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就像一座围墙。
墙里的人想出来,觉得外面时间空间自由,可以边旅行边工作,还不用被老板pua;墙外的人想进去,没有如期到账的月薪,每天醒来就要思考下个月怎么办,实在不太稳定……
自由,与是否在职场有关吗?
顾问班里有一群同学,在自由一年后,她们决定重新回去上班,到底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她们的故事。
口述:顾问班学姐
撰稿:小玫瑰
“未来职场的边界
会越来越弱化。”
珊珊:
产品运营
第4期顾问班学姐
我是珊珊,目前在一家专注老年人大健康的公司做私域和产品运营,过着早九晚六、周末双休的生活。
去年4月,是我自由职业一年的时间,那时也已经把生活调成了自己喜欢的模式,时间自由、空间自由、项目自由。
但会发现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自己很难有新的突破。
当时自己一个人对外合作,服务不了太大的项目,但同时服务多个比较小的项目,又有点分身乏术。
机缘巧合,前老板找到我加入现在这个公司,大平台的前景和项目发心很好、合作的人是我喜欢的、工作内容也是我擅长的领域,于是我就加入了。
如今我重返职场快一年多了,也从过去的多个项目并行的状态,渐渐过渡到all in这个项目里,我很享受当下的工作和生活。
今年6月份,我和团队伙伴一起达成了工作业绩目标,很有成就感;前两周,我第一次在公司尝试策划一场线上的OH卡的活动,在线人数有2000多人,远远超预期。
下半年,我依然会专注现有的业务,也会借助平台资源继续探索新的可能,比如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方面做一些线下沙龙;业余时间,我会去提升自己的咨询能力,学习李辛老师的中医课。
以前,我有一个限制性信念,认为在职场迟早会变得不自由、会痛苦、会被动。
后面我接触了很多人,发现他们在职场过得非常自由,本职工作做得很好,业余也很丰富,有做瑜伽老师的、做咨询师的、有做人生教练的……工作与生活是互相滋养,互相反哺的状态。
我观察下来,本质上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认知清晰,有成长意识,不会用单一的工作价值去衡量人生的成败。
在职场不等于不自由,不在职场也不等于自由。
我相信未来职场的边界会越来越弱化,是否在职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专注与热爱你所做的事,你内在的状态是否是自由的。
珊珊
2021年经历双减之后,我很想探索离开平台以后有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于是加入了小马鱼老师的运营顾问班。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
1、技能方面
1)在顾问班和圈子经历了各类项目,比如内在成长课程的PM、陪跑心理学项目等等,拥有了脱离平台的勇气。
2)课程里提到的自流量金三角就是一瓶万金油的这个点,应用到朝阳垂直行业非常香,所以在我加入公司之后,也为公司的产品矩阵搭建更丰富的SKU。
2、心理方面
1)见到了多彩的人生样本,视野更开阔了,能够安在当下,享受生命的流动;
2)在圈子充满了电量,搭建了自己的支持系统,和一群伙伴讨论成长,高效赋能迁移到工作中,互相滋养。
“过去是工作驱动着我,
现在是我驱动着工作。”
甜欣:
98年内容运营
「自由人生」播客主理人
第7期顾问班学姐
在我看来,自由职业就等于创业,压力会比职场大很多。
这个月就要想清楚下个月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如果下一单在哪里你都不知道,你会时常处于崩溃的状态。
之前我是一名IP经纪人,能够从零到一接项目,陪伴IP实现定位、流量、产品的1.0闭环,但当它升级到2.0甚至3.0版本时,我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不够了。
当然,我可以继续接新的项目,但到一定阶段以后,又会陷入同样的困境里,这是我无法自我突破的。
是原地踏步?还是想往前走得更远一点?
