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又正值经济下行,如何穿越周期

创业   2024-09-13 19:08   四川  

与其熬过周期,不如玩过周期

最近看《凡人歌》看emo了,人到中年正值经济下行,曾经赚的钱可能也赔进房子里了,35-45岁的这批人怎么度过周期呢?身边有两类画像:

他们或许在职场苟着不敢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儿,但又得牢牢占着坑,怕被更能干的年轻人顶替,生病都不敢生;

他们或许主动被动的离开职场,以为只有做账号一条路,就没日没夜的录视频,直播,说好的离职后多陪陪孩子没想到更忙更卷更焦虑了。

与其熬过周期,不如玩过周期,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都说人生是体验,不能跳过这一段呢。

希望在逆水行舟中,依然能生命成长,而不是倒退了,从马斯洛需求的上层跌到下层。

社会是有分工的,或许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退到幕后,支持年轻人,做他们的支持系统。

把对自己的评价体系从有多少粉丝,变现多少,到支持了多少人的成长。

带徒弟+做生态,我自己这几年是这么在做的,多多少少对现状产生的焦虑会有所缓解。‍‍‍‍‍‍‍‍‍‍‍‍

但依然无法置身事外。借此文也希望找到更多价值观同频的人更坚定的一起走。‍‍‍

做IP也有中年危机吗?

暑期高温+两个娃要陪+有工作在身+房价下跌+经济下行用户付费能力降低+流量减少+跟老公吵架+我妈身体不好+我熬夜失眠+《凡人歌》电视剧……‍‍‍‍‍‍‍‍

让我惊呼,天啊,难道我这么超前的离开职场做IP做超级个体做一人企业的人,也会有中年危机吗?‍‍‍‍‍‍‍‍

我觉得多多少少是的。‍‍‍‍‍‍‍‍‍‍

只要你心目中给了自己一条一直向上的轨道/规划/预期,就还是会遇到中年危机。做IP只不过是这条轨道更宽了一点,更能由自己做主了一点。但是放进点线面体理论里,我们还是只是一个点,还是会受大环境影响。‍‍‍‍‍‍

职场内外,两边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缄默不语。拆除不了内心的藩篱,在哪都是轨道。‍‍‍‍‍‍‍‍‍‍

当我出去社交时,我发现外面都是在短视频这波浪潮里拿到流量的年轻人啊,要么抖音、要么小红书、要么播客,他们的成绩非常显性,xx万粉丝,xx万变现。

后生可畏啊!我再去看跟我同时期出道时比我年龄稍大那批知识IP、高管、创始人,很多朋友圈都已经不更新了。‍‍‍‍‍‍‍‍‍‍‍‍‍‍‍‍‍‍‍‍‍‍‍

不一定是他们落败了,可能是他们找到了更适合35+甚至40+的活法,而我在两代网红之间,躺不平,卷不动,内心知道要放下,还不能完全放下。‍‍‍‍‍‍‍‍‍‍‍‍

精神内耗就产生了。‍‍

我不是排斥新事物,其实直播、短视频很早我就在做,只是没有all in。真正业务流转起来后,你会发现太多事儿了,引流真的只是一环,N分之一的工作,不把交付做好,私域做好,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安全感的。

如果现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年轻人要自由职业,我觉得花50%以上时间去研究自媒体,研究流量,我觉得无可厚非。

可对于我们35+,有一定资历,但精力又不那么跟得上的人,要穿越周期,平稳的度过中年+经济下行这段时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解法:带徒弟+做生态

我正在尝试的解法就是带徒弟+做生态。我觉得这是年轻人做不了,我们更适合做,且是有社会意义的事儿。‍‍‍‍‍‍‍‍‍‍‍‍‍‍‍‍‍‍‍‍‍‍‍‍‍‍‍‍‍‍‍‍

谁说薪资就得一直涨呢?接受各种可能性会让你更舒服更松弛一些。‍‍‍‍

35岁很有可能就是你这辈子身价的最高峰,但可能落得一身病。‍‍

40岁可能收入没有35岁高,但你影响和服务了更多人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也是可以换算成收入的。可能比你买衣服买包包更快乐。‍‍‍

