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自由的条件。能够自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舍弃与得到
平时,我们总是把“舍”与“得”两个字连起来用,“舍得”就成了一个词。这样用,实际上蕴含着一种哲理。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舍才有得,没有一定程度上的舍弃,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得到。
有一位年轻人看到母亲把好生生的苹果树的枝子剪掉了很多,不免感到可惜。于是他问母亲,这些树枝上本来都能结果实,剪掉了岂不太可惜了吗?母亲为了让儿子明白为什要剪掉那些树枝,于是告诉儿子说,这里的两棵树,一棵树我们留着所有的树枝,另一棵树则剪掉一些树枝,到时候我们看看结果实的情况如何。后来,儿子看到的实际情况是,那棵没有截树枝的果树,尽管结出了满树苹果,但结出的苹果很小,几乎没法吃。而那些经过截枝的果树,却结出了又大又圆的苹果。于是儿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有舍才会有真正的得。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那些想得到一切好处的人,最后结果却往往什么也得不到。而那些看起来放弃了很多东西的人,反而能够真正有所得。譬如那些一门心思搞学问的人,放弃了很多娱乐,显得自己的人生很无趣,其实他在钻研学问的过程中是乐在其中的。他并不是不想娱乐,但没有对平时娱乐的放弃,他就很难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他的舍弃,正是他有所作为的条件。
有一个去看病,医生问他,你抽烟吗?他说不抽烟。医生问他,你喝酒吗?他说不喝酒。医生又问他,你打麻将吗?他说不打麻将。医生又问他,你玩女人吗?他说不玩女人。于是医生说,你什么都不做,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人们总以为吃喝玩乐才是人生,其实真正的人生完全不是这样。反而是那些善于自律的人,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人,才会有真正的人生。这正如康德所说,自由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能不干什么。这也就是说,自律是自由的条件。能够自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这与我们这篇小文章的题目是切合的,只有懂得舍弃,才会有真正的得到。
当代作家们可以说是非常勤奋的,作家们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竟然能够创作出5000部长篇小说。至于短篇小说和散文诗歌更是无穷无尽,简直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洋洋大观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一部杰作。这里面其实蕴含着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作家们对自己经历过的往事,总是敝帚自珍,一丝一毫都不舍得放弃。于是作品中便出现无数次的重复,作家们总在重复过去的自己。他们因此不能敞开宽广的胸怀,去感受新生活的跳动着的脉搏。他们因此失去了对新事物的感受能力,更谈不上引领新时代的潮流。如果他们能舍弃卿卿我我的小圈子里的那些琐碎事情,把眼光放开,去领受一切新生的事物,或许就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出真正的杰作。
尤其是他放弃不停地写作而去读书,去读那些真正能够提高自身素质的书籍,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譬如,豆豆的三部曲《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得非常通透,儒释道三家的精髓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而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作品之中。这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当代某些作家,创作出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海量。结成全集,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他们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这些洋洋大观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一部真正的杰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舍弃,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他们很少去读文学以外的书籍。因此这些作品也就没有深邃哲理的思索,没有信仰旗帜的飘扬,没有历史沉淀的厚重。
作家们必须在舍弃琐碎往事的基础上,去关注现实生活的纷繁复杂,去关注底层民众的苦难处境,去关注思想运动的精彩绝伦,才能创作出多钟多样的精品。这必须懂得舍弃,懂得如何去做出真正的选择。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一天我们的文学作品能够自立于世界文学作品之林中,并绽放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