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世界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文化创造和社会关系构建起来的意义世界。
人的世界
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的世界就是人与人相互关系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人的世界就是人们相互关系形成的网络。明白了这个道理,遇到问题我们就应该反躬自省。假如对方是我自己,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办?也就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一来,所有那些是是非非的问题很自然就冰消雾散了。
我们知道,社会上经常会出现那种好勇斗狠的浪人。他们为了那种面子上的事情,把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看作是天要塌下来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并为此与他人不惜一切代价去搏命。但如果他们能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大概就不会如此鲁莽。他们会冷静下来,把面临的问题想透彻。那么危机就会冰释,人和人的关系就能够立即恢复正常。
世界历史上的那些喧哗与躁动,其实也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恶劣化的产物。而本质上则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博弈,这种博弈最初起于青苹之末,渐渐地便开始愈演愈烈,最后就到了拼死相搏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的进程,就是用这种利益的角度进行的。当然,分析世界历史进程也可以用其他的角度进行。譬如,用宗教的角度、用文化的角度等等。
其实,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个角度是用文学作品这个角度来探讨人的世界。爱情、友情、亲情等等,都是人的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文学作品中反映此类问题的作品可以说早已经是汗牛充栋,而这类作品中成为世界名著的也不在少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因为家族矛盾而导致爱情的悲剧。巴尔扎克笔下的《朗热公爵夫人》,就是由于朗热公爵夫人对阿尔芒·德·蒙特利沃将军的戏弄,结果让蒙特利沃将军陷入疯狂的热恋之中。这正如巴尔扎克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生命中最伟大的激情”也由此开始了。尽管后来的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从文学角度反映人的世界的杰作,在文学史上是了不起的。
其实,不仅仅是爱情如此,友情同样会如此。譬如,巴尔扎克的小说《古物陈列室》中那个为了友情而牺牲自己的一切,而最终成为主人家族中的一员的谢内尔可以说是为了友情而奉献终生的典范。由此看来,人的世界中,要把爱情、友情和亲情列出次序的话,亲情似乎就要排到第三位了。其实这也并不尽然,那些最伟大的爱,难道不是母爱吗?对每一个人来说,母亲应该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词,母爱绝对是无私的。为了自己的孩子,当母亲的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一个母亲去爱她的孩子。
因此,人的世界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文化关系、历史关系等构成的。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将自然世界转化为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属人的世界”。例如宗教世界、文化世界、艺术世界、伦理世界、科学世界等等。
所以,无论是从哲学、文学以及影视角度来看,人的世界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文化创造和社会关系构建起来的意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