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经济观察:艰难与坚韧下的复苏向好

文摘   2024-05-31 16:00   上海  

国家统计局近期陆续发布4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

从数据来看,虽然部分指标受节假日错月、基数效应等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工业、出口、就业、物价等主要指标总体改善。总体来看,生产好于投资、内需消费仍处于复苏轨道、外需出口增势较好,这些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4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进一步下降至-10.5%,70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房价环比分别下跌0.6%和0.9%,跌幅均创2015年来新高。从数据上看,房地产仍在“磨底”,房价下跌与销售下降形成负循环给经济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经济复苏仍不平衡,内需的疲软仍是中国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所在。

在此背景下,有理由相信国家政策支持还将继续,尤其是房地产政策如何加大支持力度扭转行业下行趋势仍是重中之重。


工业:当月利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工业生产数据表现尤为亮眼:4月份同比增长6.7%,而3月份仅为4.5%,4月份的增长率显著上升了2.2个百分点。

从4月单月的工业品产量同比来看,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均在30%以上,太阳能发电、工业机器人在20%以上,光伏电池、金属切削机床在10%以上;微型电子计算机同比在9.9%,智能手机产量同比7.0%。传统产品中,有色金属增速偏高些,应包含新产业需求的影响;原煤、钢材、水泥等仍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经济类型划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来看,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6.3%。

按经济类型划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

值得一提的是,4月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是个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改善,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有所显现。

下一步,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技术蓬勃发展,将进一步助力新动能加快培育增长,增强工业发展动力。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持续下降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0.8%、6.1%、5.4%、4.3%,分别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7.3、2.6、1.9、0.8个百分点。1-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0%。

来源:国家统计局

工业强于服务业。

服务业生产指数由2024年3月同比的5.0%下降至4月同比的3.5%,工业增加值同比则由4.5%反弹至6.7%。2023年3月以来,服务业生产指数持续高于工业增加值,今年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首次低于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出口链持续回暖或为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与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化的原因之一

不过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跌至50%以下,显示未来制造业面临下滑风险,当前造业复苏并不稳固,未来走势有待进一步跟踪判断。

经过初步测算,假日错月带来的高基数因素影响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回落超过1个百分点,扣除假日错月因素之后,服务业运行总体稳定,延续了恢复态势。


消费:增长不及预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3月的3.1%下滑至4月的2.3%,低于市场预期的3.7%。

高基数或是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去年4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高达18.4%,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仍上升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及累计增速

来源:晖观经济

按消费类型分,4月份,商品零售31784亿元,同比增长2.0%;餐饮收入3915亿元,增长4.4%。1-4月份,商品零售138666亿元,增长3.5%;餐饮收入17360亿元,增长9.3%。

按消费类型划分消费品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

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是需求不足,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消费需求不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长6.2%。疫情前,中国居民收入增长率基本在8-9%之间,疫情后,这一增长率降至6%左右,说明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因此,促进消费的政策重点在于如何增加收入。虽然国有企业利润在上升,但民营企业利润在下降,提高民营企业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投资:房地产仍处低迷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3401亿元,同比增长4.2%;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0%,制造业投资增长9.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7.2%。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9.6%、10.2%;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7.6%、19.9%。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03%。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增速
源:国家统计局
4月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一季度较快增长态势,制造业投资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4月份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积极布局,在系关国际竞争力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继续增加产业投入,以航空、航天器为代表的低空经济乘势起飞,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特许经营模式、使用者付费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进一步扩大了民间资本的项目参与度,使得民间投资增长亮眼。

4月房地产市场政策端持续松动,然而从开发投资的负增长来看,房地产市场供需依旧低迷,拖累了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幅度。在家庭普遍资产负债率较高、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房价下跌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的拐点来临仍需时日,要同时纾解居民贷款贵、房企融资难、中小银行经营危、地方政府债务重的困局,形成政府基建推动、银行敢于贷款、房企开发便利、居民需求释放的良好局面,还需要房地产政策的持续加码和不断调整,以扭转民众置业心态、激发购房意愿、修复整个市场的预期。

全国房地产及住宅投资累计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


进出口:逆势增长,结构改善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6389亿元,同比增长8.0%。贸易顺差5135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38053亿元,增长5.7%。其中,出口78113亿元,增长4.9%;进口59940亿元,增长6.8%。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1%。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6%,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2%。

进出口总值及同比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

4月份,国际地缘军事政治冲突延续,国际贸易战烟雾不散的严峻外部环境,我国周边互动和大国外交取得较大进展,为我国对外贸易争取了些许有利外部因素,我国外贸逆势增长

在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出口新三样”中,民营企业参与度较高,疫情以后全球供应链重构,民营企业逐步成为消费品进出口的主力军,另外,我国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逐步对接,口岸营商环境的逐步实施,大量跨境电商、国际展会的复苏推动,嗅闻天下商机敏锐、敢于变革突破的民营企业成长起来,使得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由于我国近几年在系关国际竞争主导权的尖端半导体领域的大力投资,相关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机电产品成为了拉动中国外贸的新动能、国际需求的“新时尚”、彰显国际竞争力的“新砝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外贸比重有所增加,外贸结构进一步改善。

CPI低位运行,稍有上升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上月为下降1.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1.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下降9.7%,猪肉价格上涨1.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居民消费价格涨跌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持续共建,陆海新通道加紧建设,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和电商平台快速发展,使得榴莲等热带水果进入中国市场更加高效便捷,这有力的拉动了鲜果价格的大幅下降。

随着我国新业态经济的不断涌现,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在逐步提升,追求迭代快、功能新的生活用品的年轻人日益增多,护老、养老、爱老的家庭消费支出日益增多,加上清明小长假出行增多的影响,旅馆住宿和文艺演出需求增多,所以4月生活用品、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价格总体稍有上升。


展望未来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内部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需求不足的局面依然存在,但是从4月宏观经济各方面数据来看,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月29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

下阶段,不仅要继续实施已有的稳增长激活力的政策,比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宏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等,还要在传统产业“救死扶伤”、经济风险防范化解、房产新政集中释放方面下足功夫,还要择机取利大国博弈、缓解周边紧张局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交流便利化水平,做到稳中求进、有力有节、应对自如,不断增多积极有利因素,努力营造需求复苏、供给多样、内外循环、健康有序的经济良好局面,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晖观经济
轻松愉悦学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