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是广州幼升小报名的时间,家有幼儿园大班娃的我也刚刚给她在广州公立和民办学校报名系统上进行了登记。
在这里再发一下今年广州民办小学报名的流程和时间: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5月10-15日只是网上采集报名信息,还不涉及到填报学校志愿,等5月31号填报具体学校名称即可。换句话说,一直到6月6号以前都还可以进行选校择校,大家还没有定校的还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再去考察和考虑一下。最近我也在非常密集地进行广州各国际化学校的探访,上周又去了位于黄埔中新知识城的广州新侨学校(Guangzhou SCA International School),带着我国际教育群里的妈妈们一起参加了幼小衔接的沉浸式体验营。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等进行了近距离的观摩体验,听校方介绍学校理念和课程设置。
对于新侨这样一所非常有特点、有鲜明新加坡DNA的国际化学校,很多家长也一直很想知道:日常有哪些学生活动和校企资源?学生体验满意度如何?通过我这一年以来的观察总结,今天也给大家逐个介绍分析一下。
这次没来得及和我们参加活动的家长,也可以参加本周六5月25号上午学校举行的大型对外公开日,除了参观了解学校,还有多个年级的试听课和校长茶话会。
我曾多次介绍过广州新侨学校,每学期都会和群里的家长组团去专场探访,我作为海外大学的招生官也会经常来参加海外大学升学活动。但每次去新侨都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可以说是常写常新。
作为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的联属学校,新侨学校也是粤新基础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在广州的国际教育生态圈中有独特和鲜明的占位。
去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显龙访问广州,新侨就是他探访的唯一一所本地学校,此后也接待过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和两届诺贝尔得主。(点击图片查看前文回顾)
从2021年创办开始,新侨到今年已经有了800多名学生和第一届毕业生,升学成果也可圈可点。开办年份:2021年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广州新侨学校北礼门
课程设置:招收6-18岁适龄学生,小学至高中十二年制国际化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为国际化教育理念下的国家课程,新加坡特色教学法,中学阶段提供IBDP、A level、HKDSE等国际课程
国际方向学费:小学20.18w/年;初中21.18w/年;高中24.18w/年(2024-25年度学费,仅供参考)
学校特色:世界级名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的联属学校,粤新基础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提供走读和寄宿两种选择;融合新加坡课程体系及引进先进师资,充分发挥国际化教育理念和新加坡特色教学法和基础教育的优势。Y字型双源流的双轨模式,国际化升学路径多样
这个大不仅体现在学校占地7万平米的校园和完备的各项硬件设施,也体现在学校办学方向、学段、和国际方向升学路径上的全。曾经有位从公立体系转过来的初中生,学术基础极好进了英语源流班,但用英语学其他学科的深度内容非常吃力,学校就帮她转回了双语源流班。通过一段适应调整期,她也找回了自信,极快地赶上了其他学生的进度,英语又在学校的加持下突飞猛进,最终又转回了英语源流班,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 G9和G10阶段分别是国际高中预备课程(IGCSE)和DSE预备课程
- 打好基础后,高中的国际升学方向无论是IBDP、英式课程A-level还是香港体系的HKDSE,都能充分满足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的教育路线规划,非常灵活。
而且据老师介绍,分层分班教学和各种路径规划也并非一成不变,会根据孩子的基础、能力和进步实时进行动态调整和切换。而且从高中阶段可选科目和数量上来看,新侨也属于加大难度级别、非常注重学术表现和升学成果的学校。在DSE香港路径中,区别于其他香港路线的课程和学校,新侨英文的比例也更高,融入了其他国际课程的教学理念,升学方向不仅有大陆和港澳,还有海外。今年就有一名DSE的学生拿到了英国G5帝国理工的offer,其升学竞争力可见一斑。一改新学校的升学辅导往往是薄弱脆皮环节的通病,新侨的升学体系搭建得非常迅速高效,给学生的升学线路规划图非常清晰规整,让“J”人极度舒适。在学校里就有大大的标识牌,从什么年级要了解哪些事情、做哪些规划和国际升学准备,把各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做了详细的拆解,采用人生项目管理的甘特图使其一目了然,让“以终为始”的规划申请策略渗透到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中。这个规划路线对我们小龄的家长也十分有参考意义,对着抄作业就行:G7、G8开始进行规划启蒙、进行K12阶段到国际赛道的最后转轨;去年底,学校举行了首届新侨海外升学展,邀请了英美澳加一众海外名校招生官到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高年级的学生提早了解海外名校的录取要求,更具象地进行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探索。在2024申请季即将落幕之时,新侨的首届学生也拿到了诸多世界知名高校offer:英国方向G5中的帝国理工、UCL,美国公立常春藤、澳洲八大、加拿大Top1学府、港五等等。7个学生截止发稿时已获得了世界各地超过84个offer,100%获得全英排名前30名校以及“澳洲八大”的录取,数据还在不断更新,真正实现了“这一站新侨、下一站世界”的升学规划。
