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里铺13]马振山/古村里铺

文摘   2024-11-07 00:00   河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卢氏部落

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抚育本土作家的摇篮

原创作品的发布平台

第(774)期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划为序)

卫军强   王生文

王春生   李新治   

李红普   孟国栋   

洵   彭修身  

磊   董建中




多彩里铺

征文展播

古村里铺
马振山(河南)
范里镇境内的东北方向,隐藏着一个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古村落里铺村。里铺村离范里镇七公里,距卢氏县城约22公里,2021年被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部门列入第六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沿新庄村玉皇庙坡柏油路向上而行,翻越金斗山主峰向前,俯首向东北远望可见一狭长山谷形成的小盆地,恰似一条玉带镶嵌在金色的大地上,这里气候温润,光照充足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山峦叠嶂、绿树成荫,一排排不规则的梯田装点在山谷左右。沿山顶东北方柏油路向下不远处,可见一高大仿古门楼,内部用钢构龙骨支撑,外用木栏拼接工艺,仿古琉璃树脂瓦装饰点缀于顶,脊首祥鱼两条左右相对寓意“鱼跃龙门”,门楼顶正中为喷绘的村名“里铺村”,红底黄字十分醒目,村名下栏杆上镶嵌有一排立体的黄金大字“撸起袖子加油干”,更加金碧辉煌。门柱左右“千年范蠡商旅江湖,洛潼古道红色里铺“的喷绘对联,彰显了里铺的历史渊源。
穿过里铺村门楼,一条整洁的水泥路从山顶蜿蜒延伸到谷底,路左边的竹墙护坡挺直苍翠;右边栽种的绿化风景树复叶槭枝叶茂盛鲜嫩,叶片外轮廓微微泛黄;绿化带里不知名的鲜花簇拥盛开,花香飘荡在悠扬的山谷里。里铺村就隐藏于这个山青水秀的谷底,穿过谷底小桥走进里铺村,村道路十分整洁,就连村民的柴火垛也码放的有棱有角,堆起的柴火垛,成了外界人眼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里铺村的民房大多土坯砌筑,青砖蓝瓦古朴典雅,古色古香,一条清可见底的溪水,从村中穿流而过。

村中路旁有棵矗立了1100年的古槐树,时刻见证着里铺村岁月的沧桑。星月交替、粗大斑驳的古槐树顶部向上主干已不复存在,槐树主干残余部分树心,枯朽已形成许多透光的空洞,还可见燃烧炭化过的痕迹,可能毁于古时雷电之火。近些年当地加大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对这棵古槐树使用专业养护措施,古槐树又焕发了生机,侧枝向东面长的十分茂盛郁郁葱葱,更像一个焕发青春的老人,展开有力的臂膀,欢迎您的到来!人们十分惊叹大自然的杰作,赋予了古槐树更多美好的传说。古槐树枝上挂满了鲜艳的红色丝带,这些丝带随风轻轻摇曳,为古槐树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也象征着人们对这棵古槐树的敬仰之情。古槐树下被砌成了一个鼓形的花坛,但古槐树并不在围成的花坛正中,而是被花坛的边沿包裹,花坛外形被做成了战鼓的形态,红色的鼓体微微外凸,上下两端底涂浅黄,凸起的古铜色鼓钉均匀分布,围绕鼓体上下各两圈,在阳光下显得光彩夺目。古槐树不仅因其悠久的历史而受到人们的尊敬,还因为它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春天萌发新绿,夏天槐花飘香,秋天树叶金黄,冬天托起冰雪,一年四季皆是美景。这棵古槐树的存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休闲场所。
穿过古槐树广场马路,迎面民居墙壁上绘制了多幅红色文化的主题壁画,每一幅都刻画的十分生动栩栩如生,使外界人能够初步了解发生在里铺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并且也装点美化了里铺村的村容村貌,这里还曾是原国民党杨虎城部38军17师起义旧址所在地,遗存有老式土坯房十多间,经过里铺村民委员会商议,支部书记李军涛多方协调,县扶持单位和范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修打造成如今的“原国民党杨虎城部38军17师起义旧址纪念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党中央提岀的“脱贫攻坚”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口号,正稳建有序的在每个乡村展开,里铺村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包扶单位的指引下,脱贫攻坚吹响起最后冲锋的号角,退伍军人出身的里铺支部书记李军涛常说,用好本地的红色资源这一特色,带动本地乡村旅游,推动里铺村的经济收入与人文交流,将里铺村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人民群众知党史爱党爱国。纪念馆共占地210余平,三个展馆内共展出80多张珍贵的图片,并且配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富含有年代感的展品30余件,件件展品都好像默默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听着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详细解说,认真聆听、驻足观看,那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和展品,使我能更近一步了解,七十多年前发生在里铺村的那段真实历史,我内心顿时充满了对先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脑海好似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真正感受到革命先驱们不怕牺牲和艰辛付出的大无畏精神,才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更要倍加珍惜。随着当地政府和里铺村的挖掘整理与保护,里铺村的红色文化遗产,“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十七师里铺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当选为三门峡市第四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同时,在纪念馆门口设置了扫码讲解牌标识,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里铺村的红色文化。

