教研员队伍,提升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化水平。以“梯级攀升、重点培养”的建设思路,建立教研员全员、省级骨干教研员和中原教研名家的梯级化培育体系。通过发布研究选题指南、开展科研督导和专项培训等方式,引导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加强基础教育研究,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的专业化水平。
议题六:持续深化省域改革的行动要点
《中国基础教育》: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河南省将聚焦哪些问题或关键领域,持续深化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刘林亚:河南省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生命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育空间布局、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上,突出扩优提质;在教育教学上,突出学生为本,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在路径开辟上,突出数字赋能,发挥智慧教育新优势。在县城及周边建设寄宿制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乡镇,通过合并改扩建现有乡镇学校、合理新建寄宿制学校满足在乡镇就读学生的寄宿需求。
同时,按照“一校一策”、分批分类原则,稳妥有序撤并小规模学校。持续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核心素养培育。在现有优质学校基础上,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确定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新优质学校,按照3至5年一周期制定成长发展规划。突出数字赋能,发挥智慧教育新优势。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逐步扩大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建设帮扶,确保每所乡村学校都有城镇学校对口帮扶。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