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它如同一把细腻的刻刀,雕琢着学生们对母爱感知的轮廓,也在我的教育理念之碑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在开启这篇课文的教学之旅前,我深入地研究了教材与学情。从教材来看,《慈母情深》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一位母亲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毫不犹豫地支持儿子读书的动人情景。文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堪称经典——那狭窄、潮湿、闷热且充满嘈杂缝纫机声的厂房,成为了母爱的深沉背景板。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身处相对优渥的生活环境,可能难以直观地体会到文中那种生活的艰辛与母爱的厚重。因此,如何引导他们跨越这一情感认知的鸿沟,成为了教学的关键所在。
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情感铺垫法。先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温馨瞬间,教室里顿时洋溢起浓浓的亲情氛围。紧接着,话锋一转,引出在那个贫苦年代,有一位母亲以一种截然不同却同样伟大的方式诠释着母爱,顺利地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入到课文之中。
初读课文环节,我要求学生们放声朗读,在朗读中解决生字词,并对课文的大致内容有初步的把握。随后,在精读课文阶段,我聚焦于文中的细节描写展开教学。例如,对母亲外貌的描写:“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引导学生思考,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中能读出母亲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情。学生们通过仔细品味,体会到母亲工作的劳累与看到儿子时的惊讶与欣慰交织的复杂情感。
而文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听我朗读相关段落,同时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朗读完毕后,让学生们描述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并谈谈感受。他们纷纷表示仿佛置身于那个闷热、嘈杂、令人窒息的厂房之中,深刻体会到母亲挣钱的无比艰辛。有学生感叹道:“原来母亲的每一分钱都浸透着汗水与劳累,这是我以前从未想象过的。”
在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时,我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母爱情深的语句,并分析其背后的情感力量。其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句话引起了学生们的广泛讨论。他们从“掏”“揉得皱皱的”“龟裂的手”等词语中,深切感受到母亲的贫穷与对儿子毫不犹豫的支持。一位学生在分享时,声音微微颤抖:“这不仅仅是钱,更是母亲对孩子的期望与爱,哪怕自己生活如此艰难,也绝不放弃孩子读书的机会。”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环节。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我”、母亲和其他工友。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场景之中。扮演母亲的学生,用沙哑而疲惫的声音说道:“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那一刻,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学生们都沉浸在这浓烈的母爱氛围之中,不少同学的眼眶都湿润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读写结合。让学生们仿照文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亲人的小短文,表达对他们的爱与感激。从学生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技巧,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也有一些深刻的反思。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由于在某些环节学生的讨论过于热烈,导致后面的写作环节略显仓促,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精心打磨。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方面,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对于个别情感较为内敛的学生,可能还未能完全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情感引导,采用更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慈母情深》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礼与价值观的传递。通过这篇课文,学生们对母爱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而我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更加明确了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播撒下爱与感恩的种子,并让它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