走岀“里铺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来到隔壁的民俗文化馆广场,灰色的地砖交错平铺,把民俗文化馆的院子地面整修的十分平整,赤黄色的稻草泥粉染了民俗馆周围的外墙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显得整洁亮丽。右边赤黄色的墙壁上,悬挂绘制了一面鲜红的铁艺党旗无比鲜艳,下面悬挂的是入党宣誓词,宣誓词一字排开,字迹刚正有力。左边照片墙上,挂满了一幅幅学习党史,参加里铺村活动的真实照片,看到照片中那一个个庄严肃穆,认真聆听的参观人员,能体会到通过参观学习是他们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在这个快节奏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往往容易忽略那些承载深厚历史与民俗文化的角落。“里铺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隔壁展示的民俗文化馆,能使你体验到本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去重温那段充满韵味的旧时光。推开民俗文化馆的大门,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便扑面而来。馆内布局精巧,每一处都透露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堂两张带抽屉的老式桌柜,形态各异枣红土漆漆制于外表。上放一块嘉庆时期的贺寿匾额,长方形略微残缺,外表漆面多半脱落,外框榫卯拼节四角,内用八字连环歇拉紧整块匾额主板,匾额正中“瑶池冰清”四字,笔法老道苍劲有力,虽经岁月洗礼,依然清晰可见。匾额上方展示的一块红色正方形剪纸更加精彩,牡丹连枝簇拥相抱,蝴蝶成双穿插于牡丹之间,盘绕成一圈,黄色的镰刀和锤子嵌于正中,更显我党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团结。我轻轻抚摸着这些带有乡土的民俗艺术品,感受着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民俗文化馆内展示的犁耙绳索,还带着泥土的气息,织布纺车等工具,记录了农耕纺织文明的发展变迁,随着新型农机具的推岀,它们也退岀历史的舞台,静静陈列于民俗馆内,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织布纺车等工具有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追寻着历史的印记,我深感收获颇丰。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窗口,更是一个让我们现代人重新审视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图片来自网络)
沿着里铺村上坡一路向东走,登上虎豹关,便可踏上“十八盘”古道。是虎豹关至关帝河的咽喉,十八盘至三河口洛河两岸 全是悬崖峭壁,山势十分陡峭并无捷径。那时入范里镇必走十八盘洛河之边的古码头改陆路,行十八盘崎岖山路而上,经里铺村入范里镇,它是古时官员巡视、平民往来常走的一条古道路,无数商旅行船满载而归,文人墨客附庸风雅,曾见证国民党三十八军起义这一“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然而随着现在路桥基建的完善,故县水库的储水修建,交通运输的改变,昔日繁忙的十八盘古道,渐渐退岀了人们的视线,年久失修加之风雨的摧残,崎岖古道淹于荒草杂木中。现任里铺村党支部书记李军涛在范里“生态靓镇”“文化名镇”名片的带动下,结合本村十八盘这一古道资源,提岀重修十八盘这条古道,助推里铺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近一步打造好里铺村传统古村落这张靓丽名片。
十八盘古道重修也得到上级交通部门的赞同,积极争取到重修古道资金,大型机械整修古道也轰轰烈烈的顺利展开,这条古道虽只有6公里,但全是修建在陡峭的岩石山体上,因地势位置受限,只能随着岩石山脊盘绕而修,工人们挥汗如雨尽心整修浇筑路面,力求将古道修缮的坚固平整。经过数月的努力,十八盘古道终于焕然一新。重修后的古道,路面宽敞平整,每当阳光洒落,古道便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显得格外迷人。
如今“十八盘”古道与洛河大桥上的浩吉铁路依水相望,举目远眺浩吉铁路钢构桥横架南北,连接两岸巍峨的群山,火车呼啸而过十分壮观,十八盘也成为很多网红新的打卡景点。
十八盘古道的重修,也会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里铺村党支部书记李军涛还介绍说里铺村的发展与规划,走环保可循环发展之路,坡改地工程推进保持水头流失,整合荒地资源,种植药材迷迭香,发展药材初加工;优化优质烟叶定植;推广核桃换头嫁接新良种;引进数百亩翅果油树增产创收。定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创建好五星之部,进一步延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里铺村党支部与三门村党支部、冯家岭村党支部、阳坡根村党支部通过共建,可以共同学习、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勤劳爱党的里铺人,在本地红色教育研学熏陶下,开启新征程!这里还有一心为民、干事创业的村官带头人,激励着每一个身在里铺村的共产党员,他们身上迸发出的豪情,引领着里铺村的人们,在这片热土上,开岀美丽幸福的花朵!


本期主编  韦玉红                    

本期责编  刘 辉  


识别二维码 关注卢氏作家周刊




一一:卢氏县作家协会

一一:董彦礼  

一一:李桂田

执行主编韦玉红

栏目主编

韦玉红【小说 纪实】

方晓荷【散文 随笔】

张彩虹【诗歌 评论】

李桂田【卢氏 探秘】

程专艺【封面 制作】

张欣艳【 视 频 号 】

责任编辑

小说纪实:刘辉  张文献

散文随笔:王建峰  党海涛   

诗歌评论:王睿  邹

卢氏探秘:张欣艳  张民江


投稿邮箱:lszjxh@126.com 

首次投稿请附百字个人简介、联系电话及近期照片一张(横幅),并在标题后括弧注明来稿体裁,以便编辑准确选稿。 



卢氏部落
如果你也喜欢文字,如果你也喜欢这个部落,那就对了,我们正好一路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