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借助表格,梳理课文中有关松鼠的信息,感受课文条理清晰的表达。
2.通过对比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不同,感受本课活泼有趣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尝试运用写作知识将《白鹭》改写成说明性文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不同,感受本课活泼有趣的语言风格。
难点:学习并尝试运用写作知识介绍一种小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更好地宣传和推广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三门峡市动物园现在面向卢氏二小学招募10名动物科普员。
二、任务驱学
任务一:走近松鼠
1.学生默读课文1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梳理有关松鼠外形的信息。
2.小组合作学习,默读2--5自然段,梳理每一自然段中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3.展示小组学习成果,选取其中一个小组的学习单,请小组长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对话,相互补充,并根据小组汇报及全班交流情况小结:无论是用概括的方式还是用摘录的方式,都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补充之前梳理的信息。
5.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分别概括每一条信息:外形、活动、行为、搭窝、其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外形和习性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中心句,从而感受课文条理清晰。
任务二:对比阅读言,学习方法
1.对比文字,体会语言风格。
(1)出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松鼠外形特点介绍的文字:“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学生对比阅读介绍松鼠外形特点的句子,发现《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课文语言表达的不同之处。
①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中国大百科全书》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简洁准确,课文不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还抓住特点细致描写。
②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课文活泼的语言风格。
③借助图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出示课后思考题二中的后两句话,分别找出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对应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对应课文第五自然段内容。
①自主学习,对比两组文字中每段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②交流发现,感受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方法,效果截然不同。
小结:在介绍一种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特点,可以像《松鼠》一课用活泼的语言,还可以像《太阳》一课用平实的语言。无论哪种语言特点,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本课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自己喜欢的小动介绍给家人和朋友。
三、初试牛刀
回顾《白鹭》第2~5自然段,抓住白鹭外形方面的特点,参考《松鼠》这一课第一段有关松鼠外形的内容,仿照其语言风格,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散文性文字改成说明性文字。
温馨提示:散文中有些修辞手法可以直接转换为说明方法,比如比喻转换成打比方,对比转换成作比较,还可以使用列数字等其它说明方法。
白鹭外形资料补充:
白鹭体长约为 60 厘米,体重一般在 500 克左右。
白鹤体长能达 130 到 140 厘米,粉红朱鹭体长68到79厘米,灰色苍鹭体长75到105厘米。
2.评一评
分组展示,评选动物科普员。被评选出来的动物科普员将成功通过市动物园的招募考核,成为一名小小动物科普员。
四、课后作业:
1.课后阅读法国布封的《自然史》;
2.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将你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介绍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