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大众展现文物艺术品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作为基本展览的有效补充,原创性临时展览如何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一直是文博学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以旅顺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穿越千年的东方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为策展案例,从展览前期筹备、展览内容设计、展览形式设计、展览信息宣传与教育推广等四个角度,剖析策展方式对观众吸引力的影响,以期“抛砖引玉”,为业界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近年来,旅顺博物馆(图1)在对基本展览进行必要改陈、升级的同时,也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拓宽观众文化眼界,提升观众艺术修养。
图1 旅顺博物馆
2022年12月31日,由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旅顺博物馆与青州市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穿越千年的东方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以下简称“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正式开展。这是龙兴寺佛教造像在东北地区文博场馆的首次展出,开幕之时正逢2023年元旦,不久又是春节,随即便吸引了大批观众到馆参观,至2023年4月2日展览闭幕,展览期间共接待观众7万余人次,深得好评。
一、展览前期筹备
(一)依托本馆坚实学术支撑
旅顺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佛教造像文物,且近年来曾举办多场佛教造像题材展览。目前馆内有佛教题材特色基本陈列“宝相庄严——馆藏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精品展”,展品体系涵盖汉传佛教造像与藏传佛教造像两大部分,时代跨度自带有异域风格的魏晋南北朝、本土化风格形成的隋唐时期、世俗化倾向鲜明的宋代,直至元明清时期。另外,古印度佛教造像艺术品也是旅顺博物馆的特色收藏。
近年来,学界围绕青州佛教造像的学术论著甚多,成果颇丰。青州市博物馆的同仁提供了该馆学者编写的《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潍坊佛教造像》《龙兴寺与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研究》等专业研究书籍,为本次展览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同时,策展团队整理了学界对青州佛教造像的研究热点与焦点问题,如文博工作者对造像的考古发掘情况、“青州风格”造像艺术蕴含的多元文化元素、东魏-北齐佛像“曹衣带水”风格的造型特点、学界对造像残损之谜的不同解析、学者对菩萨造像的艺术审美认知等,这些都成为展览内容设计的理论性基础。
(二)总结借鉴外馆临展经验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曾在青州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文博场馆及高校集中展出。策展团队对以往各馆的临时展览进行了调研,对展览图文资料做好收集整理,并从选题角度、展示技巧入手,分析总结它们的策展结构思路、展品陈列特征、展览形式设计模式,为本次策展提供参考。
以展览选题为例,各馆在选题上的侧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叙事型的展览。如青州市博物馆的“一凿一磨皆菩提”(2020年),在强调青州佛教造像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进一步升华为对古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讴歌传颂,立意更符合当今时代主旋律。内蒙古博物院的“法相传真”(2015年),可作为博物馆传统型佛教造像展的标准典例,深度挖掘出“法相”诠释的文化精髓,在形式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值得借鉴。另一类是侧重于审美型的展览。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出世神韵”(2002年),从艺术角度突出青州佛教造像之美蕴含的多元文化“神韵”,在当时引领了风尚,为文博界展览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打开了新视角。中央美术学院的“破碎与聚合”(2016年),从青州佛教造像的历史出发,讲述造像的生命及其“灵力”被塑造、破除和恢复的过程,角度颇为大胆新颖,非常具有前瞻性与启发性。
品类丰富的佛像典藏、学风浓郁的研究底蕴以及对外馆临展的经验借鉴都为旅顺博物馆举办此次“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展览内容设计
(一)分类筛选参展藏品
旅顺博物馆策展时,青州市博物馆也正在筹备新馆建设与基本展览改造,部分馆藏佛教造像将充实进新的基本陈列,不能参加本次临展。但该馆依然提供出100余件造像藏品作为备选展品。最终策展团队从中选出35件造像作为展品(图2)。
图2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部分展品组图
在筛选展品时,策展团队注意两点:一是要预想到展品的实际展示效果。这需要事先充分考虑佛像、菩萨像的时代演进、形态造型、艺术风格等各方要素,保持好各单元展品衔接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搭配组合同类展品时,需顾及展品本体特征,突出重点亮点。策展团队尽可能“寓情于展”,设身处地预想到观众在观展时可能产生的实际体验感。
