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亲们:
明年5月就是我开启新个体创业的第10年了。
误打误撞,这条路竟然成了当下的流行,备受不甘于职场的年轻人和中年转型人群关注。
我算是一个孤勇者,早早离开了主流轨道、主流价值观,我总是会听从内心直觉的引领,一次次的做出事后看来挺有前瞻性的选择。
这大概就是我松弛感的来源吧。但一开始也挺孤独。
在主流挤破了头去大厂时,我放弃一半期权从里面出来,提前练习离开平台也能过得好的能力;
在主流做知识付费不注重服务只注重流量的时候,我做深做重了交付,有了自己的铁粉;
在经济形势很好,赚钱确实比较容易的那几年,我保持着低物欲的生活,实现财务自由;
在主流all in团队资源去做创始人IP的时候,我往后退成为团队的IP经纪人,做起了IP矩阵,狠练基本功;
在主流做社群只收会员费艰难度日的时候,我做场域、做共创,打造生态化组织,让用户在这里带薪实践;
在疫情后真正的周期性低谷来临的时候,在主流选择更加卷,更加保饭碗的时候,我再一次冷静下来思考。
我要去向何方,做什么更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是攥着对名利、流量的执念,逆势而上,跟年轻人去卷,还是顺势开启人生下半程,做非我莫属的事儿,做更接近使命感的事儿。
我内心很强烈的声音是:后者。
于是我想发起这个十周年特别计划,筹备人生运营学校,影响10万人一起把理想人生运营出来。
为什么是我,我是否有这个能力、心力和坚守,回顾我一路走来的故事,答案会越来越清晰。
28岁裸辞,开启边玩边赚钱的间隔年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
阿里的经历,让我对规模祛魅了。
写离职文章爆火的经历,让我对流量祛魅了。
初创公司当高管的经历,让我对融资祛魅了。
人生海海,如何上岸?主流的几条路我都试过了,走不通。
我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是我对个人成长始终充满了热情,我想先停下来,给自己一个迟到的间隔年。
△ 在美国西海岸旅行
现在离职的同学常常很着急,容不得自己片刻喘息,但自己都活得不舒坦怎么打造IP,怎么让人追随呢?
在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中, 越来越清晰自己的价值观,什么对我来说是重要的,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让我怦然心动的人生样本是怎么样的。
经过大半年的尽情体验、尽情探索、尽情试错,我的第二曲线自然就长出来了。
△ 稻城亚丁徒步朝圣
这一年我做了哪些事儿呢?
我做过自由撰稿人/旅行体验师/酒店试睡师/民宿主/农产品严选/自由职业接活儿平台……
△ 我给杂志撰稿
快速体验了一圈下来,我对市场有感知了。
我发现我喜欢的东西很多, 但别人愿意为我付费的却是运营,我可以用运营去服务我有感觉的那些行业里有热爱的主理人,帮他们成功。
我知道了非我莫属的第二曲线方向。
(这一段淋漓尽致的探索至关重要,但我很少对外讲,欢迎来文末内部直播里听。)
在我做运营培训和咨询时,当时还没知识付费这个热词,我认为我做的就是教育。知识付费不过是时代的放大器。
大家都觉得风来了,猪都能飞。也不是的。每一股风来之前都有个蓄势期,你得在那时候就入局去开垦,耕耘,静待花开。
那段开垦期蛮难的,2016年成都就没有为知识付费的先例,我相当于是拓荒。
我快速地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从线下做起,去找场地、谈合作、招生、海报、做公益分享,甚至散场后的清场,收垃圾,我都亲力亲为一个人全做过。
我给自己一个身份“选课师”,一腔孤勇的把几位老师的几门好课带到成都,比如8年前我就预感到个人IP会火,开了《中国IP第一课》。那堂课给我和同学们带来的认知现在依然超前。
后面发现光是一天两天的培训还是不能深度影响用户,于是我开始研发自己的深度陪伴体系课。也就是我的第一个百万营收的产品“运营私塾课”。
在我自己装修的loft里开课,一开始5个人,然后8个人,真的像私塾一样,慢慢壮大。
后面做到30人一期,每期都有一半的同学从外地专程飞过来上课。
△ 私塾课现场 好多同学现在还跟我们一起
疫情催生出了我的第二个百万营收产品《自流量创业营》。
在大家都在做线上录播课或14天训练营或21天训练营时,我偏偏要做6周自流量创业训练营,自己卷自己,提供更重的交付。
在宣传上有自己的坚守和价值主张,用户说我们是商业类课程里的一股清流,吸引了很多同频同学。最近我们把毕业的同学又请进校友群,未来还想和你们一起走。
第三个百万营收产品是长达一年的运营顾问班,孵化想做垂直行业小马鱼模式的同学。
我把优秀毕业同学纳入到运营事务所,一起接项目,他们在这里成倍赚回学费。
一直以来,我不是在用知识付费的逻辑在做事,而是在用教育的逻辑在做事。很慢,很重,但很踏实。
(这三段切中需求打造百万产品的经验我很少对外公开,欢迎来文末内部直播里听。)
我们的对手不是疫情,而是周期。这是我们这代人第一次遇到。
2023年,在新增流量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托举了很多潜力IP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第一个课程、有了第一批粉丝,快速验证事业方向。
之前有同学在公域花了钱和时间搞了一大圈颗粒无收,而在我们这里很快从0-1。大家称这里是“育苗基地”。
跟我们合作,价值观契合、人群契合、沟通成本低、省心。
圈子的生态化组织建设初见成效。为潜力IP配灵活雇佣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助理协作,现在每个月稳定有四五个项目发车。
以我不高的生活欲望来说,我已经可以半退休了,还能有项目收益,生态继续运转。
△暑期和家人在大理旅居,项目正常进行
但当下,我是退居二线,小富即安,还是再继续推进生态化建设,带领更多人穿越周期呢?
