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部好评如潮的纪录片,一个人的童年有多少可能性

教育   2024-10-26 20:56   北京  
     动动手指,获取新知
▲▲▲
作者: 常爸
来源:常青藤爸爸(ID: ivydad_ivydad)

“世界有多大,童年就有多少种可能。”

这是《他乡的童年》第二季简介中的一句话。

刚从美国回来的我和小小常,都对这句话都深有感触。这次在美国的夏校经历,让小小常体验到了和北京·海淀·黄庄完全不一样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不同的生活理念,很可能会造就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模式。这一点,在《他乡的童年中》这部纪录片中有深刻体现。制片人周轶君,凭借一个记者刨根究底的工作习惯和一个妈妈对孩子本能的关心,亲自奔赴世界各个国家,体验、追问和思索不同的儿童教育理念,让身在国内的父母们也有机会“睁眼看世界,睁眼看教育”。

这部纪录片在第一季播出时就引起了大量讨论,第二季刚刚上线就频频成为教育圈的热门话题。

目前第二季已经更新完毕,分别探讨了新加坡、德国、法国、新西兰、泰国5个国家的教育模式。

其中,新加坡教育让很多中国父母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我身边有不少亲朋好友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新加坡读书,他们的本意是想让孩子逃离内卷并享受更好的国际化教育,但事实却是,新加坡“卷”的程度一点儿都不比国内好多少。

甚至有一个同事总结道:

新加坡孩子和中国孩子一样精英,一样不快乐。

“怕输”的新加坡人,自杀是青年人死亡主因



“怕输”是新加坡父母和孩子最经常提到的一个词。

他们有多“怕输”呢?

新加坡里的每一个商场都有一个标配:补课中心

最小的孩子年仅5岁,要在这里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

上小学以后,几乎每个孩子都报名好几个培训班。学校下午两点放学后,孩子们就会被送到各种补习班,书包里永远塞满卷子和练习册。

尽管他们如此努力,但考上好中学的几率还是低得可怜。一个班里37个孩子,只有一两个能考入最好的中学。

而他们所在的学校,还是新加坡富人区的优等小学。

他们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进入这所小学,花了几百万新币(相当于上千万人民币)买学区房。但仅靠买房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定可以入学,还要看抽签的运气。

一个男孩的妈妈说,入学名额有20个,但报名的孩子有38个。抽签现场她紧张到极点,被抽中的那一刻不由自主地尖叫起来。而没有被抽中的家长则几近崩溃,有人甚至当场哭了起来。

为啥一个小学就让孩子和家长如此拼命?原因就在于新加坡的“分流”就在小升初这场考试里。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天才班考试”,招募智力出众的孩子。

六年级时,孩子要参加“小学离校考试”,简称PSLE,这场考试之后,有孩子进入正常的中学进行学术学习,有孩子则进入职业类学校学习技术。

所以,这的确是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

很多新加坡家长都深信,“你进入什么幼儿园决定了你进入什么小学,什么中学和什么大学,最终决定你做什么职业”。

在“怕输”心态下,他们努力托举孩子,追求更高的成绩和更好的学校。

其实,新加坡教育局一直在强调“因材施教”,想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那这难道是家长一厢情愿的“卷”吗?

并不是!

新加坡父母的焦虑,源自60年前的生存危机。

1965年,新加坡被赶出马来西亚联盟。作为一个连淡水都要进口、严重缺乏自然资源的岛国,新加坡人有强烈的生存危机。

时任总统李光耀决定将“人才”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建立人才选拔机制,倡导靠自己努力获得幸福,教育就成了“阶级流动的工具”。

学校的标语是这样的:

  • “新加坡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
  • “没有人欠新加坡一个生存。”
  • “我们自己保卫自己的国家。”
  • “我来这里不是要成为普通人,我来这里是要成为优秀的人。”
  • ……


这样强烈的生存危机意识已经融入了新加坡人基因里,“卷教育”不过是一种生存策略。

说到这里,作为一个海淀父亲,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最近几年,每当我分享学习方法或资料时,就会有人阴阳怪气:

“你这是煽动焦虑!”

但我想说,只要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考试的选拔本质没有改变、职业收入和阶层差距不缩小,“学习”就依然是普通孩子最好的出路,这也是基于现实和生存的最佳策略。

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是从来不会过时的一种做法。

但很多鸡娃家长的误区在于,把“语数外”视为孩子学习的唯一内容,把“优异成绩”和“幸福人生”划上了等号。

但实际上,人生的一个真相是,好成绩不一定能换来幸福的人生。

有一个很悲伤的消息,自杀已经成为新加坡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那究竟该从何处寻觅幸福人生呢?

了解自己,是幸福的第一步



《他乡的童年》第二季第二集,在德国的性教育课堂上,藏着一个答案。

一所小学的孩子正在上性教育课,老师让男孩和女孩一起上课,交流各自的身体变化,学习生殖系统的构造。

他们需要知道自己的身体变化,也需要知道异性的青春期会有什么变化。他们要记住哪里是身体隐私部位,要明确“身体是自己的”。他们还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都贴在墙上:

  • 为什么男孩没有月经?
  • 为什么男孩不会生孩子?
  • 小孩可以怀孕吗?
  • 谁发明了性?
  • 为什么突然没有爱了?
  • ……

德国联邦政府规定,孩子要在四五年级时接受性教育。

而性教育课本上的第一个问题是:

爱是什么?

