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期文章我们介绍了美能达的一些广角和标准焦距镜头性能数据:
今天我们来到最后一篇,介绍下美能达的长焦和变焦镜头。资料同样来自上世纪60~80年代的《Modern Photography》、《Camera35》、《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镜头涉及SR、MC和MD系列。部分光学结构相同,但镜头版本不同、测试结果不同的数据,我们也会单独分开、全部放出来。鉴于许多早期测试结果只有评价,没有数据。大家可以结合往期文章来解读数据:
这支镜头的编号为2615995,售价264美元。镜头实际测试焦距为85.6毫米,有0.5%的桶形畸变。这支镜头重456克,比其他厂商的同规格镜头稍重,但安装在相机上使用时平衡感还不错。
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存在小而明亮的红色和绿色色散以及较大范围的紫色色散,红色色散在f/2.8光圈下就可以获得改善,但紫色色散要收缩到f.4、绿色色散要收缩到f/8才可以消除。镜头中心可以检测到少量球差,并造成较大的炫光,收缩光圈到f/4后炫光和球差问题消失,焦点偏移量为0.07毫米,可以接受。从镜头的中心到2/3像场位置,横向色散控制的都还不错,但更加边缘的位置的色散则非常明显。光圈大于f/4时,从像场1/3到边缘位置,镜头的慧差也比较明显,外侧一半的像场还存在明显的像散,收缩光圈到f/5.6可以基本控制这些问题。镜头的光轴很正,但逆光拍摄时存在明显的鬼影,需要收缩光圈到f/4才可以消除。
镜头在f/5.6时达到中心63线对/毫米、边缘56线对/毫米的最高分辨率,并在f/4~11都保持不错的反差水平。
Minolta MC Tele Rokkor-PF 100mm f/2.0
在《Camera35》杂志的测试中这支镜头售价179.5美元,整体表现优秀,在f/16光圈下达到最佳画质,实现中心80线对/毫米、边缘48线对/毫米的分辨率,而全开光圈时40线对/毫米的中心分辨率对于这种规格的镜头来说也非常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支镜头在拍摄中基本没有出现炫光。镜头的对焦环阻尼非常均匀顺滑。
这支镜头的编号为1310241。镜头在f/8~16光圈下达到最佳画质,中心超过50线对/毫米、边缘超过30线对/毫米的分辨率。当然考虑到杂志对其评价超过早期f/2.5光圈版本的后辈,以及《Modern Photography》的镜头评价规则,其实际指标可能超过这一数值、达到《Camera35》的测试结果。
Minolta MC Tele Rokkor-PF 100mm f/2.5
这支镜头编号为1615565,售价209美元。镜头实际焦距为99.1毫米,存在0.5%的枕形畸变。
光圈全开时,这支镜头中心有轻度的红色和绿色色散,收缩光圈到f/4可以大幅改善,并在f/5.6基本消除。镜头中心的球差比较轻微,在收缩至f/4后可以基本消除,焦点偏移量为0.03毫米。镜头边缘的横向色散、慧差和像散都控制得很好,而且没有光轴不正的问题。镜头在逆光情况下会出现少量的炫光和鬼影问题。
镜头在f/11时达到最佳分辨率,中心63线对/毫米、边缘50线对/毫米。f8~11光圈下反差表现最好。
另外,1970年5月的《Modern Photography》还测试了早期金属对焦环版本的镜头,一共两支,编号分别为1501777和1502295,售价均为139.5美元。除了最大两档光圈下镜头中心分辨率可能存在几个线对的解析力差异(大约40线对/毫米和45线对/毫米的差别),其他光圈下镜头的分辨率都达到了“Excellent”的水平,也就是中心至少有50线对/毫米、边缘至少有30线对/毫米的水准。这支镜头是用来替换f/2.0和f/3.5光圈的100mm镜头的,但杂志1969年测试的结果认为这支f/2.5的早期版本现并没有超过前面的二者。也许美能达注意到问题并做出了改进,在1970年5月的本次测试中,两支f/2.5光圈镜头终于超越了两位前辈。
Minolta MC Tele Rokkor-QE 100mm f/3.5
这支镜头的编号为1310083。镜头在f/11~16光圈下达到最佳画质,中心超过50线对/毫米、边缘超过30线对/毫米的分辨率。与f/2.0版本相似,考虑到杂志对其评价超过早期f/2.5光圈版本的后辈,以及《Modern Photography》的镜头评价规则,其实际指标可能超过这一数值。
