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里铺05]李桂田/古槐 村魂

文摘   2024-10-19 00:00   河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卢氏部落

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抚育本土作家的摇篮

原创作品的发布平台

第(763)期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划为序)

卫军强   王生文

王春生   李新治   

李红普   孟国栋   

洵   彭修身  

磊   董建中





多彩里铺

征文展播


古槐·村魂

李桂田(河南)


我没有想到,一株古槐,成了一个村的村魂。

它长在里铺村的村中央,陪伴这个村子近600年了,往前推可推至明永乐年间,那个时候,明王朝正在移民。

里铺村村民的先祖都是永乐年间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过来的,离开了洪洞的大槐树,漂泊的灵魂无处安放,移民里铺村的先民们就在这里栽下了这株国槐。

我凝视着那株古槐,树干粗壮,四人难以合抱,虽不高大,却墩实有力。近600年,经历了无数风霜雷电,树身被劈为数杈,千疮百孔,伤痕累累,树心早已被掏空,但它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且枝繁叶茂。
我问村书记李军涛,为什么把一株古树当作村魂,李书记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从洪洞县迁来的人,对大槐树有着特殊情感,这株古槐饱经沧桑,历经万难,毅然挺立不倒,正与里铺村人刚毅、顽强、执着、坚韧的性格相吻合,所以,以这株古槐作为村魂非常恰当。
村民们在槐树四周垒起了一个鼓形围池,称作一鼓作气,以此来坚定一件事一干到底,决不放弃的意志。
古槐凝聚起了里铺人的心,也把一个游子从南方喊了回来。
被古槐喊回来的人叫李军涛,今年44岁,20多岁走出大山,在北京、深圳以大槐树精神几经搏击,终于搏出了一片天地,却在一次春节探家中被大槐树留下了。
那时,面对看着他长大的乡亲们,李军涛只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想法,哪一天,带着这些乡亲们到大城市和外面的美丽乡村去转一转,让他们看看大美中国,长长见识。
李军涛看着村子里500多口人,一半以上离开村子到外面去打拼,年轻人几乎走光了,美丽的里铺日渐萧条,心中升起无限悲凉。他站在大槐树下,望着大槐树那满身沧桑,无限悲凉变成了无限悲壮,他决定,放下打拼下的那片天地,回来,回到村里来,他要这萧条从此打住,要让自己的家乡变得美丽、变得繁荣。
他知道,只有他先回来,其他人才有回来的可能。他也知道,要让走出去的人回来,一定要有留住他们的东西。
他在村里走了一个多星期,脚印留遍村里村外,从村子中央的大槐树走到村与村交界的每一个山头,然后又回到大槐树。
面对大槐树,他想了很久很久。
2021年的一天,李军涛站在群众大会的讲台上,用洪钟般的声音承诺,若竞选成功,“我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让群众的笑脸多起来、让群众的腰杆挺起来”。
他成功了,那一年,他成功竞选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这三句话,成了他奋斗的目标与方向。

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李军涛站在老虎头上,举目四望,山下的洛河以“湖”的形式向着长天袒露胸怀,碧绿、深邃;脚下的土地以“梯”的状态向着古槐聚焦目光,广袤、深厚。这大量荒芜着的土地点醒了他,他要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做文章。他跑到烟叶种植区,把几个烟叶种植大户请到村里,把400亩宜烟地块流转给他们。那一年,种烟实现收益230多万元,在烟田地帮着下苗、打杈、浇水、摘叶、烘烤的群众,加上他们的地租,每人增收8000余元,村集体经济也破天荒地由0变成了2万。初尝甜头的李军涛又把目光盯在了村里的核桃树上。核桃是卢氏的特色产业,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具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温肺润肠、散肿消毒等功能,不仅是最好的健脑食物,还是神经衰弱的治疗剂。这些年,核桃产业为卢氏百姓带来的效益有目共睹。他找到卢氏龙头企业元鼎农林科技公司,把他们请到村里,让他们在村里发展国储林项目,为群众增加地租收入120万元,人均务工收入4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增加到20余万元。接着,他号召群众开垦荒地,然后在上面种上连翘、地槐、柴胡等中药材,他把润之恒药业请到村里,建起了一个加工厂,把药材清洗、消毒、切片、烘干,把药材产业链拉长,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
让群众的笑脸多起来。李军涛对村支部、村委成员们说:咱们多把心思放在群众身上,把群众最小的事情办好,群众没有了烦心事,心里舒畅,脸上就会露出笑容。他看到困难群众居住的小区因厨房小,不得不在室外做饭,天一下雨饭都做不成,就组织人力为这些困难群众修建了遮雨棚和柴火收纳柜,即解决了做饭难问题,又解决了柴火乱堆乱放问题,村容村貎为之改观;他发现村内留守老人,因儿女不在身边,每逢过节心情都很低落,就带领村两委成员陪着老人们过节,为他们包饺子、煮粽子、送月饼,还组织老人们过集体生日,老人的脸上乐开了花;他看村内河道堆满陈年垃圾,蚊蝇乱飞,空气污浊,就带着两委到外地学习,并争取小流域治理项目,把流经过里的河道进行了彻底治理,在河边建起了绿化长廊,栽植了景观树,村里容貌大变,村民们从地里归来,吃过饭,围坐在花园一样的文化广场上,聊天、娱乐,个个脸上堆满笑容。