答案是:爱首先是责任。

要如何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呢?

德国的做法是,在教育上做科学和坦诚。

青春期前期的孩子所接受的性教育,重点在于:

  • 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 树立身体自主意识;
  •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要接受关于“性行为”的教育。

节目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上课时,老师会拿出各种生殖器的教具,让孩子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不同人生殖器官的差异,同时老师会教男孩如何测量自己的生殖器、并选择合适尺寸的避孕套。

周轶君当时就问了一个所有中国家长都担心的问题:

“这一做法是否鼓励了他们(过早有性行为)?”

老师的回答是:

“如果你真的是为他们好,那就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情况,让他们更好地决定自己要做什么。”

事实上,德国成熟的性教育反倒让它成为早孕率最低的欧盟国家。

在我看来,性教育不仅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身体,而且让孩子对自己身为“人”这一事实有了更深的体悟。

我们作为个体的人,感受世界就是从感官、从身体出发的。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就是帮助孩子提升作为人的控制感;而让孩子关注自己的大脑,就是引导孩子提升对世界的控制感。

谈论“幸福”是怎么回事,才能开启真正的人生



“谈论生活和生而为人的感受”是法国教育的核心。

在第三集,一所小学里,几个5到7岁的孩子围坐在一起,谈论哲学。

老师举着一个苏格拉底的玩偶,带领这群孩子开始进入一个深邃的主题:

什么是幸福?

但这个问题太抽象了,在开始讨论前,老师先教孩子辨认什么是哲学问题。

一个男孩提出问题:我可以去厕所吗?

这个问题是哲学问题吗?

辨别方法正如老师所说的:“哲学问题,就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

“去厕所”这个问题,只有“是”或“否”这两个确定的答案,并不算哲学问题。

明白了这一点,老师又让孩子捏橡皮泥,捏一个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东西。

有孩子做花,有孩子做冰激凌,有孩子做玩具……

完成了作品,幸福就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具象的物品。

有孩子做了一头牛,并强调“它不会攻击”。

老师则带着男孩上升到哲学高度:

幸福就是不做坏事、善良、友好。

对孩子们表达的不同感受和观点,老师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目的是培养孩子质疑和批判的能力

哪怕是沉默,在老师看来也是“珍贵的”。因为哲学的价值就是让孩子分清概念,孩子沉默时就是在集中注意力思考,寻找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而这正是哲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孩子们在哲学上的领悟,往往让成年人诧异。

比如,在“爱是什么”这个话题上,孩子们的回答是:

  • “爱一款游戏和爱一个人是不同的,这是一种隐秘的情感。”
  • “没有爱,我们也能生活。”
  • “爱是你自己的决定。”
  • “当我们谈到‘爱是什么’时,我有些喜悦,有些悲伤。”
  • ……

也许他们还没有认真读过哲学作品,但却已经开始用哲学眼光审视人生和生活了。

此时,再返回“卷”到极致的新加坡教育和中国精英教育,我仿佛有种穿越的感觉——同一个世界,但不同国家的孩子童年的样子差别竟如此之大!

我并不认为,照搬德国和法国的教育模式,就是正确的道路。在这点上,我始终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立场。

我们当下经历的教育模式虽然很残酷,但并非没有合理之处。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植根于当地的文化和环境,都是一种生存策略。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策略就是最优解。我并不排斥竞争,但在学业竞争之外,我们真的应该睁开眼睛,更要看到孩子作为“人”的一面,比如,孩子的身体、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思考、孩子的情绪……这些很重要却时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生的“漫长”的一面,求学只是人生一了解自己小阶段而已,走出校门的几十年才开始真正的生活。“什么是幸福”“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是谁”这些叩问灵魂的人生命题,才是决定孩子能否幸福度过一生的关键。

新加坡教育管理者说:

我们把“成功”的定义定得太狭小了。

作为父母,我们也需要时刻扪心自问:

我们的日常所作所为,是不是也把“教育”定义得太狭窄了呢?!



作者与授权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常青藤爸爸ID: ivydad_ivydad,该公号由哈佛、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END-

推荐阅读👇



让孩子看见未来


续订须知










2025少年时 • 第11辑

(No.121-132,共12本,包邮) 




购买须知

01

发货时间

此产品为预售商品,发货时间为2025年1-12月,每月月底寄送1本,寄出后有短信通知快递单号

02

包邮说明

新疆、西藏、青海、海南地区读者,需要根据订单补邮费,港澳台和海外目前暂无发货,其它地区均包邮!

03

退换问题

一经发货,不支持无理由退换和中途退订,如遇快递不慎导致书籍受损,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请谨慎下单哦!

04

联系客服

热线:400-680-7771;15712934203

微信:xiaoduoui2

QQ:2384499206

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8:00(法定节假日除外)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2025《少年时》第11辑(121-132)

少年时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优才成长平台,以前瞻、探究、明辨为原则,与国际顶尖的阅读和教育资源接轨,致力于同时培养青少年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