Minolta MC Macro Rokkor-QE 100mm f/3.5
这支镜头编号为1016543,含1:1微距镜和皮筒的售价为400美元。
镜头轴向有非常轻微的红色色散,收缩一档光圈即可消除。最大光圈下有轻微球差,收缩到f/5.6可以消除。慧差导致了一些轻微的炫光,收缩光圈到f/8后消失。没有发现横向色散、像散和光轴不正的问题,对微距镜头至关重要的线性畸变也没有出现在这支镜头上。
在中远距离实拍测试时,没有发现横向与轴向的色散或像散,也没有出现焦点偏移。慧差和球差导致的炫光非常轻微。微距实拍测试时,像场非常平整,边缘也很锐利,但全开光圈时可以看到绿色像散、边缘球差与慧差导致的炫光。边缘没有看到像散,整体的炫光水平很低。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这支镜头拍摄微距时的散景非常漂亮。
从数据来看,这支镜头在中远距离拍摄时依然能实现动辄60线对的分辨率,而1:4放大倍率时,将光圈收缩到f/11,分辨率还会提升到中心72线对/毫米、边缘64线对/毫米的水平,并实现不错的反差。
《Modern Photography》杂志认为这是他们当时评测的最好的微距镜头之一 - 包括任何焦距。
Minolta Auto Bellows Rokkor 100mm f/4.0
这支镜头是在 Minolta Bellow I 上使用的自动镜头,用于实现1:1的微距摄影,镜头编号1121724,售价70美元。 Minolta Bellow I 售价为74.5美元,配套的反转片拷贝套件售价为179.5美元。
一片“Excellent”意味着最大光圈下镜头的中心分辨率超过45线对/毫米,收缩光圈后则超过50线对/毫米,而边缘画质则始终超过30线对/毫米。《Modern Photography》杂志认为这支镜头是他们评测过的同类镜头中表现最好的。
Minolta MC Tele Rokkor 135mm f/2.8
这支镜头的编号为1816694,价格203美元。镜头实际焦距为135.7毫米,存在0.5%的枕形畸变。
镜头边缘存在较为明显的红色色散,收缩光圈后改善不明显。边缘慧差控制的很好,收缩光圈到f/5.6可以基本消除。镜头存在光轴不正的问题,不过比较轻微。鬼影和炫光控制的很好。
镜头在大光圈时已经拥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并在f/8左右达到中心51线对/毫米、边缘45线对/毫米的最佳分辨率,并在f/8~11达到最高反差。
在更早一些时候,《Camera35》杂志测试了这支镜头的早期金属对焦环的PF版本,编号为1102751,售价为149.5美元。从分辨率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支非常不错的135mm焦距镜头,整体锐度甚至接近许多标准镜头的表现 - 在f/11时达到中心80线对/毫米、边缘64线对/毫米的最佳分辨率,其他光圈下数据表现也非常不错,尤其是全开光圈时也很不错。光圈f/2.8~4时,镜头反差良好,收缩至f/5.6后继续提升,f/8~16时达到极佳水平,然后在f/22时有所下降,但依然良好。
另一个来自《Camera35》杂志的评测则显示出了不同的数据表现。杂志认为这支镜头有着不错的反差,虽然在f/16时镜头的中心分辨率也可以达到80线对/毫米,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他光圈的数据整体要比上一个样本低不少。
在1970年2月的《Modern Photography》杂志里,Modern Tests 专栏也测试了这支镜头,这支编号为1197160的镜头成绩也映衬了上面《Camera35》杂志的结果,可以看出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镜头。
而在1966年11月的《Modern Photography》杂志里,这支编号为1140346的镜头在大光圈下表现稍差,而f11~16时则可以达到“Excellent”的画质,不过杂志认为其整体表现也超越了之前的 Minolta Auto Tele Rokkor-PG 135mm f/2.8。
Minolta MC Celtic 135mm f/2.8
这支镜头的编号是1019617,售价115美元。实际测试焦距为135.2毫米,存在0.5%的桶形畸变。
