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女童被关进飞机厕所管教,这事儿很多人都没谈到点子上

教育   2024-09-26 19:00   北京  
     动动手指,获取新知

▲▲▲

作者: 常爸
来源:常青藤爸爸(ID: ivydad_ivydad)


“两名陌生女子将幼童关进飞机卫生间立规矩”事件已经过去小半个月了,不少自媒体博主都发表了意见。


简单概括一下事件就是,不到2岁的小女孩在飞机上哭闹,在孩子奶奶同意的情况下,两名女乘客把孩子直接带到洗手间“教育”,同时这两个乘客还拍了“教育”视频并发到了网上。


这件事的槽点太多,一时不知让人从何喷起。


先从奶奶说起吧。无一例外,大家都非常反感,非常不认同孩子奶奶的做法。


我先交代一下,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个特点,那就是先发育情绪脑后发育理智脑。1岁多的孩子情绪脑已经发育了,但理智脑还处于静默状态,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想要让这样的孩子安静下来,最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提供安全的地方并进行情绪抚慰,比如拥抱孩子,给孩子含个安抚奶嘴,喂奶,用语言安抚孩子等。


就算以上这些都不知道,但最起码的,这时候也不能把孩子交给陌生人啊!这只会让孩子感觉更不安全,情绪更焦躁。


当时带孩子坐飞机的只有奶奶,但孩子妈妈也“躺枪”了。咋回事?


航空公司的一份声明,更是让大众的愤怒推到极点。


因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儿童母亲表示已从祖母处知悉完整事件,同时对两名旅客在机上提供协助的行为表示理解。


我就想问了,这个妈妈,你到底理解个啥?


理解年幼的女儿为啥大哭不止?还是理解女儿一个人要面对两个陌生人的无助?亦或是理解女儿被陌生人威胁的恐惧?


回顾这一事件,为啥奶奶同意陌生人带走孩子?为啥妈妈能表示理解?为啥陌生女子会恐吓和威胁孩子?


我想破头,觉得只可能有一个原因——


因为她们都太想要找到“如何让孩子不哭”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就想现在立刻马上给我“憋回去”!


考虑到有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事儿,我再把整件事梳理一下。


孩子哭,从来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这个奶奶带年仅1岁多的孙女坐飞机。但显然,小女孩很不适应机舱的环境,不管是气流振动还是密闭空间,都可能会让幼儿不适。孩子想要看手机,但因为飞机上没信号,奶奶拒绝了。

孩子就哭得更厉害了,还停不下来。

奶奶就很着急,感觉打扰了周围人,但也没什么能让孩子停止哭泣的办法。这时候,有两个“好心人”出手了。

她们说有能让孩子不哭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把孩子关进厕所里,进行管教。

没辙的奶奶选择接受,她眼睁睁看着两个陌生人把孙女带进厕所。那时候,她大概想的就是,反正我在门口看着,孩子也出不了什么事,只要不哭了就好了。

这两个“好心人”要是真的懂儿童心理学或教育学,能用正确的方式安抚孩子也行。可恰恰不是,她们所谓的“管教”是什么,我们听听她们的话:

  • “不哭了,你就可以出去!”
  • “你是听得懂的,乖宝宝!”
  • “这么小的小孩,不许看手机了,你的眼睛还要不要了,飞机上没有信号。”
  • “如果你不哭我们就出去,但如果你哭我们就马上回来。”
  • “你看我们都没玩手机,为什么你要看手机呢?”
  • ……

只要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都应该知道,这里所谓的管教,不过是:

威胁和恐吓。

视频中有一幕,让常爸心疼到不行。

白衣服的女子伸出食指,恶狠狠地对孩子说:“把嘴巴闭起来!”

孩子被吓得安静了一会儿,但接着她又狠狠地吼了一句:

“别哭!”