让群众的腰杆挺起来。中药材种植、加工,烟叶种植,核桃产业发展,当地群众靠着地租和劳务,手里渐渐有了钱,腰杆也慢慢挺起来了。李军涛却说,那只是半挺,要真正地挺起来,内心还要有自豪感。里铺村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抗战后期,原杨虎城部38军17师曾在里铺村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策划归顺共产党的武装起义,这是一件足以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它开辟了国民党起义先河,为以后国民党军队整建制起义探索了道路。李军涛认为,这是一笔宝贵财富,要利用这笔财富把里铺村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老百姓一说起它,内心就充满自豪。他组织人员,一方面和村里老人座谈,详细了解当年情况,深入挖掘当时部队在村内活动痕迹,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通过上级党史部门收集各种资料。他知道从这两个渠道挖掘出的资料远远不够,还要找当时部队的知情人。他工作日在村里工作,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就往西安、北京、山西等地跑,去寻找、拜访原杨虎城部38军的后代们。他找到了38军前身17路军研究会会长雷学军,找到了动员起义的共产党员赵寿山将军的外孙女杨抗美,找到了原38军17师参谋长、中共党员李慕愚的女儿李曼玲,李曼玲将父亲的资料赠送于他,他还在北京找到了38军17师的很多后人,在北京召开座谈会,阐述自己的想法,引起了将军后人的共鸣,他们把知道的情况合盘托出,把掌握的资料尽情赠送。李军涛把这些将军后人们吸纳为“荣誉村民”,让他们为里铺村出谋划策,共建里铺。2023年6月,“原杨虎城部38军17师起义旧址”纪念馆开始修缮,他搜集的资料太多,一个展厅不够,建第二个,二个展厅不够,建第三个,5个多月过去了,占地870平方米,房屋19间、展品300余件的三座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在里铺村建设完成。2023年11月23日上午,阳光明媚,原杨虎城部38军17师起义旧址纪念馆在里铺村隆重开馆。各级领导,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17路军研究会专家学者,原38军后人代表从不同方向赶往里铺,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之后,前来参观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里铺村成了卢氏及周边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里铺村人说起里铺,必说38军,必说17师,这是里铺村人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站在古槐树下,抚摸着古槐身上的累累伤痕,李军涛满怀深情地说:我刚当支书的时候,群众为了谁拽谁一把菜而隔空叫骂,大打出手,如今,谁拽了谁一把菜,搬了谁几穗玉米,那被搬了的人还会问,够不够,不够再弄点,这便是现在的里铺人。这是村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爱国主义精神耳濡目染的结果。现在村里的发展还叫不回年轻人,我还要把现在的坡地变成梯田,还要把一些工厂引到村里来建,到那个时候,年轻人就不必再到外边打工了,身边的活他都干不完。
古槐见证着这一切。它不但见证了里铺村的过去,也见证了它的现在,更见证了它发展的艰辛历程,还将见证它的未来。
我看到了古槐上满枝飘动的红布条,还有那满满的希望。村民们在古槐树上绑下红布条的时候,也把他们的心系在了古槐树上,古槐树的根就成了他们的根。


本期主编  韦玉红                    

本期责编  王建峰  


识别二维码 关注卢氏作家周刊




主      办:卢氏县作家协会

总      编:董彦礼  

主      编:李桂田

执行主编韦玉红

栏目主编

韦玉红【小说 纪实】

方晓荷【散文 随笔】

张彩虹【诗歌 评论】

李桂田【卢氏 探秘】

程专艺【封面 制作】

张欣艳【 视 频 号 】

责任编辑

小说纪实:王建峰  刘

散文随笔:党海涛  聂爱蓉   

诗歌评论:王睿  邹

卢氏探秘:张欣艳  张民江


投稿邮箱:lszjxh@126.com  

首次投稿时请附百字个人简介、联系电话及近期照片一张。温馨提示: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卢氏部落。投稿时请在标题后括弧注明来稿体裁,以便编辑准确选稿。



卢氏部落
如果你也喜欢文字,如果你也喜欢这个部落,那就对了,我们正好一路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