最近,看到多人在职场水深火热,顾问班又迎来了一波高管离职转型热潮,大学生毕业很多都想做自由职业……
作为新个体创业的先驱,我积累了一些财富、资源、经验和一支价值观契合、训练有素的团队,能回馈给社会什么呢?
我挺有前瞻性的踩中很多热点,比如大厂裸辞、数字游民、返乡创业、知识付费、个人IP、社群、一人公司……下一个关键词我押宝「生态化组织」。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不合。公司制正在瓦解,个体创业者越来越多,他们也会希望以某种方式聚合在一起,抱团成长,互相取暖,但关系又是灵活的,自由的。
我想发起的人生运营学校就是这样一个生态化组织,你相信这个这个趋势吗?你愿意加入共建吗?
△ 圈子组织去寺庙修心,发愿
打造人生运营学校,带更多人穿越周期
运营圈子要升级成人生运营学校,但从现在的构成来说,好像少了点什么。
我想起刚创业时一段我很喜欢的话:
所有一直在追求“出色”和“卓越”的人,最后都在他们最坚信的标准上,“输”给了那些只是想过自己独特生活的人。
当时觉得好酷呀,我就是那个只想过独特生活的人。但近年来,好像越来越不独特了。
学员的变现压力越来越大,带给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常常我们会替用户想怎么更稳妥,怎么更容易闭环,怎么能更快赚回学费。
有些学员甘之如饴做着自己喜欢但不怎么赚钱的事儿,或者有的学员还在探索期,没得到我们很好的关注和托举。
△ 圈子大理聚会,有很多有趣的人生样本
我们是不是没有留够时间给用户去设计人生呢?我们是不是打压了一些人生的可能性呢?是不是无形中也给那些想换一种活法的人带来了你追我赶的压力呢?
旧世界正在分崩离析,新世界的机会一定藏在那些更有创新的选项里,我们有没有耐心和勇气去尝试呢?
所以,我想完善这所学校,新增人生设计学院,用设计思维帮用户找到更多人生可能性。
我要招募50位人生设计教练和50位人生运营顾问一起来帮同学完成-1到0的人生探索和0-1的商业实践,用10年赋能10万人。
△ 在北辰青年做分享,坚定了我的想法
人生设计和人生运营是两个只要你有能力就饿不死的新职业,因为肉眼可见的需求量实在太大了,并且还在上升。
但如果你练手的案例不够,成长就不够。那即便有很大的用户需求,用户也不会找你。所以需要一个切磋的场域。
以我以往的经验,把大家放进项目里去练手,比直接给你导流更能让你磨炼和成长。
未来一年,一些实战项目排上日程,这100位核心同学能优先参与。
全国巡回开展「人生运营私塾课」。邀请在人生设计和人生运营上有成果的同学做嘉宾。
为10个行业做新教育产品。把我们的经验复制到各行各业,让传统行业的教培焕新,适应年轻群体。
IP助理训练营。让IP低成本拥有好用的助理。
运营圈子社群升级。增加人生设计、修心等内容。
100小时公益咨询。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咨询。
不管你是这100位核心人员,还是想要被赋能的10万人,都欢迎9.19-9.21日来听我的直播,在人生运营学校里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未来十年一起走。
我希望这片生态能承载更多人生样本,更多元的价值观,不拘一格的成功标准,像一片森林一样,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
更多关于共创的细节我还在酝酿中,加我或助理bobo/可爱回复「直播」进直播群。希望听到你们的想法,一起生成呀。
与其熬过周期,不如玩过周期,让我们顶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