二是注意处理好展品与展厅的关系。由于大多数青州佛教造像体型较高、重量较重,高矮、厚薄均不一致,且多数造像曾经过文保人员拼接粘合修复,故其一旦在展厅中定位后将不便于二次移动,故在展前对展厅进行精确勘测比对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协调好展品摆放与展柜位置的尺寸比例关系。临时展览的布展时间比较短暂紧张,所以还应考虑到实际布展施工的便捷性,降低布展难度,最大限度消除复杂操作过程对展品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
(二)重组设计大纲结构
临时展览的策展过程,就是将展示文物、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形式设计与展厅实现有机融合的过程。如果将一场临时展览比喻成一部电影,展览大纲相当于电影剧本,直接影响这场展览的成功与否。大纲编写应坚持以科学性、专业性为指引,兼顾普及性、趣味性。
本次展览在选题上突出了“穿越千年”与“东方微笑”的文化融合性。“穿越千年”强调青州佛教造像的历史底蕴,“东方微笑”则是映照出“东方维纳斯”的造像艺术气息,从结构上兼顾展览历史叙述与展品艺术审美的互通共融。
策展前,青州市博物馆提供了原有陈列大纲作为借鉴,该大纲主旨遵循“北魏-东魏-北齐”的传统叙事式线索,这并不太符合旅顺博物馆展厅布局及参展藏品的实际情况。所以,策展团队对原有展览结构进行了调整。即从结构上将佛像、菩萨像分类展出,在每类造像中突出佛像、菩萨像的造型、服饰、配饰的时代演进。经馆内专家组的两次论证指导,新的临展大纲最终得以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保留了展览主旨蕴含的文化精髓,兼顾了展览主题叙事与展品审美,还可以便于观众在观展时对同类造像进行嬗变类比,加深对造像特征的直观理解。
(三)合理布局展示空间
根据大纲内容的设计逻辑,本次展览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两个展厅进行文物展示(图3)。第一展厅主要展示第一单元“佛像”和第二单元“菩萨像”,从审美角度展示造像艺术,展品丰富而直观。第二展厅则集中展示第三单元的“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前世今生”,紧扣展览主旨线索,强调造像蕴含的故事。
图3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展厅实景图
观众进入第一展厅后,首先进入的是序厅部分。为了营造更适合佛教造像展示的通透大气空间感,策展团队取消了展厅内原有的独立展柜,让观众的视线直接聚焦在文物上。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引导观众从审美角度进入展厅,舒适地欣赏文物,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文物的艺术特色与历史底蕴。
图4 北齐思惟菩萨造像“打卡墙”
第二展厅的设计则更加充分考虑到观众的观展体验和文物展示的深度交流。“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会因观众的参与度提升,而观众只有通过多维度的参观体验才能更好地学习展示内容所传递出的知识。”为此,设计师特别在正对门墙面上设计了“东方维纳斯”的醒目图版,即面带微笑凝视观众的北齐思惟菩萨作为观众打卡墙(图4)。观众可以在参观过程中拍照留念,加深了对文物内涵的深层理解,激发观众与文物的行为互动与心灵共鸣,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感。
此外,第二展厅还设计了通道式的回廊,以8米长的大展板作为屏障,展板上详细展示了“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原因、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考古发掘、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质地及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被残损的原因等相关信息知识。这样设计可以营造出饱含知性的展厅氛围,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也能使观众对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展厅设计中的细节处理,让整个展览更加富有温度与人性关怀,为观众提供一个深度交流互动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呈现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除文物展示和辅助图版外,展厅内还设置了多媒体设备。在接近本次展览结尾的部分,策展团队放置了一台多媒体音像设备,循环播放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相关的6部微纪录片。这种辅助展示方法,可以深入浅出地呈现这批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些文物的时代背景与文化价值。
图5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结语部分
在展览结语部分,策展团队取消了博物馆以往采用的总结性陈词,而是转引国外博物馆、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对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高度赞誉作为概述性结语(图5)。这种类似于美术馆、艺术馆“审美型展览”的结语设置,既可以为观众直观展示这些佛教展品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增加大家对展品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的认知度,又可以抒发出观众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凸显本次展览的品质水准。
