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向左,品牌向右——醉鹅娘们的品牌迷思|品牌杂谈4

2024-10-09 00:00   安徽  


“一群人在跑去做IP,做了IP的终于想明白那不过是过眼云烟,品牌才是梦的终点。这就当下的围城,你在城里,他在城外,对眼相望,各自羡慕。还是各道珍重吧。”


1

醉鹅娘告别“醉鹅娘”

折射了这时代的网红、IP与脆弱性

在过去的十年,醉鹅娘一直是红酒界无人不知的存在,也是最为热议的在红酒行业打造个人IP并成功商业化的一个样本。在过去几年,我帮助一个客户孵化红酒品牌的缘故,对醉鹅娘一直做过研究并关注过其变化。

刚刚,朋友发给我了一条视频和一篇文章,醉鹅娘宣布告别“醉鹅娘”。

在这篇文章和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媒体创业者从内容到做渠道到个人IP到商业变现的反复求变和挣扎的过程,这恰恰是中国这个时代最大的一群人——网红创业者们的共性挑战和难题——看似拥有巨大的流量,拥有强大的人设,是粉丝经济的产物,但是抵不过的事,一直在寻找盈利和变现却一直陷入“花无百日红”与“快速变现”的对冲中反复徘徊的现实。跟她同一时期的,还有刚刚关闭网店的所谓初代网红张大奕的其中一个服装品牌店铺。无不体现了这些KOL和网红们的巨大困境,人设和运营背后的脆弱感。

(源自醉鹅娘文章:今天我36岁,我决定不做醉鹅娘了


醉鹅娘在反思的内容中提到:第一在渠道和品牌之间选择了渠道,其二是一直为流量而奋斗,而流量一直受制于平台,一直在枯竭,在其视频中也讲了十年之间公司始终不能盈利的痛苦。


(源自醉鹅娘文章:今天我36岁,我决定不做醉鹅娘了


2

个人IP、做渠道和做品牌是互斥的吗?


事实上,做品牌的有个网红梦,做网红的有个品牌梦。这个互望由来已久。在过去的传统商业时代,就是所有经销商都有一个品牌梦。

其实这些本来就不是对立,也不是非此即彼,渠道和品牌不过是互为切换相伴相生的关系,只是看你如何定义罢了。

比如优衣库就是一个典型的从渠道到品牌的例子,创业之初就是一个卖廉价服装的自助服装集合店,但现在是世界领先的服装品牌,只是模式采用的SPA(自有品牌专业服饰专业零售店)。

个人IP到品牌则是更多了,今天很多知名品牌背后都是从创始人个人品牌时代走出来的。比如很多国际奢侈品牌,如香奈儿、迪奥、雅诗兰黛等等,基本都是以个人IP为名塑造的品牌,但是随着几代人的经营,不断为品牌注入新的内涵,实现品牌的新生。

在中国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个人IP打造品牌成功的就是毛戈平。以个人名命名的化妆品,前有羽西,今有毛戈平。今天作为“羽西”的品牌,已经归属欧莱雅旗下,彻底告别了创始人“羽西”。类似的还有李宁,还是那个李宁,但品牌经过多年调整,已经脱胎换骨了。

事实上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名字不是全部,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是一个新的名字就彻底成为品牌了,也并不是用IP的名字就无法打造品牌了。

品牌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秀。

反而,选择定赛道、定品类、定产品、定战略才是核心和根本所在,脱离了这个战略设计,一切还是随心而动,见招拆招,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原点。

所以对于一个打造品牌而言,最重要的是品牌战略的设计,以及寻找时代下的最优路径。

更重要的问题也许是,既然醉鹅娘都舍弃了,还要执念于做红酒吗?是否有更好的品类选择?即便做红酒,是否在红酒中有真正新的市场细分的机会,也就是承担下一个开创者身份的细分子品类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产品去实现差异化,打磨产品力?以及营销上是否有更高效率的打法?也许这才是真正应该着眼的战略问题。

摆在醉鹅娘面前,更重要的问题,也许不是用不用“醉鹅娘”作为品牌名,比起采用一个新的名字,相反,可能我觉得醉鹅娘的品牌资产完全可以继承和保留,可以重新提炼起核心资产(可以去红酒化,重新定义角色等等)。事实上,醉鹅娘在过去几年,反复在做各种孵化品牌的尝试,但都并未成功。

有时候,快速崛起的网红,需要一种由快到慢的功夫,而有时候,我们恰恰又需要一种让传统品牌“快起来”和“动起来”的新能力。

品牌与做IP,或者做渠道,没有什么对立,一切都是相伴相生罢了。




崔洪波论品牌
行成于思。一个创始人和品牌顾问的商业随笔与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