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点后睡觉的人,这种睡眠激素正在流失!

文摘   2024-10-15 17:01   山东  

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带给我们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睡眠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在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六成以上90后觉得睡眠不足。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一个24小时的随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钟,生物钟调控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之前有研究表明,睡得太少或太多会扰乱生物钟,而睡得太早或睡得太晚,同样会扰乱生物钟,从而影响健康。

因此,健康所需的最佳睡眠时间,既要合适的睡眠时长,又要在合适的时间点入睡。



首先,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会影响到人体内的一种名为「褪黑素」的激素分泌,褪黑素分泌失调,你的睡眠质量就会大不如前。


褪黑素分泌有昼夜节律。

褪黑素是负责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睡眠激素,主要由大脑深处的松果体分泌,也叫“黑夜荷尔蒙”。


褪黑素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昼夜节律,帮助睡眠,告诉身体“到点了该睡觉了”。



褪黑素的分泌受光线影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

白天,褪黑素分泌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晚上九十点时分泌量增加,晚上十一点左右分泌量大量增加,凌晨两三点达到最高峰;


天亮时,褪黑素的分泌又逐渐降至最低水平。



在夜间黑暗环境下,褪黑素的分泌量是白天的5~10倍。如果经常熬夜,尤其是23点以后褪黑素大量分泌时还不睡,「睡眠-觉醒周期」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困过劲儿,反而不困了的感觉”,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半夜醒来或早上早醒等情况。


人在不同年龄,褪黑素的分泌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青春期前,其分泌水平达到峰值;40岁后,分泌量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70岁时减至顶峰的1/4。


可以说,晚睡的人主动放弃了一部分褪黑素带来的睡眠“福利”,年纪轻轻就开始体验老年人的睡眠了。


那么该如何稳住睡眠激素,睡得更好?


1、白天晒晒太阳。

在所有影响睡眠的因素中,光照是驱动昼夜节律最强的因素。阳光抑制了白日里褪黑素的释放,同时促进警觉性激素皮质醇的释放。


接触阳光能让大脑进入清醒模式,也校准了昼夜节律。白天感觉越清醒、越活跃,夜间就越容易入睡。


2、让夜晚尽量暗下来。

在可见光的7种颜色中,越靠近紫外线区域的可见光(如紫光和蓝光),能量越强,对大脑的刺激越明显;而琥珀色、橙色灯光对大脑的刺激较小。



卧室最好采用柔光和暖光;睡眠期间,关闭卧室光源;可将卧室窗帘换成遮光窗帘,必要时佩戴眼罩;调整床的位置,避免夜间室外光线直接照在脸上;晚上九点后,关掉一些灯或调低亮度。


3、远离手机。

夜晚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散发出的光照,会让人体误以为还在白天,从而导致昼夜节律延迟。



睡觉前半个小时尽量不玩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


4、避免压力累积。

压力会拉升皮质醇水平,而皮质醇是一种促觉醒激素。


不妨抛弃一次完美的想法,改成“小步迭代”的方式,先用七成时间做到60分,再用剩余时间慢慢雕琢。


运动、听音乐、泡澡、找朋友倾诉等,也都有助排解压力和不良情绪。


5、多吃坚果和酸奶。

坚果和酸奶含有丰富的色氨酸,而色氨酸在人体内能够转化为褪黑素。



如果你平时经常熬夜,或者因为年纪大了睡眠不好,可以多喝牛奶、酸奶等乳制品,多食用核桃、香蕉、无花果、大枣、苹果等含有色氨酸的食物。




刘加勇医生
从医27年, 全网粉丝2700万➕, 每天分享健康知识, 专注于疤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防治专业。 🌞帮助更多人健康不走弯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