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这场收官之作,期待您的到来!

文摘   2024-11-20 17:01   河南  



10月25日

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迎来首秀


点击图片,观看首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详细内容


“什么时候举办下一届”

“收获颇丰,只感觉一天半的时间太短”

名校名师坐镇,让我学到了很多”

…………

首届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结束后

参会校长、老师纷纷表示


别急

大家心心念念的收获与成长

正在路上——

11月29日至30日

互融共通,“适·教育新路径

第二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将在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国第一雷锋城邓州举行



初冬乍寒

应“围炉取暖”

诚邀广大教育同人

齐聚邓州

共同走进邓州市致远学校

共话“互融共通,‘适·合’教育新路径”




互融共通,“适·合教育新路径

第二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通告


邓州市致远学校立足医圣故里、中国第一雷锋城——邓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坚持“办‘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开创了教育发展新格局。学校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和少工委三级联动的组织框架,从制度、目标和任务上实现一体化落实,形成机制联动;站在“适应个体发展要求”“适应人的现实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方向”三个层面,让每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见自己;打破班级概念,将教室划分成不同的学科教室,学生选课走班,教师分层施教。多年来,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11月29日至30日,“互融共通,·合教育新路径——第二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将在邓州市致远学校举行。届时,欢迎省内外教育同人齐聚邓州,感受“适·合教育,共研共讨互融共通,探寻“适·合”教育发展新路径。


  会议地点  


邓州市致远学校
(邓州市团结路与北京大道交叉口东50米)



  报到时间  


11月29日上午


  报到地点  


邓州希文宾馆

邓州市花洲街道团结东路与北京大道交叉口公安局对面)



  会议日程  


11月29日下午


迎宾仪式

第二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开幕式

邓州市教育发展推介

邓州市致远学校校长报告

学校发展叙事——《以未来之名·筑致远之梦》

邓州市致远学校第12届文化艺术节


11月30日上午


自主课堂展示

社团活动观摩

“以班主任队伍建设,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术圆桌会

专家主旨报告


  主  办  


教育时报社

中小学高质量发展中心


  承  办  


邓州市教体局

邓州市致远学校


  媒体支持  


教育时报

“河南校长”微信公众平台


本次活动系公益性质,不向与会者收取任何费用。参会者往返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有意参会的校长和老师,即日起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报名内容:您的姓名、单位、手机号码、参会人数,同一学校留一名负责人联系方式即可。


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注:乘坐高铁前来参会的校长和老师,学校在邓州东站设有车辆免费接站。

为确保会场秩序和会议效果,请有意参加会议的老师,务必提前报名。本次会议不接受任何“空降人员”,敬请理解!

 咨询电话:

闫老师 0371-66383053

老师 0371-66356879


  住宿推荐  


推荐酒店1:
邓州希文宾馆(邓州市花洲街道团结东路与北京大道交叉口公安局对面)
咨询电话:崔经理 15137785123

推荐酒店2:
维也纳酒店(邓州广亿万商城店)邓州市迎宾大道广亿万商城11幢1楼大厅
咨询电话:张经理 17527796297


推荐酒店3:
邓州兰亭云逸酒店(新田360中心医院店)邓州市合园西北门东60米
咨询电话:魏经理 13838968076


建议报名成功后提前预定学校周边的酒店,以保证按时参会。


开启学习之旅前

时报君先带您

了解一下承办学校

邓州市致远学校

↓↓↓


点击视频,带您了解邓州市致远学校更多内容





互融共通,让学校高质量发展看得见
——邓州市致远学校“适·合”教育新路径探寻


邓州,这座钟灵毓秀的古城,素有医圣故里、中国第一雷锋城等美称,范仲淹曾在此写下《岳阳楼记》。近年来,邓州市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赋予教育“优先权”,让教育不断实现蝶变跃升。而邓州市致远学校(以下简称“致远学校”),立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办‘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开创了教育发展新格局。11月29日至30日,以“互融共通,‘适·合’教育新路径”为主题的第二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将在致远学校举行。近日,教育时报记者来到学校,围绕高质量发展“三问”,展开调研采访。