三、展览形式设计
(一)展览设计思路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风格变化多样、材质种类齐全,是凝聚了一千年前古代工匠的伟大智慧、拥有灵魂的文物。为了更好地呈现佛教题材展览的内核,本次展览采用了非具象的设计手法,通过意象化的空间氛围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契合。空间的设计以通透的展陈方式为主,将空间退让出来聚焦到文物本身,从而实现了佛教题材展览“返璞归真”式的设计理念。
“展览所要表达的内容最终是通过展览文字、展览的陈列方式及展览的形式设计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是一种实物化、空间化、视觉化、体验化的艺术形式。”青州佛教造像的雕刻技艺高超,贴金彩绘工艺精湛,纹饰繁复。因此,在设计初期,我们决定采用“简约”与“朴素”的风格,将焦点放在佛像优美的线条、立体的造型、华丽的纹饰和神秘的微笑上,以突出展览的主题,并营造出宁静而稳重的展览氛围。
(二)展览配色设计
本次临时展览的展厅主色调以中国传统色中的苍蓝为主,色彩饱和度适中,蓝中带绿,绿中带蓝,给人一种冷静、纯净的感觉,营造出静谧的意境,让观众更容易进入艺术品的世界。色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使观众在走进展厅的瞬间就能感受到独特的气氛,沉浸于展品的艺术之美中。在文字内容方面,策展团队最终选择白色作为主体色,这种色调既沉稳淡雅,又能保证文字的阅读性。通过使用这种简约素雅的颜色搭配,陈列设计能够更好地突出展品的主题,观众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魅力。同时,白色的运用也可体现出展览设计简洁、清新的特点。
图6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室外宣传海报
对于佛教造像展的图版设计,主要包含室外宣传海报(图6)、序厅的横版版面、前言、单元说明、辅助图版及文物说明卡片,层级较为系统分明。
展览室外海报的设计采用了蓝白搭配的色彩搭配:以蓝色为主色调,既传递了文物展览的纯净氛围,又突出了展览主题。为呼应造像的贴金彩绘工艺,展览设计师在展览主标题的“穿越千年”部分特别采用了金色作为字体底色,与文物上的贴金彩绘相呼应。在版式方面,采用了对文物环绕式的排版方式,使观众更容易看到主要的文物展品。右半边选用了精品文物——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作为主体,着重突出了展览主题。主标题围绕文物竖排,副标题及展览时间等信息横排于左下角,同时为了将视觉中心落在画面的上半部分,特意压暗了横排部分文字的背景,既保证了信息传递,又增加了光影效果,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为凸显展览主题,另取佛像面部部分弱化处理置于“青州微笑”的“微笑”位置,旨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融入展览的现场氛围中,从而更好地欣赏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之美。
(三)展览版式设计
序厅作为展览的第一道门户,需要用独特的设计语言来引导观众进入展览主题世界。在序厅的横版版面上,策展团队选择了青州龙兴寺有代表性的背屏造型,通过艺术处理,呈现出抽象化的佛像形象。这种艺术处理形式让佛像从精神层面与展览主题上产生联系,给观众们带来视觉上的启迪和灵感。同时,在背屏的线条上设计了灯带结构,这种灯光效果让整个序厅的氛围更加庄重和神秘,不仅可以让观众深入了解佛教艺术知识,还可以为观众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效果。整个序厅的设计风格,与主视觉海报相呼应,也使两个展厅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样的氛围中,观众会更加主动地进入展览主题,去探索文物的美和佛教文化的魅力。
前言、单元说明的版面设计,需要准确传达临时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因此,策展团队在字体选择、字号大小、文字排版及艺术效果上都进行了细致考究,力图创造出与文物时代和主题相符合的视觉效果。针对文物时代跨越东魏到北齐的特点,选择“魏碑体”与“宋体”作为主要字体:小标题部分采用魏碑字体,传达出文物的历史感和庄严感;正文内容部分采用宋体,采用衬线字体,扩大字号,方便老幼群体参观,提高展览文字部分的易读性和流畅性。在小标题部分,采用“渐隐”的艺术化处理,不仅能够呼应佛教造像的光影感,还能够增加设计的美感和视觉层次感。
临时展览的配色与版式设计应当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包括字体选择、排版、艺术效果和配色等。通过细致的设计和调整,可以创造出与展览主题相符合的视觉效果,增强临时展览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综上,展览形式设计应当根据实际场地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展品及展示效果,适当提炼元素和进行艺术化加工,使展览更具观赏性和互动性。博物馆展览“要突出文物展品,而不是突出装饰装潢”。在某些情况下,临时展览采用“返璞归真”式的简约化设计,反倒容易将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到文物本身,通过细节的设计布置,引导观众在观展中不断发现和探索,适时调动观众的观展主观能动性,调节观展的节奏与律动,从而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风味独特的视觉文化大餐。
四、 展览信息宣传与教育推广
(一)展览信息宣传
相比基本展览,临时展览的流动性较强、专题性突出,内容丰富多样。故在草拟宣传展览稿件中,策展团队既要把控好保持展览信息的时效性与新颖度,又要注重体现出临时展览及展品特点,在展览新闻标题选择、展品亮点截取、信息发布结构排列、语言文字组织、图像资料辅助乃至信息发布时间等细节问题上多加用心,结合具体宣传情况,灵活合理搭配,制定好周密的展览宣传预案。