我选择了后者。
如果往前继续提升迭代,我需要花一笔高昂的费用去继续知识付费,但我也可以选择回到职场里,借助平台资源继续历练,补足自己对项目操盘的长线布局和认知,所以我决定重新找工作。
找工作的这一个月,也是我从崩溃到重组的过程。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在自我梳理,去思考自己到底是谁,未来到底想要做什么,用长远的思维解决当下的答案。
在梳理过程中我找到了笃定感。我坚定自己喜欢创作类的工作,喜欢有使命感的公司。
所以在我选择公司时,我特别看重创始人的初心以及公司的品牌理念,在经历了多次面试和相互筛选之后,我顺利入职了现在这家公司。
这是一家做眼镜行业的公司,我在品牌部门做内容相关的工作,涉及到小红书、短视频编导等等。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们老板说过:
“配眼镜就是做良心。”
因为眼镜是用户长期佩戴的东西,一旦验光师稍微马虎一点,对用户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无论是小小的验光或是配镜,都要认真考究。
现在我入职2个月了,发现自己这一次在职场的心境跟过去完全不一样,过去是工作驱动着我,现在是我驱动着工作。
虽然是做着内容创作的工作,但是我会主动跟我们领导说,我要去门店当销售,扎根了解眼镜产品和用户的真实诉求,深入验光师和加工师的工作日常,学习配镜相关知识。
因为我知道,如果自己对用户没有感知,是做不好内容的,当我是一个好的销售时,我才是一个好的内容创作者。
如今业余时间我也在做自己的播客,采访一些拿到结果的有使命感的创始人,无论是职场内外,我所做的事的关键词都是:
内容创作、助人、有使命感。
它们在一条线上,串成了我的理想人生。
甜欣
运营是人生的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是我们做喜欢的事情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必须要足够的扎实,所以我加入了小马鱼老师的运营顾问班。
在这里,除了让我顺利从0到1接到陪跑项目,更重要的是我学会运营自己的人生。
在前几个月我低谷期时,运营思维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帮助走出了困境。
比如不急于解决眼前单点的问题,而是长远去看未来我到底要做什么,倒推现在需要做的事;
比如想要实现目标做决策时,懂得思考关键的动作是什么,而不是面面俱到,做很多无效的事情。
我认为不单单是商业需要运营,人生也需要运营,学会去面对自己的课题,处理好发生的问题,运营出理想人生。
“中年以后,
平衡家庭与事业。”
小艾:
医疗健康运营
第7期自流量顾问班学姐
过去这些年,我一直是自由创业的状态,深耕中医育儿十多年。
第一次创业,由于内部管理不当和合伙人变故,我在疫情期间亏了将近百万。当时三十岁生日刚过,本来已经到了可以小小地呼风唤雨、规划买别墅的时候,突然遭遇的变故对我的打击很大。
因为内心依然对中医育儿抱有热情,今年计划和朋友一起开启第二次创业,但在深思熟虑后还是放下了。在过去,我是不会把家人放在我的精力投入考虑中的。
家人是家人,创业是创业,两者不搭噶,甚至认为家人不要影响我的事业。
但人到中年以后,我会思考家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家庭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今年我家老大读小学,老二读幼儿园,两个孩子都处于需要陪伴的阶段。如果我要在中医育儿赛道下赌注,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旦发生不可控的结果,我是否能够承受得住。
在推演的过程中,我调整了策略,放弃创业,选择了一条新的路径:
重返职场,抱行业的大腿。
我相信个体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实现的情怀,行业里肯定也有一些大佬在布局,那我们去看看这个行业里,谁是最有资格最有潜力去做好这件事的,我就去找谁撬动杠杆。
当我目标聚焦的时候,就遇到了现在的伯乐。他是一个很有格局和情怀的老总,致力于搭建整个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体系,在入职之前,我们在私下就沟通了两三次,所以后来公司内部都流传,我是老总三顾茅庐请来的人。
在中医育儿这件事情上,我认定自己是一匹千里马,至于有没有成为汗血宝马,是需要伯乐的看见与平台的助力,也需要自己精准出击,不断修炼。
今天周末,趁着小孩放暑假,我一个人在公司加班。因为这个企业给我了足够的尊重和发挥的空间,也值得我投入我全部的工作热情,为目标拿到结果,期待后面快准狠地把业务模型以和径搭建起来,达成家庭和事业兼顾的初心。
小艾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因为想要探索轻创业的可能性,我在低谷期加入了小马鱼老师的运营顾问班。
在小马鱼老师的支持下,我落地了中医育儿课程和长高课程,积累了一批忠粉。
虽然最终我没有在个体创业的路上继续走,而是加入了现在的公司,但是非常感谢在顾问班的这段经历,让我成为了一个小IP,有了自己的作品,被伯乐看到。
到新公司后,我连升两级,压力很大。顾问班学到的全栈运营认知以及在圈子里认识的身怀绝技的同学,都在从各个方面帮我走过最难的这段。
我也是少见的敢跟老板叫板、说不、大胆发表自己建议的高管,因为我深知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重回职场,我不是只想拿工资求稳定的职场经理人,我是变革者,我跟公司一起在自流量创业。
后记:
小马鱼:
运营顾问班讲师
《我在阿里做运营》作者
《自流量创业营》作者
在顾问班里,人生样本是多彩多样的。
不少同学出厂,也有不少同学再次进场,人生那么长,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这样的折腾是有价值的。
在职场疲软期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向内探索更丰富多维的评价体系,再以出厂的心态进厂,就不会被公司的价值体系所绑架,活出自己的理想人生。
什么情况下重返职场对你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呢?在几位同学身上,我提炼了这三条:
1、遇到有情怀有初心的老板。并不是个人单干才叫自流量创业,一家公司也可以是有自流量理念的公司,加入理念相同的公司,去支持他们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己理想。
2、成长遇到瓶颈时,用公司杠杆加速成长。个体单干时重复从0-1比较多,除非找到了一个共学组织或找到了特别好的长期客户,跟随成长。但如果没有,自己要花大价钱去学习成长,就不如在平台里公司给钱、给机会去积累去升级,积累未来能应对更大项目的能力。
3、内心强大,明白自由是内在的自由。能够在职场用七分精力把工作做好,留三分生活和兴趣成长,是一种很好的平衡的状态。职场外要构建这样的平衡还是很难的。
愿我们,职场内外,皆是自由的。
—END—
👇🏻扫码免费赠送《自由人生答案之书》PDF
👇🏻扫码免费获取助教咨询,他们在职场内外达成了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