这支镜头存在轻微的光轴不正和球差问题,导致画面中心出现了较强的紫色色散,收缩光圈到f/5.6后可以改善。镜头边缘存在紫色色散,同样通过收缩光圈可以改善,但有时这些色散会导致画面出现重影。边缘慧差控制的很好,收缩光圈到f/5.6可以基本消除。光轴不正的问题也导致镜头边缘出现了较多的像散。鬼影和炫光、边缘失光的控制不如 Minolta MC Tele Rokkor-PF 135mm f/2.8,主要是不如后者镜筒内壁消光处理做的好。
与标准版相似,镜头在大光圈时已经拥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并在f/8左右达到中心57线对/毫米、边缘51线对/毫米的最佳分辨率,并在f/8达到中心69、边缘57的最高反差。
Minolta MC Tele Rokkor 135mm f/3.5
这支镜头的编号为1816146,售价152美元。实际测试焦距为134.3毫米,存在0.5%的枕形畸变。
镜头边缘存在较为明显的红色色散,收缩光圈后改善不明显。边缘慧差控制的很好,收缩光圈到f/5.6可以基本消除。镜头存在光轴不正的问题,不过比较轻微。鬼影和炫光控制的很好。
镜头在光圈全开时达到最高分辨率,中心56线对/毫米、边缘50线对/毫米,并在f/8~11实现中心67、边缘48的最高反差。收缩两档光圈后分辨率有所降低,但在f/11~16时分辨率重新增高。
Minolta MC Celtic 135mm f/3.5
这支镜头编号为1031242,售价100美元。实际焦距为135.3毫米,存在0.5%的枕形畸变。
这支镜头存在相对较大的光轴不正和球差问题,导致画面中心出现了较强的绿色和紫色色散,收缩光圈到f/5.6后可以改善。镜头边缘存在紫色色散,同样通过收缩光圈可以改善,但有时这些色散会导致画面出现重影。边缘慧差控制的很好,收缩光圈到f/5.6可以基本消除。光轴不正的问题也导致镜头边缘出现了较多的像散。鬼影和炫光、边缘失光的控制不如 Minolta MC Tele Rokkor 135mm f/3.5,主要是不如后者镜筒内壁消光处理做的好。
镜头在f/5.6时达到最高分辨率,中心56线对/毫米、边缘50线对/毫米,并在f/8~11实现相对较高的反差。
Minolta MD Tele Rokkor 200mm f/2.8
测试镜头编号为1001668,售价518美元。镜头实际焦距为191.4毫米,光圈为f/2.9,存在1.1%的枕形畸变,f/5.6光圈下存在0.77档的边缘失光。
最大光圈下画质偏软,光轴方向存在轻微的红绿色散和球差导致的炫光,离轴方向有轻微的慧差和横向色散(红绿相间,0.02毫米,实拍基本看不到),收缩光圈到f/4后开始变得锐利,到f/5.6后这些问题基本会消失。无限远成像效果很好。
镜头在f/8~16光圈时达到最佳分辨率,中心56线对/毫米、边缘50线对/毫米。并在f/11时达到中心44、边缘32的最高反差。
Minolta Auto Tele Rokkor-QF 200mm f/3.5
这支镜头售价为179.5美元。当时自动光圈技术还没有在135mm和更长焦距的镜头上普及,这支镜头也使用了需要手动拨杆上弦的“半自动”光圈设计。镜头的整体人体工程学设计很好,平衡感不错,而且左手食指或中指很容易操作上弦拨杆。
镜头光圈全开时中心分辨率超过40线对/毫米,边缘存在较为明显的画质衰减,而收缩光圈到f/11~16时,中心分辨率会提升到45线对/毫米以上,但未达到50线对/毫米,此时边缘画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Minolta MC Tele Rokkor-QF 200mm f/3.5
《Modern Photography》测试的这支镜头编号为5716206,售价274美元。镜头实际测试焦距为200.4毫米。
镜头光圈全开时中心色散控制和球差已经非常好,收缩光圈到f/5.6后球差引起的炫光基本消失,收缩到f/8后色散也会完全消失。由于轻微的光轴不正,镜头存在少量的像散,需要收缩光圈到f/5.6后才能消失,不过实拍时基本看不到。镜头的横向色散控制非常好 - 即便是在像场的最边缘。镜头边缘有少量慧差引起的炫光。
镜头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3.5~5.6光圈,中心达到45线对/毫米、边缘达到35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则出现在f/8时,为中心66、边缘41。
