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俗语“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
由此可见,秋天食蟹,实为一大风雅趣事。但秋蟹虽肥美,当中也有许多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螃蟹为杂食性动物,其中包括植物、动物及腐食。
螃蟹的体内有多种病原微生物,生吃会引起腹痛、呕吐、腹泻、水样便等症状。同时螃蟹是肺吸虫的宿主之一,生吃螃蟹引起肺吸虫病,造成肺组织受损害,会出现发热、头痛、胸痛、咳嗽、咳痰、咳血等症状。因此生腌、酒泡等生食方法均不适宜。
螃蟹宜蒸不宜煮,其原因在于:蒸食螃蟹可确保蟹体完整、肉质洁净味美;且蒸比煮的要热得快、温度更高,这不仅缩短了烹饪时间,还更有利于杀灭螃蟹体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蒸食螃蟹时需将其蒸熟煮透,高温持续蒸煮25分钟以上食用起来才更安心。
螃蟹虽然美味,却不是任何部位都可以吃的,尤其是螃蟹的胃、肠、鳃、心,在食用时应当剔除掉。蟹胃、蟹肠内含有排泄物,不可食用;蟹鳃为呼吸器官,不可食用;蟹心最寒,不可食用。
这些部位不仅无食用价值,且含有病原微生物,故在食用前一定要去掉,以免刺激肠胃,引起不适。
《神农本草经》云:螃蟹性寒、味咸,归肝、胃经,有邪热结痛,通胃气,调经脉之功。故吃螃蟹的同时不建议再吃其他寒凉食物,如喝冷水、饮冰啤酒、吃冰激凌等。同理,体质寒凉之人也当少食,以免更伤脾胃之阳,使得中焦气血运行受阻、温煦之功受损、后天生化乏源。建议配合食用性温之品。
生姜
清代陈维崧在《好事近.食蟹忆南耕.时南以礼斗斋宿道院》有言:“溪友馈霜螯,细捣蛮姜慢吃”。生姜,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此外还有解鱼蟹毒之功效。
黄酒
唐代李白在《月下独酌其四》中言:“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黄酒性温,能暖胃活血、通经活络,食蟹时佐以黄酒不仅可以中和寒性,同时黄酒中丰富分氨基酸和酯类物质可以提升蟹肉的鲜味。
食醋
李时珍有云:“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螯,略赏风味”。烹饪螃蟹时加入适量食醋,可以去腥体香,还可以杀菌,简直相得益彰。
其他温性食物如紫苏、葱、红糖姜茶等亦可,不但能制约螃蟹的寒性,亦可提升其鲜美。
1、螃蟹为高胆固醇食物。因此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人群不宜过量食用,尤其是蟹黄,以免胆固醇超标,诱发急性胰腺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可适量食用蟹肉。同时因为高脂血症乃心血管疾病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等慢性病人群,应少吃或不吃螃蟹。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水产品的适宜摄入数量为40~75g(可食部分),那么一个健康的成人每天可以吃2只左右的螃蟹,少吃为宜,一周内食蟹最多不要超过三次。
2、螃蟹为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进食后会使尿酸水平快速升高,因此痛风患者也不建议食用,尤其是发作期间。其他有高尿酸血症的人群也要尽量少量食用,同时要减少其他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3、螃蟹为高蛋白食物。外感风寒、发热患者,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且此时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吃螃蟹容易过敏,反而使感冒难愈或病情加重。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胃黏膜水肿,不易消化吸收,致使食物易滞留肠道,往往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高蛋白的摄入,增加肾脏的负担,也不建议食用。
4、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种异种蛋白会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组胺等介质释放,导致过敏反应,从而对于易过敏体质人群,会诱发过敏反应,产生恶心、呕吐、腹痛、皮肤瘙痒、全身皮疹的症状。甚至由于喉头水肿会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故易过敏体质者应慎吃螃蟹。
5、其他如脾胃虚寒者、孕妇人群,因为螃蟹性寒,不宜食用。
指导专家
文字 | 老年病科: 张辉
版式设计 | 陈安妮
校对 |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