一座校园,我、我们,个体、群体,怎样形成“价值共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踏上邓州这片土地,心头便会不自觉涌起范仲淹在此写下的这千古佳句,其中的“忧乐精神”,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仲淹为江苏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在邓州创办了花洲书院,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恰巧,致远学校也是由一群来自江苏的教育人创办。他们于2010年来到邓州投资兴学,斥资亿元在一块空地上擘画着自己心中的教育蓝图。



“作为中国第一雷锋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途径地、《岳阳楼记》诞生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源地,雷锋奉献、渠首担当、忧乐传承、实践创新四种精神早已融入邓州人的血脉,为邓州儿女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这也成为致远学校育人的独特基因。”学校校长李德说。


李德在江苏工作20年,来河南后特别注重加强苏豫教育交融,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建设。他认识到,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一定是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既要有人文关怀,又要倡导文化理解。



于是,学校便在引领学生连续、系统、全面、自然地生长上下功夫,与邓州本土文化和精神体系紧密结合,在校园里建设雷锋广场、雷锋长廊、雷锋塑像等德育景观,让雷锋精神在学校薪火相传;建设范仲淹广场,引领师生赓续“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精神;建设渠首园,呈现南水北调的壮阔旅程;营造科学教育氛围,传承实践创新精神;等等。


走进致远学校的校园,教育时报记者看到——雷锋林,塑像高耸,翠竹葱茏,奉时代楷模;渠首园绿意盎然,清水环绕,抒宛邓担当;忧乐苑,假山池沼,雕像书卷,传家国情怀;创新坊,两弹元勋,神舟飞船,展中华腾飞。这些文化景观既装点了校园,又浸润了心灵。师生还会在这里进行阅读、写生,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通过长期的精神培植和文化浸润,把‘我’变成‘我们’,把‘个体’变成‘群体’,形成了全校师生的‘价值共识’。形成‘价值共识’需要的引领核心,就是我们致力打造的‘三旗共扬·三徽共彩’党建品牌,以及积极探索的党团队一体化运行机制。”学校党支部书记宋米米说。


据了解,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和少工委三级联动的组织框架,从制度、目标和任务上实现一体化落实,形成机制联动;注重入队、入团、入党三个关键节点的顺畅过渡,确保党团队育人链条的衔接贯通;将党员活动室、团员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有效衔接,搭建了解党史、团史、队史的思政大课堂;主题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贯穿党团队建设,贯穿所有年级,实现系列化的价值引领,实现主题贯通。这些工作最终指向的是,培养身心健硕、智慧超群、视野超凡、精神高贵、品味高尚的时代接班人和优雅生活者。


点击视频,观看邓州市致远学校唱响德育之歌——《第一粒扣子》


一所民办学校,获当地支持、民众认可、社会推介,究竟有何魅力?



如今,致远学校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已成为邓州教育发展的领头雁,成为当地认可、社会认同、学子向往的优质学校。她的魅力在哪儿?教育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是——这里让每一个生命在不同的时期都能被“看见”。


致远学校实施“适·合”教育。适,人之所归,意味着适合、适应。它指的是教育内容和方式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需求和潜力相契合。“适·合”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关注不回应每个孩子个性需求的教育是不符合规律的,让每个孩子在不同时期都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才是构建学习生态的基本逻辑。”学校德育副校长张明阳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致远学校站在“适应个体发展要求”“适应人的现实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方向”三个层面,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作为一个整体,使之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见自己。


学校构建了一体进阶课程,满足于学生12年持续生长的需求。学科序列统合课程、节日序列统合课程、跨学科序列统合课程……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学习体系,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健者课程、仁者课程、智者课程、达者课程、美者课程……将学科实践、社会生活有机统整,形成一体化课程模式,引领每个学生找到自我的“可爱标志”;走进“雷锋团”、渠首、花洲书院等实践学习基地,在同样的场地、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的研究项目,将学科知识用于实践,又用实践知识反哺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我更好”。



“学校开设了多种兴趣社团课程,涵盖科普、体育、艺术等多个领域,供我们自主选择。在丰盈我们学习生活的同时,还滋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路径和平台。”高三学生王林夕,从小学开始一直在致远学校就读,今年高考打算选择美术类专业。谈起自己在这里的成长,她觉得收获很大。