作为和新侨一起成长起来的创校生,他们可能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娃/学神”,用校方的话说:他们“不是一直站在舞台中央的孩子,但拥有不同的个性和独特的视角”。通过三年的迷茫和探索,这些孩子们找到了学习的动机,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去进行人生目标的追寻。在这个意义层面上,他们的后劲比起被过早消耗掉学习热情的所谓状元学霸更足,人生呈现出来的画卷也更丰富饱满、充满更多可能性。这里有一些学校记录的真实学生故事,大家可以读一读。(点击下方图片可跳转)对于国际赛道上的家长来说,除了教育理念的契合,幼升小妈妈择校时通常最看重的是英语和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深度,这也是我们海外高校招生筛选时最为看重的两个核心科目。新侨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十分扎实细致,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小学数学以部编版教材为主,融入新加坡CPA教学法和启发式问题解决法,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用英语进行重要概念和专业术语教学,每周有外教数学课,随着年级比例逐渐加深难度。
融入新加坡STELLAE英文教学法,分成3个班级进行差异化教学,全学段根据学生水平采用分层走班上课模式,也非常注重营造英语语言环境;UOI课从一年级第一学期中文主导逐步过渡到第二学期的双语授课,2-6年级全部采用双语授课。
开设高尔夫、游泳、巴西柔术、马术、攀岩、足球、网球等多门运动课程,从技术、体能策略等接收全方位训练
后来群聊时候也发现,语文的教学也是家长们非常重视且需要长期培养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打定主意要出国、或者跨国婚姻下的外籍混血娃家庭,反而更希望孩子们从小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有深度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身份归属感。
过往我们着重介绍过学校非常有亮点和特色的数学课程教学法。所以这次幼小衔接体验中,我又格外关注新侨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是如何开展的。在教材的选用上,学校使用的是部编版教材,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与UOI融合进行调整教学顺序进行超学科教学,也会补充额外的教学资料和阅读材料,着重注意阅读和写作素养的培养,为孩子们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校实行小班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26人,以2-4人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班里除了一名主课老师,还有一名副班主任在教室内办公。老师开始只是带着小朋友们进行一起玩游戏的指令引导,在老师一对一提问后分组进行练习互动,老师在班内来回游走、充当一个辅助者facilitator的模式,我发现这其实就是跟国外大学的小班制教学Seminar研讨组的形式如出一辙。老师会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而且会格外注意没有发言或者比较内向害羞的孩子,鼓励他们也站起来回答报告。这也是小班制教学的优势和意义所在,老师有能力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家长不用担心自己孩子是“i娃”就受不到老师的关注。
孩子们的课堂主题就在这样一次次的循环中逐渐升级和加深难度,从最初的一句话扩展成一整段话,让孩子们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固定的连词进行造句搭配。看到最后我才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的巧妙,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在玩中学,一点都不枯燥呆板。而且新侨课堂给我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课堂纪律也很好,用传统八个字概括就是严肃活泼、团结紧张。孩子们在讨论练习的时候非常活跃,需要安静秩序的时候,孩子们也一秒收声、仔细聆听,最先坐好的小组也会得到老师的积分奖励。
小学部也会开展礼仪培训
这也跟新侨的校风和管理模式一致,既有国际体系的自由包容和个性发展,又强调纪律和规则感,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要知道妈妈们也经常吐槽:过分放飞放养的课堂和学校秩序培养出来的孩子会非常自由散漫,在新侨就不太会有这个担忧。走访过国内很多所国际化学校,我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状态和画风都有区别。
去年在做海外大学升学展时,三年级的小朋友一早就风风火火满头大汗地冲过来,开始挨个桌大声问招生官们各自学校和国家的特点,认真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虽然对于他们的年级来说“为时过早”,但可以看出新侨学生身上的主动和积极性。学校非常强调“Agency”——主观能动性,也会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引入中新知识城在内的多个战略资源,充分给孩子们探索以及成长试错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力和领导力。学校提供多个学科和类型的竞赛和科研机会,一年级开始参加英语演讲、spelling bee的比赛锻炼表达和自信;高年级学生可以参加奥赛、和中新联合研究院做项目,各种高端论坛、大咖讲座和交流访问,一切都旨在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尝试和失败,反思再进步。如果说班级是小集体、学校是大集体,那么以学校校训和价值观命名的明德堂(Virtuous)、立达堂(Visionary)、自强堂(Valiant)三个学堂则是混龄式的中型集体。