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史地】灵台地名探源

文摘   2025-01-02 18:41   甘肃  

文/武江民 王少华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雄踞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890米-1520米之间,境内主要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灵台气候适中,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粮食生产优势明显,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悠久历史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灵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商周以来便有史可循,发展形成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商周时期建有密须国、密国,文物资源丰富,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元明清,下讫民国,各时代精品荟萃,商周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

灵台县商为密须国,周为密国属地;秦代置鹑觚、阴密二县;东汉后期设三水县;两晋南北朝时期,曾先后设立过鹑阴、朝那、安武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灵台县,属麟州;贞观元年(627年)废麟州,省灵台入麟游,天宝元年(742年),改鹑觚及析麟游为灵台县;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省灵台入泾川。十一年(1274年),复置,以良原县省入;清康熙六年(1667年),分陕西置甘肃省,灵台县遂入甘肃;民国元年(1912年)灵台属泾固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灵台县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泾原道划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灵台县属之;1949年7月24日,灵台县全境解放,成立灵台县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撤销灵台县并入泾川县;1961年12月,恢复灵台县。

地名故事

密须国,约公元前12世纪,皇帝后裔姞姓的密须氏,在灵台西部建立密须国,都城建于密城(今百里镇)。观今日百里镇地形地貌,以达溪河水系冲积形成的一条川地及两边的台地组成,宽广平坦的河川,土地肥沃,适宜农耕文明的发展。同时,独特的地形条件决定了此地重要的战略地位,“易守易退”,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鹑觚,秦昭王灭义渠戎国后,始置北地郡(治义渠)。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置鹑觚县。周地图记中曾详细记载“鹑觚”这一地名的由来:“鹑觚县者,秦太子扶苏及蒙恬筑长城,见此地原高水浅,因欲筑城,遂以觚爵祭奠,乃有鹑鸟飞升觚上,以为灵异,因以名县。”县治在支村原(今邵寨镇)。

朝那,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安定郡迁寄美阳(今陕西武功附近),朝那县随迁灵台(今灵台县朝那镇)。西魏文帝大统元年(公元535年),自原州百泉县徙朝那县治于今灵台县朝那镇(辖今灵台县之西部朝那、龙门乡之地,泾川县之西南部)。“朝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县级地名,学界对其读音与含义一直有较大的争议。

灵台,文王三年,周师伐密须,密人自缚其君而归文王,密须国灭亡,其地遂属周。文王灭密须般师,于今灵台县城筑灵台以祭天。“灵台”专名由此得名。隋朝大业元年首置灵台县。

“灵台”是我国文明社会初期一个祭天观天的场所,是古代君主宣扬王权“受命于天”的一种工具。现在普遍认为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就是《诗·大雅·灵台》中提到的“灵台”。

地名特点

(1)反映山川地貌

用山川地貌命名居民点地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命名方式,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地貌以沟壑、山塬为主。灵台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中反映山川地貌的居民点地名,除“山”“屲”“沟”“岘子”“塬”“坡”等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外,在一些地名中将山川地貌艺术化地想象成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朝那镇三里村的“细弦子”,因地处在狭窄的塬面上,为了凸显塬面的狭窄而得名;“什字塬”,因黄土塬面呈十字形故名。

(2)反映地理方位

居民点地名中经常出现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前”“后”等,用以体现居民点与附近地貌特征的相对关系。灵台县境内塬、台、川散落,居民点分布其间,如邵寨镇东庄村的居民点地名“上小塬”,因位于三里塬南部地势较高的塬面上而得名。诸如此类地名还有山根底(新开乡寺沟村)、河南(梁原乡景家庄村)、桥东(龙门乡崾岘村)、南坡塬(星火乡程家塬)等。

(3)反映生态特征与地物

大华沟(图片由灵台县委宣传部提供)

以动植物命名:槐树岭(新开乡底庄村)、枣林(梁原乡官村)、狼刺山(梁原乡杜家沟村)、芋园(梁原乡横渠村)、落鹰疙瘩(百里乡)、老虎沟(上良镇张村)等。

以地物命名:桥梁(中台镇胡家店村)、西堡子(中台镇杨村)、南堡子(什字镇)、园子(什字镇草脉村)、堡子(朝那镇后沟村)等。

总结这类地名命名特点不难发现,灵台县当地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槐树、枣树、核桃和酸刺一类低矮灌木等。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与社会状况。

(4)反映姓氏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姓氏、同种族的人们往往居住在一起,并且就以他们的姓氏来命名所在地地名。灵台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也保留下来大量的反映姓氏文化的地名,诸如赵家坡(朝那镇后沟村)、严家(邵寨镇三坡村)、多家庄(独店镇白峪村)等。当然也有较为特殊的姓氏地名,比如上良乡涧沟村“苏张”,就因旧时苏、张两家都聚居于此而得名。

(5)反映美好愿望或纪念人和事

风调雨顺,平安康泰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用包含向往美好生活的词语来命名居民点地名是“趋吉避凶”这一传统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灵台县现今地名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地名,如什字镇南沟村“新丰”,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新开乡底庄村“民乐”,取人民安居乐业之意;龙门乡牛宅村“前进”,寓意村民生活永远向前,每天进步。

每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涌现出杰出的人物、发生重要的历史事件。居民点地名往往也与这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梁原乡“官村”,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唐朝华州刺史李元谅兼任陇右节度使。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十一月,李元谅积劳成疾,病逝于梁原枣林,此地为了纪念节度使李元谅,因此称作“官村”;星火乡“和号”,相传唐将郭子仪抵抗吐蕃军队战败后采纳了盐州刺史李国臣的建议,亲自引兵快速夺取秦原(今上良),然后,一路高举旌旗向西进军,攻下朝那。吐蕃驻扎在今星火塬的军队,发出讯号,一时鼓角相闻,一直应和到百里城。因此留下了“和号”这一地名。


来 源 :甘肃日报

编 辑:辛   春
审 核:康晋昕
监 制:王   璞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好文:

玉门:充满军魂的城市

青头山:一个驻守祁连山口的村落,背后隐藏着许多秘密

塔尔湾:疏勒河流域一个古老村落

河西走廊赤金大峡谷里的神秘史前文明

长城最西端甘肃最西部一处被人忽略的神秘古遗址:玉门小金湾

探秘长城脚下玉门砂锅梁古遗址

玉门花海盆地是河西走廊史前人类的重要聚居地

玉门以北:蒙古高原有一条活跃千年的古驼道

玉门青头山:民族争斗关防重重的祁连山口

兵团城市:玉门

玉门长城大漠中又一个神奇的“月牙泉”

【特约稿件】王璞:骟马河的千年文明

疏勒河:一条流淌着宗教文化的河流

从废弃的遗迹里寻找玉门五华山的记忆

斯坦因在玉门祁连山中探险

印象玉门

两条河与两座城

100年前的玉门影像

河西三十里井子墩:林则徐饮茶吃面的军台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玉门军、玉门县及玉门军道考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

玉门考古100年

那河  那城  那文化 ------玉门寻古

诗歌  千百年来为一座城市传唱

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千年玉门

玉门历史文物
玉门市博物馆主办,了解玉门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平台,感谢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