为实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间的大融合,学校依据师生的课程愿景,将育人目标细化,并结合学生年龄差异,划分为各年级的课程要求,本着以学科、学习、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四大原则,构建课程进阶体系。


据了解,该校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的内在价值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学习为中心,重点在于学科内的整合实践,满足学生整体学习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在于学生的需求、选择与订制,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发掘,强调教育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像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的‘适趣致远’课程,利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结合学生特点开设多样兴趣培养课程,先后开设了运动类、手工类、器乐类、艺术类等38种校本课程,唤醒学生参与的热情和自我的价值认同。”学校校长助理亚欣说。


学校还创新课程实践的时空和实施策略,以微课程、短课程、长课程、长短课程相结合等形态,灵活地展开课程学习,实现课堂中看见学生、校园中看见课程、操场上看见活动、生活中看到生长;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丰富劳动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增设张仲景中药园,为师生劳动实践开辟基地;家校社合力,共同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出力流汗、手脑并用中学会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2年一贯制,以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包含哪些可行路径?



致远学校原是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2022年,学校投入近2000万元对学校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增设高中部,拓宽了新领域,增加了新赛道,实现向12年一贯制完全学校的华丽转身,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事业链条进一步延长。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学校首先大力建强教师队伍,依托河南省裴凌霄名班主任工作室和邓州市尹燕名师工作室,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师聘任办法,推行中层干部竞聘机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并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校长室的领导力,对内进行制度建设,对外拓展资源,把专业发展的权利还给教师,确保发挥每位教师的自身优势。”李德说。通过多维联动,强师赋能,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爱岗敬业的省市级优秀教师,他们不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逐渐形成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的教师队伍。



同时,致远学校在各学段的融合贯通上不断进行探索,围绕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推进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与需求,打开连接屏障,引领学生突破成长界限。


幼小衔接,重在适应。学校通过学习适应和身心适应“1+1”衔接课程,将具有生活化与情境化特点的内容和现有的学科课程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教学为主线,以操作体验式作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学习习惯的训练,引导学生适应系统化、规范化的知识传授学习,为后续学习搭建“脚手架”。


小初衔接,重在联结。学校通过开设“1+1+X”小初衔接课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心理培育,帮助学生适应新学科的学习。



初高衔接,重在深化。学校在小初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了“1+1+1+X”衔接课程升级版。学法指导重在思维方式的提升,心理培育重在应对抗压能力的培养,学科引导重在高阶思维的融入。在这一阶段,学校还新增了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涯认知、生涯规划、生涯探秘。


在此基础上,学校着力推进“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合理优化课堂结构,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完善课内外评价体系,尝试各种分层提质措施,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业务校长王言雷说:“我们打破班级的概念,结合学生前期的综合表现,下发调查问卷,征求家长、学生的意见,将教室划分成不同的学科教室,学生选课走班,教师分层施教。文科分类、理科分级、艺术择趣、活动定项……不同的教室里,学生会根据自己喜欢的模式开展属于自己的深度学习。”



秉承真实性、过程性、生成性、发展性的原则,学校强调在真实生活情景下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进行评价,重视教学过程中常态的、静态的因素,关注动态变化,关注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自主构建和应用及对教学组织的不断调整,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追求动态、开放、平等、灵活的课堂教学。尤其近年来,学校提出“办‘适·合’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主张,积极建构“适·合”教育一体化图景,唤醒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学业成绩、道德品质、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劳动技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当积极尝试突破时空的束缚与限制,致力于建设一个无边界的学习场域,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可能与机遇。致远学校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领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都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强一体化建设步伐,深化课程建设,优化课堂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努力构建更为宏大的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教育图景。”对于未来,李德这样规划。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教育时报记者 杜帅鹏 靳建辉


推荐阅读

● 邓州:赋予教育“优先权”,变化让老百姓看得见!

● 邓州:“校长一日蹲班”,查漏补缺让教育回归本原

● 用心、用情、用力办教育,这里努力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


● 不落下一个!学生成长路上,“身”“心”都要健康!


教育时报
如影随形,冷暖共知——教育时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