《Camera35》对这支镜头早期的金属对焦环版本也进行过测试,当时这支的售价为199.5美元。杂志认为镜头整体成像影调非常不错,但在大光圈时反差不高。收缩光圈可以提高分辨率和反差,并在f/11时达到最佳画质,实现中心64线对/毫米、边缘40线对/毫米的分辨率。整体特性与后期版本存在一定差异。
Minolta MC Celtic 200mm f/4.0
这支镜头的编号为1017023,售价为135美元。
光圈全开时中心色散比较严重,收缩光圈到f/8可以大幅改善。边缘存在小而明亮的横向色散,但基本没有影响到锐度表现。光圈全开时的慧差也比较明显,收缩光圈到f/8后完全消失。球差、像散控制的很好。
镜头全开光圈时达到35线对/毫米的中心和边缘分辨率,并在f/8时达到中心62、边缘49的最高反差。
Minolta MC Tele Rokkor-PE 200mm f/4.5
测试镜头编号为1716156,售价193美元。
镜头中心和边缘的色散、慧差控制都不错,但也都没有达到 Minolta MC Tele Rokkor-QF 200mm f/3.5 的水平,并且存在一定的球差过矫正问题。像散控制非常优秀。
镜头的最佳分辨率同样在较大光圈下,f/4.5~5.6时达到中心40线对/毫米、边缘32线对/毫米的水平,而最高反差出现在f/11,为中心59、边缘29。
Minolta MC Tele Rokkor-HF 300mm f/4.5
这支镜头的编号为1302526,售价270美元。收缩光圈到f/11~16后,这支镜头表现出了不错的中心锐度,但除f/8~11光圈外,镜头的边缘画质表现比较让人失望。光圈全开时反差表现平平,f/5.6后得到改善,f/8~16时达到很好的水平,然后在f/22时开始下降。镜头整体的平衡性很好,适合手持拍摄,对于超过200mm焦距的镜头来说很难得。
另一篇来自《Camera35》杂志的评测显示出了和上面相似的结果,最佳画质同样出现在f/16光圈,并且整体分辨率数值非常接近。
在1970年2月的《Modern Photography》杂志里,Modern Tests 专栏也测试了这支镜头,这支编号为1302732的镜头成绩如下,虽然是一片“Excellent”,但考虑到《Modern Photography》对长焦镜头的性能判定较为宽松,因此整体成绩其实和上面《Camera35》杂志的结果差不多。而结合当年长焦镜头普遍性能较差的历史背景来看,《Modern Photography》杂志认为这支镜头是他们测试过的同规格最好的镜头。
Minolta RF Rokkor 500mm f/8.0
这支镜头售价为551美元,包含皮筒和f/8、f/16两个ND滤镜和黄色(52)、橙色(56)、红色(60)滤镜。镜头实际焦距为503毫米,光圈为f/8.3,存在1.5%的畸变。
镜头的中心存在轻微的轴向色散,表现为微弱的红色。焦外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意味着镜头光轴很正。离轴方向存在少量慧差和极其轻微的像散,没有发现横向色散。
镜头的中心分辨率为48线对/毫米,边缘为42线对/毫米,中心反差44,边缘反差34.
美中不足的是这支镜头上并没有配备三脚架孔,导致拍摄时更容易出现晃动,而且无法通过固定镜头位置,让相机迅速旋转切换到竖直或水平的拍摄模式。
Minolta Tele Rokkor-TD 600mm /5.6
这支镜头的售价为550美元,包含一个使用皮质提把的皮箱。
在《Camera35》杂志的评测中,这支镜头表现出了很好的通透性,在f/16时达到了中心56线对/毫米、边缘40线对/毫米的水平,对于这样焦距的镜头来说表现还算不错。
在《Modern Photography》的评测中,编辑称赞了镜头的设计,包括:镜头上2英寸大的厚重金属底座保证了三脚架的稳定安装,镜头的对焦阻尼非常均匀,即便是使用双对焦环操作、让机身而非镜头主体前后移动的时候。为了方便长焦镜头拍摄时的快速查找取景,美能达还在这支镜头的镜筒上增加了枪瞄式的快速取景结构。测试结果同样表示这支镜头的最佳分辨率出现在f/16~22光圈。
Minolta RF Rokkor 800mm f/8.0
这支镜头加皮桶的售价为914美元,镜头实测焦距为809毫米,有1%的枕形畸变。这支镜头的定位是填充美能达长焦系统500~1000毫米之间的焦距。镜头的ND、彩色滤镜都是光学结构的一部分,也是它的一个独特设计。
镜头的色散和球差都极其微弱,中心画质很好,光轴很正。镜头的边缘有一缕极其轻微的成色横向色散和轻微的慧差,没有发现像散。
