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卢氏部落
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抚育本土作家的摇篮
原创作品的发布平台
第(759)期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划为序)
卫军强 王生文
王春生 李新治
李红普 孟国栋
寇一洵 彭修身
游一磊 董建中
多彩里铺
征文展播
一颗古树的村庄
王文照(河南)
我不知道,不知道我在这里站了多少年了。
有人也会猜测,说我站了一千多年了。那就算是吧。
懵懵懂懂,好多事都不记得了。好像早些年间,这个小村人不太多,后来就逐渐多了,到了今儿,好像人又少了些。
记得那年,从我的身旁,走出去一个年轻人,他肩上挎了个褡裢,还有一包袱书。听人们说,那人出去得了功名。坐在我脚下的人,吸着烟,在闲谈阔论。我听他们说那人。那人在石埭、建平和婺源以及安徽寿县等地,弃文经武,剿匪立功,颇受朝廷好评。这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事了。同治十二年(公元1872年)七月寿终,享年七十岁,葬于南凹先茔。此者,黄元吉也。
又过了百年。我依然站在这里。风簌簌,雨霎霎,很舒服的。
风,有时很猛。风猛了,太阳就瘦,就小,就惨白,在风中瑟缩着。
也有太阳大的时候,也有太阳圆的时候。虽然黄土飞扬,虽然土粒在风中发疯,打在人的身上,生疼生疼。
有一支抗日的队伍,住在村中,纪律不错,老百姓喜欢。还是在我的脚下,还是那些叼着烟袋的人,悠然地排着闲话。说是老蒋排除异己,对这支队伍的高官明升暗降,调往他处,然后要肢解、吞并这支队伍。又听他们说,这支队伍就是国民党三十八军。
有一天,共产党员周仲英、张西鼎和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爱国将领刘威城,张复振、梁励生、徐友彬等人,集聚在我身旁的这个院子,开会策划,举行起义。伟人毛泽东曾对此举致电祝贺。
远道而来的客人,您们在我身下的荫凉地歇息片刻,然后就可以去大院参观,村里,建立了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纪念馆。
我还知道,村东不远处,有个虎豹关。
虎豹关下有面坡,陡峭,坡下就是碧绿的洛河水。坡上有官道,官道从坡上一头栽下大洛河。这官道,在坡上转了十八个弯,才到洛河边。十八弯,十八弯,弯弯都寒胆,人称十八盘。
读几首十八盘诗吧。不要笑话,成天站在这里,常听人读诗,也记住了。
“面壁疑无路,凭高十八盘。龙蛇随腕转,猿狖亦蹒跚。避雨崤陵固,登天蜀道难。九垓游汗漫,身耸入云端”这是清朝河南太守张汉的十八盘诗。
“卢峰耸峙锁东关,十八盘惊步武间。鸟道蜿蜒随时转,羊肠嵂萃望云攀。嵩峰远绕三千叠,洛水环流五百湾。古阁巍然高四望,几人来往此身间。”这是清朝土著人王尔鉴的《十八盘》。
听听这诗句,我不识字,也不懂。识字人花花肠子多,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字,文绉绉的。不过,我也听出了点门道,大概是说十八盘很陡很险。我的身下,坐道排天话的人,他们有时候,也是假装斯文,还有的装模作样,学着人家识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朗诵,吟诗,怪可笑的。每到这时,他们的嘴上就不再叼着烟袋了,烟袋这时跑到手上了。他们一边朗诵着诗文,手一边来回晃着,烟袋杆来回摇着,烟袋一绕一绕就缠在了烟袋杆上。然后,烟袋又一圈一圈,再从或铜或竹大多是木的烟袋杆上绕下来,把烟袋紧紧地攥在手心。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还爱做派,就这样。他们懂得诗文的意思?他们知道里边的道道?
那个时候,人们行路真不容易。十八盘更是山路崎岖,蜿蜒坎坷,巨壁之上,双腿颤巍巍,岂敢侧目,胆颤心惊。在卢氏,除了水路,十八盘就是出卢氏下洛阳的便捷之道。
这里还是古战场。记得当年,元蔡罕铁木耳曾率兵在这虎豹关上鏖战,直杀得天昏地暗。
还记得,八十年前的1944年,小倭寇未到,国民党要员蒋鼎文、汤恩伯、刘茂恩就闻风丧胆,向西部山区逃窜,过了洛河,上十八盘,人、车拥挤,苦不堪言。几十万军队被区区数千倭寇追赶,狼狈逃命,贻笑大方。不日后,倭寇进犯卢氏城,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倭寇就是经十八盘撤出卢氏。
第二年,石大山战役胜利后,在中共策应下,起义后的三十八军十七师从此道一路东行,归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随后,这支队伍跟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为解放崤函大地,巩固豫、鄂、陕根据地,立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毛泽东在黄河边巨手一挥,“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很快,洛河上,故县、随峪“千军万马战犹酣”。很快,高峡平湖,大桥横跨。西子湖上鱼跃水面,碧波荡漾。浩吉铁路穿山过河,逶迤豫西大地。