孩子再度被吓得想哭又不敢哭,只能低声抽噎着。

这孩子明显是太害怕了,但两个女子却认为是自己的教育起效了。她们做出一副和善的模样,想要抱抱孩子,但孩子果断摇头摆手表示拒绝。

被拒绝后两个女子不知是不是感觉受挫了,莫名其妙威胁孩子:
“不要抱,你就站着。”
“什么时候不哭,什么时候你就可以出去。”

无奈之下,孩子选择拥抱相对和善的黑衣女子。在满足了她们两位“不哭”和“抱”的要求后,那扇厕所门终于打开了。


而这段视频这两个人之所以会发出来,也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她们一定对自己所作所为非常满意吧,真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人好事。(不过现在已经迫于舆论压力删了。)

她们认为自己提供了一段教科书式的育娃范本,但我听着只觉得可笑,更可气。

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肖像权啊?
这孩子才1岁多,她能理解飞机上没有信号是怎么回事儿吗?
她能理解为什么你们不玩我就不能玩吗?

不!她根本就理解不了。

她只能理解的是,自己被两个陌生人关在狭小的厕所里;
她只能理解的是,两个陌生人正在一次次用大人的权威胁迫自己服从。
她只能理解的是,自己现在就是个大麻烦,所有大人都只想着要解决自己这个大麻烦。

在身体、语言、力量都无法对抗的大人面前,她只能强压内心的愤怒和恐惧,服从大人的要求,用“不哭”这个行为,帮助大人解决大麻烦。

那些大人舒心了、满意了,可却都忘了她的哭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忘了她原本还不具备控制情绪的能力,更无法理解复杂的关系。

这段经历给孩子内心造成了多大创伤和心理阴影面积,没有人知道,而跟这件事有关的几个成年人,可能也没有人真正在乎。

她们只在乎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只在乎得到了什么结果。她们还自诩这是教育有方,这是爱的表现。

说到这里,我的内心也是极为复杂。因为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只想着解决问题而忽视孩子情感的大人,又何止她们几个呢?!

孩子遇到的问题,最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

自从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一则视频,我脑海中就一直会想起这句话,今天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临床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全球育儿社区Good Inside的创始人,贝基·肯尼迪是这样说的:

“无论你的孩子多大,作为家长,你必须知道这一点,你的孩子需要你的情感支持而不是你的解决方案。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皆是如此。”


初听这句话,有点反直觉。

孩子们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了,绝大部分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我该找什么老师?”“我有什么办法吗?”或者“有没有什么好的教辅书”,总之就是直接替孩子找具体的对策。

还可能有家长会问:

不然呢?

但实际上,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呢?

贝基·肯尼迪在视频中继续解释道:

一个婴幼儿无法完成拼图,觉得很难的时候,他们最想要听到的是父母来肯定他们的感受——“这拼图实在是太难了!”

但很多家长的回应却是:“我来帮你拼好这块。”

孩子长大点要学习阅读了,遇到困难时,他们想听到的是父母感同身受地说一句:

“学习认字和阅读真的有点难,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觉得很难。”

而不是“我来帮你读这一页”。

当孩子上中学遇到社交问题时,他们希望父母抱抱自己,说:

“这下我明白你为什么不开心了!”

而不是理智清醒甚至略带指责告诉孩子:

“你为啥不给他们发信息,把话说清楚呢?”

最后,贝基·肯尼迪总结道:“孩子跟大人一样都希望得到情感支持。而且,当孩子得到父母的情感支持时,他们自己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事儿真的有这么神吗?家长给孩子支持就行?而不用先给解决办法?

