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必烈打败,逃到封地吉利吉思的阿里不哥,并没有放弃成为蒙古国大汗的梦想,经过半年多的休整之后,他卷土重来。
反攻的第一个目标,自然是大蒙古国的首都哈拉和林。阿里不哥谎称自己率众来降,朴实的哈拉和林守将移相哥疏于防备,被偷袭得手,溃败而逃,阿里不哥重新入主和林城。
忽必烈闻此消息大惊,立即调兵遣将,御驾亲征,北上讨伐出尔反尔的阿里不哥。阿里不哥自然不怵,立即率部南下迎敌。
阿里不哥一马当先率领前锋部队走在最前面,在昔木土脑儿之西(今蒙古苏赫巴托省南部)与忽必烈大军撞了个满怀。他看着忽必烈潮水般的军队,顿生豪迈之情,想要弄潮。不等后续大军到来,他就命令军队出击。双方士兵都是打了鸡血般的厮杀,毫无战术可言,最后还是占据人数优势的忽必烈军队占了上风,阿里不哥军队败逃。
待阿速台率领后续主力部队赶上,阿里不哥回军再战,与忽必烈军鏖战至夜仍不分胜负。自是双方引军后退,对峙于大碛之南。
是年冬,忽必烈撤军,与此同时,阿里不哥也引军返回和林城,准备另选黄道吉日再战。
当全世界都以为阿里不哥要和忽必烈展开第三次大战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原本阿里不哥的死党,他一手扶持的,察合台汗国的兀鲁思阿鲁忽,突然宣布归顺忽必烈。察合台汗国一向是他的粮仓,此番遭遇背叛,他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阿里不哥立即决定,全军讨伐阿鲁忽的察合台汗国,可是全军出征,必定导致和林城兵力空虚,如若忽必烈大军来攻,必定失守。这种情况,阿里不哥已经想到,他出发前和林城中长老们交代,让他们在忽必烈的大军抵达时不要抵抗,开城投降,以免他的宫殿毁于兵火,等到他消灭了阿鲁忽,再返回来干他丫的。
阿里不哥预料对了,预料对了一半。他走之后,忽必烈的大军果然杀到,长老们按计划开城投降,只是阿里不哥却再也没能回到和林。
阿鲁忽的察合台汗国此时,吸收了一些蒙哥攻宋时无主的军队,军事实力有所增强,但和全蒙古的统治者阿里不哥还是有很大差距。阿鲁忽打赢了阿里不哥一支轻率冒进的军队之后,发现阿里不哥举国来攻,只得全军撤退避难。他放弃了美丽富饶的伊犁河流域,包括汗国的都城虎牙思,盛产粮食和苹果的阿力麻里,以保全他的军队。
蒙古人早已习惯了打不赢就跑,那是因为他们过的是游牧生活,很容易把所有的人和财产全部带走。但是这次,阿鲁忽却不能把财产全部带走,因为伊犁河流域是城廓农业区,民众过的是定居生活,他能带走过游牧民众的牛马羊群和蒙古包,却带不走已经习惯过定居生活的民众的锄头和种下的苹果树。
这一年,阿里不哥是在美丽富饶的阿力麻里度过的,他的骑士和战马都吃得很饱。可蒙古人好像不太适应这种没有经历厮杀就轻易获胜的战役,慢慢得,阿里不哥无事可做的骑士们开始肆意杀人,一开始杀在察合台汗国担任过官职的人,后来延伸到为察合台汗国做过一点事的人,最后屠杀对象扩大到所有居民。
而这种行为,阿里不哥竟然没有加以阻止,而是默许。这是十分荒谬的,虽然自成吉思汗以来,蒙古军队就有屠城的爱好,但那基本上是对待顽固不投降的外族人。阿里不哥此番在蒙古人自家的地盘烧杀抢掠,玩屠城游戏,丧失了人心。
阿里不哥和他的骑士们或许觉得,剩下的人越少,他的军队能得到的粮食就越多。几个月下来,原本繁荣富庶的伊犁河流域,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田园荒芜。到了第二年春天,素有“粮仓”之称的阿力麻里竟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直到这时,阿里不哥和他们骑士们才意识到,粮食如果没人种,并不会自己从地里长出来。
阿鲁忽的军队杀过来时,饿着肚子的阿里不哥军队已没有多少抵抗力,惜命的他不肯与阿鲁忽拼死一博,而是选择了投降。他也没有选择向阿鲁忽投降——他把伊犁河流域搞的土地荒芜,居民离散,落在阿鲁忽手上绝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他转而向自己的二哥忽必烈投降。
四弟来归降,二哥自然很高兴。忽必烈在对阿里不哥的作战中,一直都很克制,要给自己的四弟保留威严和体面,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让自己的四弟重新成为蒙古本土的统治者,代理自己管理蒙古本土。忽必烈志向远大,并不囿于漠北的一方天地,他在意的是天下万方。
