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达SR卡口单反镜头性能数据(中)标准镜头

文摘   2024-06-20 10:00   北京  

在上期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些美能达广角镜头的数据:

美能达SR卡口单反镜头性能数据(上)广角镜头

今天我们来看看标准镜头。资料同样来自上世纪60~80年代的《Modern Photography》、《Camera35》、《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镜头涉及SR、MC和MD系列。部分光学结构相同,但镜头版本不同、测试结果不同的数据,我们也会单独分开、全部放出来。鉴于多早期测试结果只有评价,没有数据。大家可以结合往期文章来解读数据:

老杂志上的镜头分辨率只有描述没有数字,该怎么解读?


Minolta MD Rokkor 45mm f/2.0

镜头实际测试焦距为44.75毫米,光圈为f/1.98,畸变不到1%,f/5.6光圈下边缘失光为0.25档。

光圈全开时,镜头光轴方向存在轻微的橙红色炫光和过矫正球差,收缩光圈到f/4.0可以消除。离轴方向存在轻微像散和橙黄色炫光,收缩光圈到f/5.6后消失镜头没有明显的横向色差。从实拍角度来看,整体炫光控制良好,中心反差良好、画面锐利,但边缘画质偏软

收缩光圈到f/11时,镜头中心达到69线对/毫米的最高分辨率,但如果希望整体画质更好,则需要将光圈放在f/8,这时不但中心和边缘分辨率都可以达到62线对/毫米,反差也可以达到中心60、边缘48的水平。

这支镜头的定位主要强调比50mm标准焦距镜头更便携,整体表现优于同类型镜头的平均水平。



Minolta MC Rokkor-PG 50mm f/1.4

这支镜头编号为3769819,搭配XE-7机身销售,套机价格为645美元。镜头实际测试焦距为51.7毫米。

镜头中心的色散控制很好,只有在最大光圈时才能被检测到。镜头中心的球差控制水平中规中矩,并导致了一定的炫光。收缩一档光圈后画面中心的大部分瑕疵就会消失,继续收缩光圈会产生最大0.07毫米的对焦点偏移量。镜头边缘存在一些横向的色散,但整体控制的很好。光圈大于f/4时,像场外1/3处存在较大的像散,收缩光圈到f/5.6可以大幅改善。边缘慧差控制的很好,只在f/1.4全开时有一些炫光。

镜头在f/8时达到最高分辨率,中心70线对/毫米、边缘63线对/毫米。同时实现中心68、边缘65的整体高反差。收缩光圈到f/4~5.6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中心反差。


Minolta MD Rokkor 50mm f/1.4

这支镜头是搭配美能达XD-11销售的,套机价格603美元。镜头实际测试焦距为51.1毫米,光圈f/1.43,有不到1%的畸变,f/5.6下边缘失光不太明显。

光轴方向,镜头存在轻微的球差过矫正和红紫色色散问题,导致全开光圈存在一定的炫光,收缩光圈到f/5.6可以大幅改善,但会带来极其轻微的对焦点偏移。离轴方向,全开光圈时有慧差带来的轻微斜向炫光,收缩光圈到f/5.6后可以消除问题并获得锐利的画面。实拍时全开光圈会让画面偏软,但收缩光圈到f/2.8即可获得比较锐利的画面。逆光拍摄时鬼影和炫光极其轻微。

镜头在f/5.6光圈时达到最高分辨率,中心67线对/毫米、边缘60线对/毫米,同时达到中心69、边缘62的最高反差。

与上一个时代的 Minolta MC Rokkor-PG 50mm f/1.4 相比,这支镜头没有改变光学结构,但增加了多层镀膜。《Modern Photography》对比了自己在1977年8月测试的结果,也认为这支镜头的性能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Minolta MC Macro Rokkor-QF 50mm f/3.5

这款镜头售价为189.5美元,被测试镜头的编号为1116935和1501228。两支镜头在f/5.6光圈下表现出了一定的中心画质差异(几个线对/毫米),除此之外两支镜头性能基本相同。最佳画质出现在f/8~11,中心分辨率超过65线对/毫米,边缘则达到50多线对/毫米。


