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防秋燥,中医专家推荐这3个食疗方

健康   2024-10-24 17:22   湖南  
深秋防秋燥



秋风起,天气逐渐变得干燥,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秋燥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水分,导致一系列干燥症状,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声音嘶哑、毛发脱落、口渴便秘、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秋日防燥显得尤为重要。



秋燥的症状与分类


秋燥通常根据感受燥邪的时间和环境不同,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时节,暑热未消,燥邪与温热之气相结合,表现为温燥;深秋时节,天气转凉,燥邪与寒邪相结合,表现为凉燥。



中医防燥,三大原则



滋阴润燥补充津液,滋阴润肺是防燥的关键。常用的滋阴润燥中药有沙参、麦冬、天冬、百合、枸杞等。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黑木耳、梨皮、银耳等。


宣肺散邪:宣通气机,宣散邪气也是防燥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宣肺散邪中药包括紫苏叶、桑叶、桔梗、枳壳、前胡等。通过宣肺散邪,可以有效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秋季适当食用怀山药、薏米、白术等肺脾同补的食物,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燥邪。此外,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冷热、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也有助于脾胃健康。



食疗防燥,为您支招


秋季防燥食物 


蜂蜜:润肠润肺,但痰多、感冒或热咳者不宜多食; 


杏仁:润肺、清积食、散滞,尤其甜杏仁润肺效果更佳;


莲藕:清热凉血、健脾止泻,适合幼童食用; 


山药:平补气阴、健脾益气,防止血脂沉淀,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乌龙茶: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署,适合秋季干燥气候饮用。 


秋季防燥食疗方 



百合白鸭汤

【做法】干百合20克(鲜品增倍),红枣20克,与北沙参、构杞子各10克,放纱布袋中,和鸭子半只或猪肋排3条(均切块)及生姜、葱、黄酒一起炖熟,弃除纱布袋,加适量精盐胡椒粉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滋阴益气、清热润肺。适用于阴虚体质出现咽干口燥、干咳痰少、咯痰带血、大便干结、心烦失眠等的调养。



瓜子芝麻糊

【出处】《千金翼方》。


【做法】黑芝麻500克、糯米150克分别炒香,再加甜瓜子、当归、川芎、白芷、炙甘草各60克和松子仁30克一起打碎,每次取30克左右,根据再要加适量白糖或椒盐粉与开水,调成粥糊食用。


【功效】补血活血、去燥润肠、养发养颜。适用于血虚津亏、血瘀不畅之人秋季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干结不畅等以及脱发、头屑较多等不适的调养或调治。



秋梨膏
【出处】《医学队众录》。


【做法】梨(鸭梨或其他梨均可)3200克切碎榨汁,梨渣加水煎汁,两汁合并备用。麦冬、百合、川贝母各32克与款冬花24克加水煎汁。药汁兑入梨汁,小火浓缩至清膏时,加入捣碎之冰糖末640克收膏。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适用秋燥咳嗽的预防,以及咳嗽无痰或痰少黏稠、口干咽燥、心烦音哑等情况的调养。




生活防燥小贴士


多喝水:保证每天的喝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以白开水或矿泉水为主,少喝饮料。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白菜、苋菜、秋月梨、杏子、苹果等。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一盆水,以增加室内湿度,减少干燥空气对人体的伤害。此外,还可以在室内养一些绿色植物,如仙人掌、吊兰等,它们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


皮肤护理:对于皮肤干燥粗糙者,注意皮肤的清洁,适当地用一些护肤品补充水分,包括乳液以及精华等,能够起到比较好的养护皮肤的作用。



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如登山、跑步、打太极拳、秋泳等,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注意护养收敛体内精气,科学地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活动量不宜过度,以免耗伤阴津,使阳气外泄。起居有时,早睡早起,视天气变化而增减衣服,注意调节空气湿度。


指导专家




周珂,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人。

主攻方向:

运用中西结合手段诊治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肾病以及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摸索出内服+外用、中医+西医方法治疗各种肾病,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坐诊时间:

周二、周四全天




文字 | 肾病内分泌科:李阳

版式设计 | 陈安妮

校对 | 刘丹

审核 | 罗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精彩回顾

60多岁钓鱼佬钓出肩关节病?专家提醒:钓鱼养身养心,也要注意方式

吃蟹好时节到了!中医专家支招,不寒凉的养生吃法请收好

大学生伏案学习背“歪”了,中西结合治疗成功“掰正”

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秋燥来袭,这样应对

寒与肾相对,秋冬交替,中医专家教您这样养生养肾


▼ 院区地址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关注我们,方便患者随时咨询、就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