1.展览信息发布
展览信息主要包括预展信息和正式开展信息。预展信息是让尽可能多的观众知悉展览的基本情况。本次展览开幕前三天,策展团队通过“旅顺博物馆官方公众号”,发布了预展信息《“东方维纳斯”即将现身大连》(2022年12月28日)。此则信息开篇引用《尚书》《周礼》等先秦典籍,为观众简单介绍了作为展览背景的山东青州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引出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发掘概况及其在国内外考古学界的地位,团队还制作了展览微纪录片,播放展览海报、精品佛教造像图片,体现出“东方维纳斯”的艺术之美。预展信息发布的目的是“预热”,提醒观众留意博物馆展览动向,并不需要透露太过详细的信息。
展览的正式开展信息于2022年12月31日发布。开展信息里明确标明了展览的详细内容。如展览主办与承办单位、展览起止时间、地点、基本概要及主要特色,同时发布展厅环节及重点展品的图片,让期待参观的观众对展览形成心理定位。策展团队考虑到龙兴寺佛教造像曾多次在国内外文博机构展出,并深得学者赞誉与观众好评,还将以往国内外的展出概况予以发布,激发本地观众的参展好奇心与热情。
2.对展览的深层解读
为了加深观众对展览的理解,策展团队围绕展览特点及开展后的观众参观反馈意见,确定展品宣传点,截至展览结束,通过官方公众号共发布四期“展览解读”:《庄严肃穆的龙兴寺佛像》(2023年2月7日)、《端庄典雅的龙兴寺菩萨像》(2月23日)、《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前世今生》(3月13日)、《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残损之谜》(3月23日)。
这些“展览解读”从展览背景、重点展品等方面,讲述策展理念与展品中蕴含的历史学、美学内涵。
3.扩大展览宣传辐射面
除官方公众号进行展览宣传外,旅顺博物馆还充分借助官方报媒、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介,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开展后,《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市广播电视台、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官方媒介,新浪微博、搜狐、网易等网站也对此次展览作了跟踪报道。特别是在2月3日,“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参加了由央视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微博文博、腾讯新闻、人民文博、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雅昌艺术网、文博圈、博展联盟等联合发起的新春大展直播活动。
作为当今一种新媒体手段,展览直播的优点是“时间灵活,互动方便,能随时随地解决观众的疑惑,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相对自由灵活的氛围中更能够激发观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接受陈列展览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起到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在线上直播展示的20多分钟里,直播浏览观众达到7.5万人,进一步扩大了全国观众领略到佛教造像的千年之美。
(二)展览教育推广活动
在观众参观展览后,博物馆应当“及时、准确地捕捉观众参观的个人体验、对参观活动的满意程度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等信息,这对改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在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出同时,策展团队仍在努力为广大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并积极策划、举办内容丰富的文化教育推广活动。
图7 “一纸千‘金’——贴金彩绘体验活动”
图8 拼合重组,一起来做考古学家
2023年2月29日,围绕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中佛教造像风格独特、技术精湛的贴金彩绘工艺,旅顺博物馆在主馆一楼“博物馆之家”举办了“一纸千‘金’——贴金彩绘体验活动”(图7),吸引不少青少年观众来馆,体验“佛手莲花”贴金彩绘工艺。3月18日、19日,旅顺博物馆在分馆二楼举办了“拼合重组,一起来做考古学家”(图8),邀请热心观众共同参观展览,学习文物考古知识,大家还现场动手组合佛菩萨三尊背屏式造像拼图,体验田野考古与文物修复工作(图9)。
图9 体验活动现场
这些活动的设计实施是策展团队将展览、展品特点与观众在网路平台、参观留言本的反馈意见进行有效结合的产物,及时捕捉到观众的兴趣点,注重展品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审美,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观众在参与活动时感受到展览蕴含的深刻意义,极大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令他们的感官、思维、情感、行动等得到了满足升华,拉进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阅读方便,注释从略,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本文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张岩 / 旅顺博物馆
高玉 / 旅顺博物馆
本文刊载于《策展研究》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