而且,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贵戚太多,残酷的方式处置必然会导致人心的离散,甚至会使大蒙古国分裂。所以,即使阿里不哥多次与自己相争,又在伊犁河流域犯下大错,但忽必烈依然支持他重新成为蒙古王。
成为俘虏的阿里不哥走进了忽必烈的大帐,帐内堆满了美酒佳肴,也坐满了宗王贵戚,主位上,坐着不怒自威的忽必烈,场面十分肃穆。
对二哥以何种态度交谈,阿里不哥很矛盾。他原本可以和阿鲁忽拼死一战,但他却选择了投降自己的二哥,自然是为了求生。但他又不想在那么多宗王贵戚面前,对二哥过于卑躬屈膝,他心里还残存着曾经蒙古统治者的一点尊严。
此时他瞧看见了忽必烈凌厉的目光,惊得两腿一软,双膝着地,给忽必烈一丝不苟的行了跪拜大礼。同时对忽必烈说,“忽必烈大汗!四弟阿里不哥特来请罪!”此言一出,宗王贵戚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忽必烈脸上也露出了转瞬即逝的笑容。
两番远征,几场恶战,多少蒙古勇士马革裹尸,不就是为了这两个人中有一个当面向另一个尊称一声“大汗”吗?当这一声“大汗”掷地有声地叫出之后,大蒙古国的内战也就结束了。
忽必烈不易察觉的微笑之后,又恢复了严肃威严的神态。对阿里不哥说,“四弟,多年不见了,这一次就免了吧。”忽必烈的意思很清楚,这一次我给你面子,下次该跪还是得跪。
“谢大汗。”阿里不哥犹豫了一下,然后起身。
被四弟叫“大汗”的感觉真舒服啊,忽必烈嘴角又重新露出了微笑,和四弟唠起了家常。
“你我兄弟几年没见了。”
“快七年了。”
是啊,这对嫡亲兄弟,上一次相见还是蒙哥七年。那年,忽必烈势力增长太快,引起大汗蒙哥猜忌,忽必烈听从幕僚刘秉忠建议,送正妻嫡子做人质,并亲自向蒙哥大汗请罪,兄弟二人这才冰释前嫌。这期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碰面了几次。
忽必烈当然不是真的在和阿里不哥唠家常,他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在这个重要的场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深意。他想知道的是阿里不哥对他的态度。阿里不哥如此草率的回答,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忽必烈不清楚。所以他决定用更直接的方式问他。
“你觉得我们两个谁当这个大汗合适?”
忽必烈在期待一个回答,期待自己的四弟认一个错,哪怕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自己只是一时糊涂,以后唯二哥马首是瞻,再不生反叛之意。
但这时阿里不哥,看忽必烈脸色平和,诸王贵戚们也一片祥和,觉得自己已经涉险过关。他心里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又上来了。他骄傲得望着望四周的人,说,“过去是我,现在是你”。
这不是忽必烈想要的回答,甚至可以说是最坏的回答。
此言一出,忽必烈的瞳孔开始收缩,大帐里像是开了空调,温度立马下降了数十度。在座诸人皆吸了一口凉气,都觉大事不妙。四弟所言已经超出了忽必烈的底线。他的意思是说,谁强大谁就可以当这个可汗。现在他落魄了,可但凡以后他再起势,大汗之位,他仍有资格争夺。
这个四弟,留不得。忽必烈长叹一口气。他不想给自己再留下隐患,不想在漠北和四弟无休止的争夺大汗之位,他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随阿里不哥叛逃忽必烈的将领,除了前大汗蒙哥的儿子阿速台被特别赦免之外,几乎全部被处死。
阿里不哥被圈禁,两年后病死。(一说是被毒杀)
大蒙古国最终还是走向了分裂,四大汗国各行其是,蒙古大汗的政令在汗国寸步难行。但忽必烈确实完成了他的梦想,创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疆域达到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