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的使用是全球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可预防性因素。我国直接吸烟人口超过3亿,被动暴露于烟雾环境中的人数更是难以统计。
众所周知,吸烟不仅是肺癌重要的致病因素,更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息息相关。近年来多项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长期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进程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仍为空白。
因此,解析吸烟加重NASH的主要成分、作用部位、分子机制及潜在调控方式,对于加深理解吸烟危害、开发相应靶向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是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姜长涛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rank Gonzalez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虞朝辉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洋研究员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明华教授是这一成果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2013级基础八年制陈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孙露露、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广易、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沈哲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汪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尹利敏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糖脂代谢的时空网络调控”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经费支持。
来源于肠菌与健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本建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专业医疗诊断的依据。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的存在,在出现任何身体不适的症状时,患者应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 如需转载,请务必在文前注明来源肠道微生态与健康(cdjk365)
· 部分文字或图片综合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
可以给我们点个“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