Minolta Auto Rokkor-PF 55mm f/1.7

被测试镜头编号2321849。镜头售价95美元,包含皮盒。价格比 Minolta Auto Rokkor-PF 58mm f/1.4 要低很多。

这支镜头全开光圈中心有超过44线对/毫米的分辨率,边缘则超过34线对/毫米。收缩光圈画质提升较为缓慢,f/4.0时中心分辨率还没有超过49线对/毫米,但f/8.0时达到56~62线对/毫米左右的水平,边缘超过40线对/毫米。


Minolta Auto Rokkor-PF 55mm f/2.0

被测试镜头编号4009471。这支镜头搭配SR-1机身售价共169.5美元,比搭配 Minolta Auto Rokkor-PF 55mm f/1.8 镜头的套机便宜了15美元。

镜头全开光圈时,中心分辨率超过40线对/毫米,边缘超过30线对/毫米,收缩光圈后中心提升到60线对/毫米左右,边缘也接近40线对/毫米。

《Modern Photography》杂志在1966年11月的专栏中测试了这支镜头的另一个样本,编号为4004889,除了在f/11光圈可以达到最佳画质表现外,镜头的整体素质要比前一个样本略逊一筹


Minolta MC Rokkor-PG 58mm f/1.2

被测试镜头的编号为2002065,搭配 SR-T 101 机身售价为334.5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美能达当时默认会以套机形式销售这支镜头,通过让机身与镜头严格匹配来保证f/1.2超大光圈的下的画质,避免出现焦平面不准等问题。本次测试的这支镜头搭配 SR-T 101 发售。

整体来说,这支镜头在f/1.2超大光圈单反镜头中表现一般,全开光圈的中心分辨率为36~41线对/毫米,边缘30~33线对/毫米,收缩光圈后中心画质也徘徊在48~57线对/毫米的水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增加的半档光圈并没有让这支镜头的取景器亮度显著超过美能达的f/1.4镜头。

备注:上图中的印刷有误,镜头焦距应该是58mm


Minolta Auto Rokkor-PF 58mm f/1.4

这支镜头搭配SR-3机身的售价为229.5美元,搭配SR-7机身售价269.5美元。这支镜头有两个不同的测试结果

搭配SR-3机身测试,镜头光圈全开时,中心有40线对/毫米以上的分辨率,收缩光圈后这一数值接近60线对/毫米左右,边缘也在50线对/毫米左右。考虑到镜头的最大光圈指标和不高的售价,这支镜头在当时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搭配SR-7机身测试时整体数据水平要低一档(5线对/毫米左右),不排除是个体差异导致的问题。


Minolta MC Rokkor-PF 58mm f/1.4

这支镜头编号为5501291,售价为125美元。

当 Minolta Auto Rokkor-PF 55mm f/1.7 出现时,大家普遍认为它是优于 Minolta Auto Rokkor-PF 58mm f/1.4 的。但当美能达将这支 58mm f/1.4 镜头更新到MC版本后,它的表现就超过了 55mm f/1.7 的小弟。f/8时这支镜头达到最佳画质,中心超过63线对/毫米,边缘超过40线对/毫米。

如下图所示,在1966年11月的《Modern Photography》中,杂志也评测了编号为5018999的这支镜头,但数据表现差强人意,整体接近 Minolta Auto Rokkor-PF 58mm f/1.4 的数据。《Modern Photography》认为,在光学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后期美能达通过提升制造工艺改进了镜头的性能表现。


结语

很有意思的是,Minolta MD Rokkor 45mm f/2.0 虽然是个小广角,但却被当时的美能达定位在了便携型标准焦距镜头这一栏。而 58mm f/1.4 镜头的性能变化,也侧面印证了上一篇我们所说的早期工艺一致性不好的问题。




加入我们的微信群
为了方便读者们交流,我们建立了影像文化批判的微信群,在这里我们除了影响文化什么都批判!欢迎大家加入。搜索小编的微信,添加好友拉进群↓
微信号:TianyiLiu

影像文化批判
忘记摄影,回归器材,除了影像文化什么都批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