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今年到底还会不会降息?

文摘   2024-05-11 16:30   上海  


当前,美联储处于既不加息、也不降息的“冻结”状态

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宣布于6月开始放缓缩表。但对于首次降息时点未释放出任何具有倾向性的信息,整体表现“平淡”。

去年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今年有3次降息,然而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却持续低于预期,在刚不久公布的美国1季度经济数据和核心PCE后,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时点或再度推迟

眼下,接连数月通胀抬头降低了美联储大幅宽松的可能,其似乎在等待更为明确的降息信号:对通胀回归目标水平的信心增强或劳动力市场实质性走弱。


美联储连续六次维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在最近一次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

这是美联储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第六次维持利率不变,也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

从利率政策方面来看,本月议息会议联储首先较为明确的否认年内再加息预期,这一表态被美股市场解读为重大利好。鲍威尔不再明确给予年内降息预期,但仍然较为鸽派的表示未来的政策重心将更加倒向就业

从其他政策来看,美联储将国债缩表速度由600亿美元/月下修至250亿美元/月整体缩表速度接近砍半,相较市场预期更为鸽派。而抵押支持证券(MBS)的减持规模将保持不变,以缓和证券持有量的减少速度。

美国历年利率变化
来源:Tradingeconomics,美联储

从本次会议上看,鲍威尔的态度是“尚不知道距离降息还需多久”,对应会议声明中同样指出“近几个月来去通胀陷入停滞”且“在联储对通胀回落至2%更有信心前不会降息”。

此外,鲍威尔也指出“美联储不会对1、2个月的数据过度反应,但过去1个季度的通胀持续超预期已引起了联储的注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向联储对通胀至少以季度为考量维度,未来通胀的回落可能也需要维持1个季度才能给予美联储降息信心。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还表示,通货膨胀率仍处于高位,美联储致力于推动通胀率重返2%的目标

整体来看,本次议息会议鲍威尔立场偏鸽,但通胀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得其未来的实际政策路径未必能匹配其鸽派立场。


就业数据意外下滑引发降息预期

在最近的就业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之后,美联储的利率路径问题正愈发成为市场的核心焦点。

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上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5万人,大幅低于预期的24万人,同时也较3月时的31.5万人出现显著下降。失业率升至3.9%,比上个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本次发布的就业报告还显示,4月薪资同比涨幅低于预期和前值,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增长3.9%,低于预期0.1个百分点,比上个月放缓0.2个百分点。

劳工部还对3月就业数据进行了上调,修正后的数值为31.5万人,比初值增加了1.2万人;同时将2月份的增幅修正至23.6万人,比之前减少了3.4万人。
就业趋势指数历史走势(从2000年至今)
图片来源:财联社
几个月来,就业首次出现意外下滑,以及平均时薪增速的放缓,令市场对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的预期重燃。

但是,目前仅一个月的数据尚不能形成趋势,美联储可能需要看到连续数月放缓,叠加更好的通胀数据,才能尽早考虑降息。


美联储加息以来的全球影响

由于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国际贸易结算、跨境投融资方面的主导地位,美元指数或美债利率的时刻变动,牵动着全球经济金融的中枢神经

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在经历了美联储持续降息和无限量QE之后,美国面临近40年来最高的通胀水平,迫使美联储重新锚定通胀目标,从2022年11月开启了新一轮加息和缩表进程。
此轮美联储加息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中美之间贸易金融角力逐渐激烈,三年新冠大流行阻滞了全球供应链、鼓吹了逆全球化浪潮,俄乌冲突引发了欧洲能源危机、加剧了全球地缘政治军事冲突。所以,此轮美联储加息对全球各洲各国经济金融带来了网链式的全方位冲击,影响是广泛深刻且复杂差异的,特别对于经济外向依赖程度很高、产业梯度少市场回旋空间小、官方外汇储备不足、金融体系不健全、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单一的国家,会引发巨大的经济金融地震和海啸。特别是与美国经贸金融交融密切的国家,货币大幅贬值、金融市场动荡首当其冲,都会采取跟随美联储“同步同趋”的加息政策。
美元兑人民币官方汇率走势
来源:百度股市通

比如前不久4月29日,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60日元比1美元,为1990年4月以来的34年内最低水平,之前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3月份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从-0.1%—0%上调至0%—0.1%,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加息,结束了日本17年来的负利率时代。近期,韩国央行利率决议也继续按兵不动维持高利率,并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监督院已于去年11月宣布至今年6月底全面禁止韩国股票卖空。

美元兑日元、韩元官方汇率走势
来源:百度股市通

中国近两年持续抛售美债,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成为了国际黄金市场的最大买家;另外,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更注重融资环境松紧适度;同时,针对近两年资本市场投资交易低迷的窘境,中国证监会加强了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的日常监管和违法违规惩治,重点监控异常程序化交易,护航公平交易,提振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信心,中国股指在经历了年初的下跌之后回升企稳,并于近期呈现出上扬趋势。

2024年来中国上证指数变化
来源:东方财富

此轮美联储激进加息以来,美元市场利率和美债市场利率提高,使得全球短期跨境资本流向美国,美元升值、美国资产相对价格上涨。除美国以外的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难逃货币大幅历史性贬值的趋势,在本国货币贬值的预期引领下,美元、黄金等避险资产配置大幅增加,本国资本市场流动性枯竭,加剧了全球各国金融市场动荡;另外也面临着输入性通货膨胀、以美元结算的外债融资成本增加、政府财政赤字率上升等困境;后疫情时代国际贸易不畅、外需低迷的形势抵消了货币贬值本应拉动出口增加的正效应;这些都将拖累全球各国的经济增长,致使更多抵御全球经济风险能力弱小的国家深陷国家主权信誉评级降低、主权债务危机加重的泥潭。

发展中国家外债变化
来源:UNCTAD


美联储降息前景前瞻

在美国国内通货膨胀高位盘整、粘性持久,世界地缘政治军事局势复杂的大环境下,虽然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趋冷,美联储近期会持续缩表,然而短期内降息可能性较小

由于之前加息激进,美联储在转向降息的路径中,会有加息减缓这一“动作”的缓冲,以更好的观察分析本国经济本质,减少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国内经济动荡;同时,美国前一段时间的经济表面良好,掩盖了家庭资产负债表衰退、产业空心化、贫富差距拉大等很多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所以现阶段加息降通胀仍然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但也要看到,面临世界新兴强国的新势力挑战,加息作为打压对手、收割世界、回收资本的强有力工具,美联储以后也会常提常用。

展望未来:

首先,汇总目前各方面所有信息来看,美联储再度加息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其次,如果不发生新的重大黑天鹅事件,美联储年内应降息至少一次;最后,今年首次降息的时间最可能是在3季度,降息幅度应不会太大。总之,因预期美联储降息时间推迟、次数减少、幅度变小等因素,全世界需要继续在忍耐美国高利率影响的痛苦中度过一段时间。


中美国债收益率对比图
来源:东方财富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全球经济政治环境趋于复杂,中国要借鉴周边国家应对美联储政策冲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加强对国际资本投机、全球金融风险的监测分析和预判防范,货币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保持战略定力,稳健的同时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致力于助推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币汇率均衡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断筑牢抵御外部经济金融风险的“坚固长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晖观经济
轻松愉悦学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