我认识村庄里的农人。村庄里的农人朴实,勤劳。他们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知道一日三餐。他们很是实诚,好客。官道上,行人南来北往走在十八盘上,脚累口渴的,头痛脑闷的,只要他们知道了,会拿出茶水,拿出馍馍,给行人解乏垫饥,也会弄来树根根,草叶叶,熬一下,让病人喝下去,药到病除。这样,行路人都说村人好。一传十,十传百,就有了好名声。
我站在这里,感觉到了岁月的美好,感觉到风吹来,很是舒服,雨打来,周身舒爽。一个闪电,一声雷响,我打个趔趄,浑身通畅。人们累了,困了,热了,冷了,来到我的脚旁,在这里,他们大声说话,小声嘟囔,也开怀畅笑,也呜咽悲声。有时候,他们也会在这里唱着,跳着,欢呼着,拍手着。他们也会在这里吵着,闹着,甚至动粗动手。我的身下,是他们欢乐的地方,痛快的地方,也是他们宣泄的地方。高兴时,锣鼓齐鸣,悲伤时,哀声一片。他们不再把我当成一棵树,而是把我当成他们的同伴,当成他们热爱的客人,当成他们尊贵的圣人。逢年过节,他们带着礼品,把最好的食物送给我,焚香膜拜,恭恭敬敬,很是虔诚。我的胳膊,我的腰间,缠满了红布条,他们这是在打扮我,期待我,希冀我。其实,我,就是我。
我,我只是一棵树,一棵活得久一点的树,如何能承受如此高贵的崇拜。我活得也不通透,也不豁达,只是清静一些罢了。如此一年一岁,年年岁岁,感觉到一点天地万物的灵性。我热爱着这个小村庄,我把我就化成了小村庄的一颗土粒,一点尘埃,像禾苗上的一滴露水,尽所能,舒展枝叶,为小村庄遮荫苫凉。
的确,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大地通过我,向人们传达它的旨意。这不,核桃树染绿了一片又一片山坡,翅果油树点头微笑着美好生活,大田烟叶捧出丰收的笑意,人们也就陶醉在洒满阳光的秋意里了。这陶醉,是因为了一个人,是实在一点,是这个实诚的人,心存善念,自己外出挣了一些钱,就不落忍,觉得,一个人富裕,不算富裕,只有全村人都富裕了,才算是好日子。就是他,那个后生,人称李书记,李支书,带领村民,发展优质核桃,栽植优质烟叶,建设中药材加工厂,翅果油树齐发展,还有红色旅游,里铺村真是出名了。
多少年来,我因村人受苦而悲伤,我为村人幸福而高兴。
春雨,绵绵的,向农人夜话。悄悄地,花针一样,静静落下,滋润着土地。这时,小草睁开了眼睛,花儿露出了笑脸,树叶在微风下,摇摆着,你挤着他,他又撞着你,挤挤抗抗,互不相让。霎霎的,夜,更静寂了。一只野兔,来到我的脚下,拨动着耳朵,左右瞅了瞅,又向上望了望,飞奔而去。
夏夜的星星,眨着眼睛 ,亮晶晶的。它们高兴地向农人祝贺,喜庆庄稼丰收。它不管蛙们的感受,小眼睛只是一个劲,眨呀眨,不知乏,不觉困,送走了月亮,再迎来曙光。蛙,披着夜幕,蹦过来,侧耳倾听,偏着头打量。然后摇落稻禾上的露珠,一个猛子,扎进水中,就不见了。
秋天的夜半,月亮从树梢跑到头顶。地上的银辉,雾蒙蒙的。朦胧中,各类虫子,各色虫子,都蜷曲在草叶下,小孔旁,唧唧地唱着小夜曲,大声,小声,高声,低声,尖细的,粗壮的,沉闷的,欢快的,它们都在抒发各自的心声。
冬天的夜里,雪来了。一片一片,一朵一朵,舞着轻盈的腰肢,盘旋着,飘呀,飘呀。有些性急的,直插而下,急于享受人间美好。雪,落在地上,更显夜的寂静。霎时,地上有了白茫茫的感觉,这时的雪们,时不时还闪着晶莹的眼睛,吃惊地看着沃野的冷意。山梁上,填满了白色,早分不清沟沟壑壑,只有黑魆魆的山崖,黑魆魆的树干诉说着冬天已经到来,春天也不会太远了的感慨。
十八盘,弯又弯。十八盘,九连环。十八盘上,行人最苦。他们的衣破了,露出了肉。常年的奔波,风里来,雨里去,肩上结了茧子,生活的重担压弯了他们的腰,为了父母,为了儿女,再苦再累他们也乐呵呵的。也有人,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手摇蒲扇,在别人的肩上晃悠着。哎,世道就这样。
小村庄是因十八盘而产生,而存在,还是有了小村庄,才有了十八盘。花开花落,一千多年了,我一直不明白。
朋友,告诉您:我说的这个小村庄,是长在洛河头顶的小村庄,范里镇里铺村。
我,我就是里铺村里的那棵槐树。它,不老,一点也不老。
本期主编 方晓荷
本期责编 党海涛
识别二维码 关注卢氏作家周刊
主 办:卢氏县作家协会
总 编:董彦礼
主 编:李桂田
执行主编:韦玉红
栏目主编
韦玉红【小说 纪实】
方晓荷【散文 随笔】
张彩虹【诗歌 评论】
李桂田【卢氏 探秘】
程专艺【封面 制作】
张欣艳【 视 频 号 】
责任编辑
小说纪实:王建峰 刘 辉
散文随笔:党海涛 聂爱蓉
诗歌评论:王 睿 邹 楠
卢氏探秘: 张欣艳 张民江
投稿邮箱:lszjxh@126.com 首次投稿时请附百字个人简介、联系电话及近期照片一张。温馨提示: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卢氏部落。投稿时请在标题后括弧注明来稿体裁,以便编辑准确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