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的精神世界

文摘   2025-01-30 00:02   山东  

他在年轻时期,经历过无穷无尽的冒险生涯。卖苦力、北极淘金、偷牡蛎的蟊贼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还有大航海的梦想,并亲自驾驶船只穿越太平洋。




杰克·伦敦的精神世界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是出生于底层社会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私生子。他的一生中可以说饱尝了底层社会人们的那种苦难,是著名作家里面很少有的。同时,他在年轻时期,经历过无穷无尽的冒险生涯。卖苦力、北极淘金、偷牡蛎的蟊贼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还有大航海的梦想,并亲自驾驶船只穿越太平洋。


当他卖苦力的时候,老板看他很能干,一个人就能顶上两个人。于是,把原先的两个工人辞退,只留下他自己一个人。因为他而被辞退的工人中,有一个因为失业而失去了生活来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自杀。当杰克伦敦知道了这一情况之后,就干脆辞职了。他在北极淘金过程中,几乎丢失了生命,并因此写出了讴歌顽强生命力颂歌的小说《热爱生命》。他偷牡蛎,不是一点儿一点儿的偷窃,而是整船整船的偷窃,几乎就是抢劫。而他亲历的航海生涯,成了他后来的长篇小说《海狼》的最好素材。


当然,他后来发现,自己在底层社会无论怎样努力拼搏都不可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必须进入上流社会才可能真正打出自己的天下,于是他开始拼命写作,梦想成为一个著名作家。于是,他开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他写了又写,写出的草稿塞满了床底,却没有一篇被报刊杂志采用。他最后到了再也没钱寄出自己稿件的程度。他却依然坚持着而决不放弃,以致于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成为作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却始终不放弃,直到有一天他的作品被刊用了,而且很快声名鹊起,震动文坛。他成功了,原先他一直追求的那个看不起他的女人,这时候却投怀送抱,主动找他,他这时候却对这位自己一直追求的美女心生厌恶之感。


当他发现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就必须读书。于是,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拼命地读了又读。他看到书架上那一排又一排的书籍,就梦想要把图书馆里的书籍全部读完。后来,在高人指点下,他终于学会如何选择自己要读的书籍。经过这番苦读,加上自己超常的领域力,他的学识迅速增长。而且在读书过程中,他开始对理论著作有了兴趣。而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他渐渐地发现有几个理论家是他非常崇拜的人。他崇拜的对象实际上主要就是马克思、尼采和斯宾塞。我们可以从他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中的描述看到他心目中是如何崇拜这三位理论家,这实际上也就是杰克·伦敦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从马克思那里知道了工人阶级受苦的根源;从尼采那里学到了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力张扬,如何成为一个强大的人,甚至成为超人。于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描绘超人式的英雄形象。海浪拉森,毒日头都是这种类型的超人形象。而他从斯宾塞那里却学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念,并认识到整个社会的弱肉强食之残酷现状。


三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在他的大脑中杂揉在一起。于是他的作品便成为某种怪物,因为三种理论不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是生硬地交织在一起。这在杰克·伦敦身上是一种矛盾的结合体,他没能真正消化几种不同理论之间的这种矛盾。因此,当他真正进入上流社会之后,看到的却是上流社会本身的种种问题,与他原先渴望着的上流社会完全不同。他失望了,甚至于感到了彻底的绝望。他用自己多年来通过写作挣得的巨款,兴建的别墅“狼舍”也在一场大火中被焚毁。所以,他在长篇小说《马丁·伊登》中,写出主人公在成功之后,最终却自杀而亡。这实际上就是在写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最后的结局就是自杀。


这位举世公认的美男子,一生拼搏,从底层社会冉冉升起的文坛明星,就这样走向了自己生命的终点。让人感到无比心痛,遗憾万分,却又是他的一种必然的结局。

耕耘者读书
读书心得体会以及读书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