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结:斩棘而进、驱寒向暖

文摘   财经   2025-01-26 12:37   山东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亮出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最受瞩目的是2024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到134万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尽管5%的经济增速与部分行业、部分人群对过去一年经济寒意的“体感”有所不同,但必须要指出这一“成绩单”是在国际局势持续动荡、脱钩断链举动不断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犹存、大循环存在堵点的艰难环境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在克服了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实现了进步和增长,并在第四季度出现反弹迹象,为凛凛寒冬带来了一丝暖意。


供给新质生产力引领增长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深,新质生产力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3.1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达1316.8万辆,较上年增长38.7%产量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千万辆的国家

总体来看,工业产能结构继续调整,新技术、新产品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形成,“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增强

 服务业生产持续回升

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高出上年0.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5%,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年末服务水平逐渐回暖。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继续为稳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四季度生产活动回暖势头明显,12月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分别为52%和52.2%,显著高于50%荣枯线,预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边际向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PMI是一种通过调查采购经理的月度数据汇总而成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


需求:内需不足与外贸强劲并存

先来看国内消费。

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远低于2023年的82.5%,不过仍高于投资和出口这另外两驾“马车”,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伴随着内需不足来临的是消费降级:拼多多、蜜雪冰城等低价消费标志性品牌如火如荼,“平替”成为年轻人购物时尚选择,高端餐饮门可罗雀与低端连锁餐饮席卷大街小巷形成鲜明对比,宝马等高端汽车品牌纷纷加入价格战。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对比2023年7.2%的增速,消费疲软程度可见一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消费的一些结构性趋势值得关注。

除传统消费外,数字娱乐、在线教育、直播及短视频购物等消费新业态表现活跃。2024年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增速快于社零增速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整体来说,消费增速不仅远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与前两年相比也下滑明显,消费意愿不强与消费能力不足问题并存。消费需求不足的背后是财富缩水和预期收入下降。当前,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在疫情冲击、股市楼市下跌等因素影响下出现恶化情况,个人信用违约现象比比皆是,提振消费需求任重道远。

再看投资。

2024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2%,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相比2023年的3.0%有所回升。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7574亿元,同比下降0.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543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投资179064亿元,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投资325767亿元,同比下降1.1%。
第二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两者分别同比增长7.0%、10.2%。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主要得益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使用,“两重”建设项目加快开工。其中投资增速较快的行业包括:水利管理业(41.7%)、航空运输业(20.7%)、铁路运输业(13.5%)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房地产深度调整对投资的拖累效应继续显现。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76040亿元,下降10.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4年房地产“5.17”新政未收到预期效果,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期待政策加码落地推动房地产行业触底回升。

最后看外贸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企业艰难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政府开始实行对部分国家免签政策,全年货物贸易表现抢眼,服务贸易增长显著。
2024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0.3%,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外贸再度成为“稳增长”的引擎,其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创下新世纪以来历年之最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3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出口254545亿元,增长7.1%;进口183923亿元,增长2.3%
数据来源:海关署

中美贸易回稳是2024年外贸一大亮点:中美贸易同比增速4.9%,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能源产品、药品、飞机等,同时对美国出口服装、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

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首次超过了50%,同比增长6.4%。

进口增速持续低于出口导致我国顺差不断扩大,全年货物贸易顺差达到70600亿元,比2023年增加12740亿元,五年内翻了一番还多。按美元计价,我国2024年货物贸易顺差几近万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史无前例。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引发国际普遍关注。除特朗普很可能再度打响关税战以外,欧盟等地区和国家也将进一步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对此一方面须加快提振内需优化经济增长拉动模式,另一方面须扩大进口确保国际贸易平衡发展


就业:年轻人高失业现象持续

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目前,我国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低于欧元区、印度和加拿大,但是高于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16-24岁青年失业率(不含高校在校生)居高不下,毕业季曾一度高达18.8%,之后一路回落至15.7%。
年轻人高失业现象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通常引发其他社会问题,为长期当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就业政策须重视解决年轻人高失业问题。

居民收入:增速与GDP一致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略高于5%的GDP增速。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4707元,增长5.1%。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低于平均数(前者是后者的84.0%),差距反映了收入分布不平均的情况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为6.6%,高出城镇该指标(4.6%)两个百分点。然而,考虑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是农村的两倍还多,二者的绝对差距仍然在拉大

我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根据2024年的数据,前者(41314元)除以后者(约95130元)仅为43%左右,低于60%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即使按照资金流量表中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口径,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也仅为60%上下,接近全球平均水平,但低于美国、印度、巴西、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偏低直接导致我国消费支出(以占GDP比重为口径)偏低现象,提振消费支出应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为现实路径。

图片来源:中泰证券研究院,李迅雷撰

价格指数:仍处于通缩阴影之中

2024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涨幅与上年相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上年收窄0.8个百分点。
国内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走势影响,但也反映了国内需求不足的客观情况。
价格指数在通缩边缘游走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通缩导致货币实际购买力随时间上升和实际利率上升,从而引起消费延迟和投资下降。通缩一旦形成预期则会对经济产生长期损伤。消除通缩应取代降低利率成为未来货币政策首要目标。

人口:老龄少子化时代提前到来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比2023年增加52万人,自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主要受近几年生育意愿累积、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逐渐落实以及龙年生肖偏好等因素影响。尽管如此,2024年我国人口仍为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

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仍在减少,对我国下阶段出生人口产生直接影响。我国人口拐点的出现比相关研究预测提前了十几年,2020年的疫情则加速了这个进程。从目前社会的婚恋育儿观念来看,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重回正值暂无可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另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首次超过3亿人,比预期提前1-2年。而全国0-15岁人口为23999万人,仅占17.1%。相较于曾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提前步入老龄少子化阶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人口发展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政策强调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应对人口老龄少子化挑战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纵观2024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内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实现了5%的预期增速,供给端新质生产力显现引领作用,需求端外贸强劲拉动经济增长,在财政货币政策配合发力下,四季度经济整体呈现企稳回暖态势。

与此同时,房地产拖累效应仍然显著,国内消费疲软发力,年轻人高失业率引人关注,通缩阴影挥之不去,老龄少子化时代提前到来,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重大风险隐患尚未解除。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非常手段应对非常形势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大力提振消费、稳住楼市与股市、扩大市场开放、推进城乡振兴与区域协调,协同降碳增绿,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确保政策协同发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晖观经济
轻松愉悦学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