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史地】河西汉长城首段——“令居塞”

文摘   2025-01-03 19:59   甘肃  

汉虽然取代了秦,但是汉代的统治者对于长城的修建与维护并没有随着秦的灭亡而停止。汉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决定了修建长城抵御北方匈奴等民族的侵扰是必要的,而西汉长城的修建重点从区域上看,进一步拓展外延到新开拓的领地,河西走廊就是其中重要的修建区域。

西汉修筑令居塞等河西长城的背景及原因,学界基本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即西汉与北方、西北游牧民族的冲突与战争。秦末中原战争不断,汉朝初期刚经历楚汉战争的消耗,北方匈奴乘机迅速地强盛起来,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速度优势不断侵扰边界,对西汉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随着国力的恢复放弃了屈辱的和亲政策,对匈奴的战略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进攻。汉廷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遣张骞出使西域,并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两次长途奔袭,进攻匈奴右郡河西地区,采取大迂回战术,经居延攻打祁连山北麓的匈奴部落,从此匈奴节节溃败,远走漠北,匈奴民歌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为巩固胜利果实,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和西北边陲长治久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命路博德在居延泽修筑长城。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汉书·张骞传》:“元狩二年,令居,县名也,属金城,筑塞西至酒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遣从骠侯破奴,将属国骑兵数方以击胡,胡皆去。明年,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汉书·西域传》记载:“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及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于是障、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河西汉长城共分三段筑成,于元狩二年修建的东段汉长城修筑最早也最完整,史称“令居塞”。

如画祁连山

“令居塞”长700多公里,关于令居塞这段汉长城在武威境内的走向,胡杨先生实地走访,在其《探访令居塞》中有详细的论述:“令居塞这段长城的具体走向和详细的地理位置是,从今兰州市永登县西南山下黄河河口岸边起,沿着庄浪河西岸一直北上过武胜驿到金强堡,越过金强河,爬上乌鞘岭。长城下了乌鞘岭以后,经安远驿进入古浪县的龙沟,然后沿龙沟蜿蜒向西北行,跨越四坝河,进入武威境内的黄羊镇农场、月城墩、长城乡,到五墩村,至九墩、七墩村进入民勤县,向东北方向进入戈壁沙漠,即腾格里沙漠。在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长城向西北延伸。经黑山堡,过六家墩,然后转向西到勤锋农场,折向南翻越海拔1470余米的黑山,到达沙井子,再向西南出民勤县境入永昌县界。这段长城把民勤绿洲圈到了长城以内。”

汉长城令居塞修筑以“察地形、依险阻、坚壁垒、远望堠”为原则,根据当时河西地理条件,勘测线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武威所处的令居塞,大致沿龙首山、合黎山南麓向西北行,逢山掘崖、逢河劈岸、逢原挖塞,分段开挖“阔塞”(宽而深的壕沟),铺设“天田”(用作侦察敌人踪迹的沙田),并辅以军事坞堡、报警烽燧、交通驿站和保障粮囤。整条长城有的以壕沟代替墙垣,全线由壕沟、自然河岸和故城、坞堡、墩台、亭堠等列障构成,形成了塞防天堑,要隘守关,墩堠相望,烽火示警的防御体系。令居塞汉长城除了军事防御和保护丝路畅通,在保护凉州屯田开发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年代久远,有些地方遗迹迄今仍清晰可见。例如李并成先生就撰写文章进行论述:“古浪汉塞遗址今保存较好的地段有古城庄、地窝铺北等几段。古城庄位于大靖镇北6公里、明长城北4公里——当地恐原有汉塞城障——因名古城庄。塞垣由古城庄趋向西北,经赵家塬、西庄、李家湾、吴家湾、盐路,入沙漠之中,形迹缺失。推测汉塞当继续朝向西北,经芦草梁南、黄花滩,直抵大土沟南进入武威市界。由古城庄向东,汉塞遗迹经羊胡塘、吴中庄、地窝铺北、白家窝铺南、褚家窝铺北、安家庄、方家墩子、李家窝铺北,穿越海子滩(今引黄灌区),复经峨山巴头北、抗家沙河、上下浪湾南、新井北,折而东北行,呈向北突出的弧线,进入流沙中,又经石嘴子、姚家井等地入景泰县界。此条汉塞遗迹多呈残高0.5—1米的土梁状,当地群众形象地俗称其为‘鱼脊桩’。残宽约2—3米。夯筑,夯层厚10—12厘米,大约每三层(总厚约30厘米)。夹筑芨芨草或白刺一层,柴草层厚约3厘米许,与夯土层已牢固地‘锈’为一体,不易剥离。汉塞沿线散落较多的灰陶片、汉砖块、五铢钱、残铁片等物,在许多地段都可找到,由此证明此遗迹确系汉长城残址。沿线还分布有大面积的汉代墓群。”

雪域雄关

令居塞长城的修筑原因及作用,除了面对匈奴、羌等为首的游牧民族的不断扰边,汉王朝出于自身实力的考量采取不得已的防御措施外,在军事上打败匈奴之后,在新开拓的疆域边境构筑长城也是巩固战果的需要。长城对西汉王朝而言具有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此外,长城的修建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汉武帝时期,“随着对匈奴大规模的反击以及丝绸之路的开拓,汉政府为保证丝路的安全畅通,将其战略重点放在河西地区,甘肃河西地区的汉长城就是这样分段筑成的。”“西汉政府之所以修缮长城,保护丝绸之路就是其中的一个目的。”所以,“除了军事上的防御之外,汉长城还起着开发河西屯田、保护通往中亚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的作用。”在民族关系方面,长城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融洽的往来交流,促进了中原与西域诸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

(本文节选自《武威长城两千年》)

 

作者简介:

海 敬,甘肃兰州人,西北民族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现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参与编撰图书5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5项,参与完成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贾海鹏,甘肃宁县人,西北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现为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持省社科规划办青年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级、市级课题多项,获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第十四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首届青年凉州文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来  源: 凉州文化研究

编 辑:辛   春
审 核:康晋昕
监 制:王   璞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好文:

玉门:充满军魂的城市

青头山:一个驻守祁连山口的村落,背后隐藏着许多秘密

塔尔湾:疏勒河流域一个古老村落

河西走廊赤金大峡谷里的神秘史前文明

长城最西端甘肃最西部一处被人忽略的神秘古遗址:玉门小金湾

探秘长城脚下玉门砂锅梁古遗址

玉门花海盆地是河西走廊史前人类的重要聚居地

玉门以北:蒙古高原有一条活跃千年的古驼道

玉门青头山:民族争斗关防重重的祁连山口

兵团城市:玉门

玉门长城大漠中又一个神奇的“月牙泉”

【特约稿件】王璞:骟马河的千年文明

疏勒河:一条流淌着宗教文化的河流

从废弃的遗迹里寻找玉门五华山的记忆

斯坦因在玉门祁连山中探险

印象玉门

两条河与两座城

100年前的玉门影像

河西三十里井子墩:林则徐饮茶吃面的军台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玉门军、玉门县及玉门军道考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

玉门考古100年

那河  那城  那文化 ------玉门寻古

诗歌  千百年来为一座城市传唱

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千年玉门

玉门历史文物
玉门市博物馆主办,了解玉门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平台,感谢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