镜头中心分辨率为45线对/毫米,边缘为32线对/毫米,反差为中心42、边缘30。
另外,镜头侧面的拨杆设计和螺纹环90°旋转定位的设计都非常适合快速操作,
Minolta RF Rokkor 1000mm f/6.3
这支镜头的售价高达1254美元,做工非常扎实。镜头没有光圈环,需要配合ND镜来减光。镜头的中心分辨率为56线对/毫米,边缘为40线对/毫米。
Minolta MD Rokkor 24-50mm F/4.0
这支镜头编号1001090,售价为613美元。实际测试焦距为25.2~47.9毫米,光圈为f/3.8~4.2,24毫米端存在2.3%的桶形畸变,50毫米端存在0.5%的桶形畸变。f/5.6时24毫米端边缘失光2档,50毫米端边缘失光3/8档。
将光圈收缩到f/5.6时,镜头的光学性能在24和50毫米端表现较好,而35毫米端则稍弱。24和50毫米端的衍射极限为f/8,而35毫米端为f/11。镜头存在轻微的球差,收缩光圈到f/8后会消失。在光轴方向,各个焦段都存在红蓝色散,收缩光圈可以改善,中间焦段时镜头会出现红色炫光,长焦端会消失。离轴方向整体画质表现出色。除了光圈全开时50毫米端中心画面偏软外,镜头在其他焦距和光圈下的画面都比较锐利。24毫米端有一侧会出现轻微炫光。整体来说收缩光圈到f/8时表现较好。
镜头的最佳画质出现在24毫米端、f/8光圈下,分辨率为中心74线对/毫米、边缘42线对/毫米,中心反差57、边缘反差46。随着焦距的增加分辨率和反差也逐渐降低。
Minolta MD 35-70mm f/3.5
这支镜头的编号为1032403,售价314美元。实际测试焦距为36.6~68.63毫米,光圈为f/3.61~3.68,35毫米端存在2.2%的桶形畸变,70毫米端存在1.4%的枕形畸变。f/5.6时35毫米端边缘失光0.9档,70毫米端边缘失光0.7档。
35毫米端,全开光圈时画质偏软,收缩到f/5.6可以改善,并在f/8表现得锐利。镜头轴向和横向都存在色散,收缩光圈到f/8也会改善。另外还存在一定的像散和慧差。
50毫米端,镜头存在轴向色散导致的轻微黄色炫光,需要收缩光圈到f/8来改善,离轴方向存在慧差与像散。另外这时还有一些横向色散。
70毫米端,镜头存在轴向色散导致的轻微黄色炫光需,要收缩光圈到f/8来改善,离轴方向存在慧差与像散。另外这时还有一些横向色散。
各个焦段的f/5.6~8光圈下,镜头的分辨率都比较一致,约为中心63线对/毫米、边缘50线对/毫米。在70毫米端的f/8光圈达到最佳反差,中心70、边缘65。
杂志还建议在微距摄影时使用大于f/11的光圈以获得比较好的画质。
Minolta MD Rokkor 50-135mm f/3.5
这支镜头的编号为8005426,售价314美元。实际测试焦距为51.85~132.68毫米,光圈为f/3.61~3.65,50毫米端存在1.36%的桶形畸变,135毫米端存在2.3%的枕形畸变。f/5.6时各端边缘失光均为0.8档。
50毫米端,镜头存在轻微的黄色炫光和过矫正球差,收缩光圈到f/8可以改善。离轴方向可以看到慧差、像散和横向色差。
80毫米端,镜头存在轻微的黄色炫光和过矫正球差,收缩光圈到f/11可以改善。离轴方向可以看到慧差、像散和横向色差。
135毫米端,镜头存在轻微的黄色炫光和二次色散,收缩光圈到f/8可以改善。离轴方向可以看到慧差、像散和横向色差。
镜头性能整体表现较为一致,最高分辨率出现在80毫米端的f/8光圈,中心70线对/毫米、边缘56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出现在同焦距下的f/11光圈,中心63、边缘58。
《Modern Photography》特别提到了这支镜头的对焦环阻尼适中,当镜头竖直放置时不会自己滑动。实拍显示这支镜头整体对炫光的抑制做的很好。50毫米端的桶形畸变、135毫米端的枕形畸变和最大光圈暗角较为明显。50毫米端光圈收缩到f/8以后画质会变得锐利,80和135毫米端则收缩到f/5.6就可以变锐利。整体表现属于此类镜头中的平均水平。
结语
终于把美能达单反镜头的性能数据写完了,繁杂的版本、早期有问题的品控(同版本不同编号有巨大性能差异,导致我还以为查错了)让这三篇文章写的极其烧脑,如有错误还请大家指正。希望这些数据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但大家也不要过度迷信数据,拍出好照片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