心灵靠近的瞬间,问题已不再重要

跟同事聊起这个话题,她表示格外地感同身受,并给我讲了一件她家娃最近的事。

她家娃今年上高一,暑假报了初高衔接的物理线上课。老师是上一届的学霸妈妈重磅推荐的,提分效果好但老师要求特别严。

开课前她就给儿子打预防针,说:

“这老师挺严的,你配合点。”

她家孩子属于挺有性格和自己想法的那种,从第二堂课开始,孩子的情绪就明显不对头。老师讲课时,孩子就时不时闭麦吐槽一句。

同事就批评孩子不礼貌,但这样的提醒并没有卵用。

孩子对老师的反感越来越大,后来直接自己退了课程群,所有的作业提交和沟通都交给了同事。

同事一开始只觉得孩子在耍脾气,又担心孩子因此厌学,便马上给方案:

“你这课上的这么痛苦,给你换个老师吧?”

结果孩子压根不理,啥也不说,继续骂骂咧咧地上课。

(《小欢喜》剧照)

后来连续两次,孩子交的作业里有的图画得没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就在群里公开“处刑”,孩子不是退群了嘛,所以都得我同事受着。

同事这才理解,孩子说的“课堂体验感极差”是怎么回事了。

她就跟孩子吐槽:

“这老师至于嘛,不就是正交分解图没画虚线嘛,多大点事啊,我要是什么都会还来上你课干嘛啊?!”

“还有上次一个孩子,作业就交晚了10分钟,他就威胁人家以后别来了……”

同事光顾着自己喷,没留意对面孩子噗嗤一下乐出来了,说:“妈你这次能理解我的感受了吧!”

同事一怔,然后说:

“上着不开心就别上了,要不效果也不好。再问问别人有没有老师推荐?”

孩子头摇得像拨浪鼓,接着解释道:

“算了吧,这老师讲课确实有两把刷子,讲的还是听明白的。其他的负面情绪我就自己消化吧,没什么的,你就让我发泄出来就行了。”

那一刻,同事觉得自己真的太小看孩子了!

她害怕孩子太任性,担心孩子因为老师厌学,忧虑高中物理难,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好成绩又知道强扭的瓜不甜……

妈妈内心复杂,在孩子退群后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可谁能想到,一次简简单单的共情就让一切都解决了!

(《小欢喜》剧照)

所以,反倒是我们大家,应该相信:当孩子感觉被父母看见了、接纳了时,他们自己就能够冷静下来思考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给孩子情感支持,家长就可以静观一旁了。我想要强调的是,家长别光顾着解决问题而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了。

对于年幼的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既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同样也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扶,正确的做法是:

先抚慰情绪,再解决问题。

因为人在情绪上头的时候,是无法安心思考和做出明智决定的。

因为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们共同感受那些挫折和不安,我们就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必担心被评判或误解。这样的理解和支持,将赋予孩子们内在的力量,让他们学会自我探索和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的职责不是为他们铺平道路,而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鼓励。让我们成为孩子们坚强的后盾,让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我们在他们身边。

《亲爱的爸妈》剧照

因此,下次当你的孩子带着问题来到你面前时,不妨先放下你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而是张开双臂,给他们一个拥抱,说一句:“我懂你,我们一起面对。”这样的爱与支持,将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在理解和爱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成为他们最好的模样。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奇迹的发生。

作者与授权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常青藤爸爸ID: ivydad_ivydad,该公号由哈佛、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END-


推荐阅读👇



让孩子看见未来


续订须知










2025少年时 • 第11辑

(No.121-132,共12本,包邮) 




购买须知

01

发货时间

此产品为预售商品,发货时间为2025年1-12月,每月月底寄送1本,寄出后有短信通知快递单号

02

包邮说明

新疆、西藏、青海、海南地区读者,需要根据订单补邮费,港澳台和海外目前暂无发货,其它地区均包邮!

03

退换问题

一经发货,不支持无理由退换和中途退订,如遇快递不慎导致书籍受损,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请谨慎下单哦!

04

联系客服

热线:400-680-7771;15712934203

微信:xiaoduoui2

QQ:2384499206

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8:00(法定节假日除外)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2025《少年时》第11辑(121-132)

少年时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优才成长平台,以前瞻、探究、明辨为原则,与国际顶尖的阅读和教育资源接轨,致力于同时培养青少年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