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语言和情节这两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应当能够发人深思引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也就是说,比语言和情节更重要的是思想。
是语言重要,还是情节重要
一部小说,到底是语言重要,还是情节重要?人们当然会说,这两个方面都重要。但是,对于读者来说,你的作品语言再华美靓丽,如果情节不能吸引他读下去的话,他可能很快就会放弃自己的阅读,而去读其他作品了。反之,如果语言不是那么华丽,甚至于算不上是文学作品应有的那种很可观的语言,只是一般的通顺而已,但故事情节却非常吸引人,节奏感非常强,小说中各种人物关系通过一连串紧张的情节而贯通起来。那么读者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着故事情节而读下去。因此,这样看来,作为一部小说,情节要比语言更重要一些。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一部真正优秀的小说,除了语言和情节这两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应当能够发人深思引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也就是说,比语言和情节更重要的是思想。否则,一部文学作品背后贯穿的思想只是陈旧的文化本能,那么这样的文学起码作品是不会成为文学名著的。譬如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主题先行,这个主题就是书中的朱先生,而朱先生的智慧无非就是儒家思想,是作者陈忠实文化本能的一种反映。凡是反对朱先生的都代表错误,而支持朱先生的都代表正确。这也就成了一种道德宣传了。所以,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样的文学作品会很快被历史所抛弃。
《平凡的世界》不用说了,更是主题先行。主题先行不是问题,关键是这部小说文笔太差劲。也就是说,作者本人的文化功底很差,行文中对语言的驾驭就缺乏基本的能力,好像是凭借着生活的那种直接感受在写。也就是说,《平凡的世界》不但文笔差劲,而且情节也并不那么吸引人,还有主题先行的问题。只是因为这部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村青年的情愫,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城里人,或者发一笔小财而出人头地。而且还希望自己在爱情方面能有圆满的收获,而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尽管作者路遥为这部作品而呕心沥血,但这种努力本身是不可能使一部作品成为真正经典的。
当代作家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作品们自己的阅读范围太狭窄,好像只读文学作品,至于哲学、历史、宗教根本不在他们的阅读范围之内。因此,张炜写了篇幅巨大的《你在高原》,共有10卷之多,450万字。他本想通过这部宏伟的作品来求索理想的高原,反映人们深刻的思想。但由于作者本身没有经过哲学的熏陶,缺乏哲理的深度;没有经过宗教信仰的那种对终极意义的追求,缺乏灵魂上的那种历练。所以这部作品只是从常识上去探讨哲理,终究解决不了终极性的问题。尽管作者本人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经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作品依然会像绝大多数当代文学作品那样,成为过眼云烟随风而逝。
另外,当代作家们的自己的阅读范围除了仅仅是文学作品以外,他们阅读文学作品过程的本身,也仅仅是吸取所谓写作技巧而已。尤其是对外国文学名著,他们没有看到这种名著背后深刻的思想,只是欣赏并借鉴他们所采用的那些写作技巧和所谓的一些意识流或者后现代的方法。由此可见,当代作家们与世界先进文化的差距太大了,无论从文字表述能力还是思想境界,可以说都存在着天壤之别。当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能够在世界文坛上真正站得住脚的作品出现,只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差距仍然是相当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代作家中的一位另类作家豆豆,她在30岁那年,一下子推出了《遥远的救世主》、《背叛》和《天幕红尘》,影响力极大,引起了读者们的轰动。此后她却销声匿迹,再也看不到她的踪影。说实话,她在文笔上可以说很一般,但作品本身却引人入胜,靠的当然是情节。但除了情节上的这种引人入胜之外,她的作品有一种思想上的深度。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崇。这是一位神秘的作家,文化程度只不过是高中毕业,履历简单,只是当过工人。她简直可以说是一位神人,充满了神秘,而她一下子推出三部封神之作,从此之后便销声匿迹。这让人感到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