学生日常会以学堂为单位,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和评比,进一步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除了丰富多样的CCA课程,学校的多个大型活动和学生社团都高度“民主与自治”,前有时任新加坡总理来访,全程由学生们进行接待和访问介绍;本学期邀请来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中科院外籍院士,也都鼓励小学生直接去采访和面对面提问交流。在读二年级的小学生妈妈也说孩子刚开始接到活动通知任务时,即激动又担心,开心的是能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么高的视野和平台,犹豫的是担心自己的英语能力不足以提出有水平的问题和支撑全英深度交流,其实反而给了孩子一个非常好的刺激和动因。让孩子更加意识到: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与世界对话时,需要什么样的素养能力,从中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便“知耻而后勇”。学生的声音观点和自由意志体现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所有的学生社团都是学生自己创建和招募宣传的,骑行社、历史军事社……从社团的主题创立、管理组织模式到海报设计和运营落地,全部由十几岁的孩子们自己操刀负责,学校提供场地设施和资金支持。宿舍里的冰箱只能带酸奶?学校没有自动贩卖机?学生凡是觉得学校工作中有任何可以提高改进或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随时跟学校“建言献策”。关键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也会听,光是一个在校园内设立自动贩卖机的事情,孩子们就自发写了一篇长长的提案,学校随即召集学校各部门代表和学生家长举行听证会,最终批复了自动贩卖机的引入。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几位高中女生也基于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开展了为山区女生募捐卫生巾的公益活动。在谈及收获时,几个小女生也笑称在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挑战后,自己也“集体变e人”,“为了目的就不管了”。孩子们在这样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获得了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正面的冲击毋庸置疑,并且体验到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善举也能带来更多正向能量的流动。10后的学生甚至出品了自己的播客,探讨中国学生和新加坡学生谁更卷、更辛苦,更多探讨的话题也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心态和关注点,光看看标题就很有意思。连每次学校开放日活动中的部分互动环节,也都是由学生自行设计执行,比如5.25这周末的活动就是采用了“丝绸之路”打卡游园会这样的主题,非常强调学生体验和互动。
这样一点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非常考验学校管理层的理念水平和开放度。也给了孩子们锐意进取、为自己和同辈人们谋福利的机会,更获得了小到改善自己当下学习生活体验、大到以后改变这个社会和世界的底气和经验。学校墙上也贴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学校说,凡是有大型活动或者讲座,新侨都是把更多的机会和聚光灯让给孩子,学校只起到托举和支持的作用。因为他们真正意识到:教育的主体和主角其实并不是学校、也不是家长,而是学生本人。学校要时时刻刻看得到学生、听得见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底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是鲜活张扬、生命力蓬勃旺盛。
当问到新侨的在读家长为什么选择来新侨?有位妈妈坦言,其实到去年7月份之前都没有下定决心走国际化教育路线,但最终还是决定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多元的国际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希望并不是简单粗暴拿考试成绩说话、以学术为唯一标准的刻板教育理念。家长的认知也在孩子入读后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拓宽,孩子和大人共同成长进步。现在孩子超过7天放假就说想回学校,找到这样一所能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学校也实属难得。新侨作为一所中新合璧的学校,既有新加坡风的严谨、务实、高效、向上;也有对当地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发扬,虽然创校仅仅三年,但办学的背景和稳定性上有极强保障,在学段设置和教学成果上来看,也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国际教育基础路线上完整和多样化兼顾的闭环。从平时学校公号上撰写的各种学校新闻、学生故事和举办的各类学学生家长活动上可看出,新侨的学校介绍和宣传有一种独特的腔调,非常有文艺质感的同时又不失活泼亲切的网感,让孩子们觉得更真切和风趣。
“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体验生活而非制造完美的。”
新侨就是这样一所以学生为目标听众的学校,愿意花时间和心思,提供非常多软硬件资源、完善环境,打造更高平台去深度挖掘教育内涵和孩子们内心。最后再次欢迎大家本周六上午有时间去新侨开放日感受学校的环境和教育理念。学校介绍、课程体验、1V1咨询、校长茶话会、主题游园会蒙古族,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旅英工作生活十余年,英国Top10大学国际招生官,跨界媒体人。现定居广州,家有六岁女孩。日常分享大湾区广佛深K12国际化学校、国际教育及海外留学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