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彦:《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第138、139页,文物出版社,2011年。
[2]蒋英炬、吴文祺:《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第89~9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3]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第34页,文物出版社,1978年。
[4][美]巫鸿著,柳扬、岑河译:《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第93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5]殷光明:《敦煌西晋墨书题记画像砖及相关内容考论》,《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2期。
[6]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第36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以下凡引此书,版本均同。
[7][汉]孔安国撰,[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卷十八《周书·顾命》第7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8][清]李道平撰:《周易集解纂疏》卷八《系辞上》第606页,中华书局,1994年。
[9]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卷八《小匡》第426页,中华书局,2004年。
[10]同[7]。
[11][汉]孔安国撰,[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卷十一《周书·洪范》第4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2][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第73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以下凡引此书,版本均同。
[13]《纬书集成》第423页。
[14]《纬书集成》第488页。
[15]《纬书集成》第414、415页。
[16]《纬书集成》第406页。
[17]《纬书集成》第1065页。
[18]《纬书集成》第711页。
[19]《纬书集成》第1150、1151页。
[20][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九十九《祥瑞部下》第171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21]鲁迅辑:《古小说钩沉》,见《鲁迅全集》第八卷第237~24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22]郑炳林、郑怡楠:《敦煌写本P.2683〈瑞应图〉研究》,见《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纪念向达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
[23]郭永利:《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第146页,民族出版社,2012年。
[24]《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图版六七。
[25]王子今:《汉代“蚩尤”崇拜》,《南都学坛》2006年第4期。
[26]今本《尸子》中也有关于“河精”的记载,与纬书全同,显然出自一系。但学界公认今本《尸子》从曹魏开始就已补入了大量内容,已非先秦原貌。这种明显的谶纬内容,无疑是汉代以后掺入的。
[27]《纬书集成》第408页。
[28]《纬书集成》第431页。
[29][晋]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卷七《异闻》第83页,中华书局,1980年。
[30]同[4]。
[31]《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第74页。
[32]《纬书集成》第411、413页。笔者对标点有所调整。
[33]《纬书集成》第193页。
[34]《纬书集成》第488页。
[35]《纬书集成》第903页。
[36]《宋书》卷二十九《符瑞下》第839页,中华书局,1974年。以下凡引此书,版本均同。
[37]《纬书集成》第531页。
[38]《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第71页。
[39]《纬书集成》第590、595页。
[40]《纬书集成》第763页。
[41]《宋书》卷二十九《符瑞下》第837、871、872页。
[42]同[4]。
[43]《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图版七二。
[44]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中心:《甘肃出土魏晋唐墓壁画》第476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
[45][汉]韩婴撰,许维遹校释:《韩诗外传集释》卷八第277页,中华书局,1980年。
[46][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卷十八《辨物》第455页,中华书局,1987年。
[47][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第1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此本作“麐前鹿后”,误,见段玉裁注。
[48]《尔雅注疏》卷十《释鸟》第54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49]《纬书集成》第560页。“蛇颈”一作“蛇头”,“颈”是。
[50]《纬书集成》第585页。
[51]《纬书集成》第1165页。
[52]《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第106页。
[53]《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第5~7页。
[54]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祁家湾——西晋十六国墓葬发掘报告》第155、156页,文物出版社,1994年。
[55]徐苹芳:《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陵园和茔域》,《考古》1981年第6期。
[56]解读“河图”“洛书”图像涉及此问题,参见注释[1]。
[57]冯培红:《汉晋敦煌大族略论》,《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2期。
[58][日]池田温:《唐朝氏族志研究——关于〈敦煌名族志〉残卷》,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六朝隋唐》,中华书局,1992年。
[59]《晋书》卷六十《索靖传》第1648、1649页,中华书局,1974年。
[60]《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2500页,中华书局,1962年。
[61]《宋书》卷二十九《符瑞下》第840页。
[62]《晋书》卷九十五《索紞传》第2494页。
[63]徐兴无:《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第91~148页,中华书局,2003年。
[64]《晋书》卷九十四《索袭传》第2448、2449页。
[65]郝春文等:《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八卷第17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66]《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第1913页,李贤注引《禁绝图谶疏》,中华书局,1965年。
[67]《晋书》卷六十《段灼传》第1341页。
[68]《晋书》卷九十四《宋纤传》第2453页。
[69]钟肇鹏:《谶纬论略》第1~11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70]《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第1911页,中华书局,1965年。
[71]《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常林传》第660页,裴注引《魏略》,中华书局,1959年。
[72]《晋书》卷三《武帝纪》第56页。
[73]同[1]。
[74]《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第361页,中华书局,1959年。
[75][清]周济:《晋略·国传十》,见《四部备要》第45册第387页,中华书局,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