过了40,要往后退,对名利祛魅,主动把舞台让给年轻人了。

带徒弟怎么带呢?‍‍

之前有个互联网数据分析大牛找我做第二曲线咨询,我跟他建议说,如果你不喜欢做短视频、直播,大可不做,因为那样引来的也是小白,你都是大牛了服务小白浪费了。

利用你在行业里的资历,在垂直媒体上发表文章,在行业峰会上圈粉,定向伸出橄榄枝服务几家大厂的拿着高薪的中间层的数据分析师,带着他们成长。

当你的徒弟分布在各大公司时,成就感没有吗?收入会没有吗?到时候B端内训招聘,C端陪跑求职咨询类需求都会有。

这种做法就是把漏斗模型反着用。通过服务少数的比较牛的人来彰显你的身价,再通过这少数人的成功案例扩散出去。当你比较牛了又不喜欢泛流量时可以参考。‍‍‍‍‍‍‍

做生态怎么做呢?

从个人IP到IP矩阵,从单打独斗到灵活雇佣,从一人公司到青色组织。‍‍‍‍‍‍‍‍‍‍‍‍‍‍‍‍‍‍‍‍‍‍‍‍‍‍‍‍‍‍‍‍‍‍‍‍‍‍‍‍‍‍‍‍‍‍‍‍‍‍‍‍

当我有第三个微信号但看不过来时,我就把流量都分出去了,导给灵活合作的项目人员。

所以跟我合作很爽的是,我有真金白银的流量导给你,我还鼓励你做IP,大家形成IP矩阵。这样转化率才高,我也才能解放自己。‍‍‍‍‍‍‍‍‍‍‍‍‍‍

当然,需要心足够大。

当我一个人项目接不过来,我就开始搭建一个生态,IP+IP经纪人+助理,每当需求过来,我会迅速闻味道,然后在库里选人,组队,发车。‍‍‍‍‍‍‍‍‍‍‍‍

接惯了我这里项目的IP经纪人都不愿意接外面的项目了,因为大家的同频程度更高,理解成本更低。

除此之外,其实我在IP的世界里看到很多商机,都是适合35-45这批自己当不了IP却适合去填补空白的。

那帮年轻人野蛮生长起来后,只要走公司化,就还是会遇到组织发展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些在成熟组织呆过的各个角色的专业人员是可以服务他们的。虽然没有toB服务那么赚钱。

我把这些IP称为大C,你做出适合他们的比C端贵比B端便宜的产品,一年服务10个大C就能有不错收入了。‍‍‍‍‍‍‍‍‍‍‍‍‍‍‍‍‍‍‍‍‍‍‍‍‍‍‍‍‍

我现在的主要收入就来自大C,大C是内行会看你的实力、价值观,反而小C因为不懂,所以只会看数据,更倾向于找粉丝量大的IP去学,殊不知自己做IP和做教育赋能完全不一样的。影响深度有限。‍‍‍‍‍‍‍‍‍‍‍‍‍‍‍‍‍‍‍‍‍‍‍

未来十年继续生态化

我最近感觉到在职或者离职探索的人越来越多,且年龄跨度越来越大。这块需求我们一直没有很好满足,我在想如何把处于早期探索期并没有明确创业idea的人吸纳进这个生态。

我最近在社群里组织读书会,共读《人生设计课》这本书,大家收获很大,思维的桎梏打开了,便没有了那么多烦恼。‍‍‍‍‍

明年是我个体创业十年,我会用一年时间来夯实和扩大生态化战略。把解决方案由人生运营扩展到人生设计,从个人探索到热爱变现一条龙服务,陪伴更多有梦想有热爱的年轻人!

作为大厂裸辞元老,我觉得我有责任给这一批新出来的人提供一些参考和支持,在你们羽翼还不丰满的时候欢迎来我们的生态里共建共创。

生态化组织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我正在为未来10年招兵买马,目前已经有个简单的计划,准备在中秋之后发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预约腾讯会议我的十周年发布会。‍‍‍‍‍‍‍‍‍‍

识别二维码,点击添加到会议列表↓

特别感兴趣的可以现在就与我联系,让我们“中年人”用自己独有的姿态穿越周期,体验周期,超越周期吧!‍‍‍‍‍

小马鱼
8年前从阿里离职,gap year后开启个人事业,发起运营圈子社群。著有《我在阿里做运营》《自流量创业》。线上线下累计赋能学员10000+,服务企业30+。正在打造一所运营届的创新学校,赋能理想主义者把热爱运营成事业,把大愿落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