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个月我在广州加拿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了一场国际教育主题的家长线下沙龙,请到了英国教育研究学者李爽老师和著名新闻主播、广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品牌公关部部长尹捷老师为大家分享关于英国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内容。
结识李老师多年,一直也有跟大家介绍和推荐她撰写的几本书籍(前文回顾:如何在内卷的年代做不焦虑的家长?这本讲英国精英教育的书能让你活得轻松一些),这次也十分难得,趁她暑期回国探亲访友的机会组织了一场给大家的线下的交流分享。
作为多年研究英国教育的学者、自己两个女儿也曾就读于英国顶尖私校圣保罗女校,后续分别进入牛津大学和UCL的学霸妈妈,关于英国私校、精英教育和整个的教育体制,李老师非常有发言权,也曾在教育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第一季中英国特辑出镜介绍英国教育。
当天的活动持续了约4小时,在李爽老师的分享之后我们还进行了一场几位嘉宾的圆桌论坛。
我最近整理好了第一部分李爽老师演讲内容的文字稿,特别分享出来供关注英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朋友了解。
文章篇幅较长,约8000字,阅读完需要20分钟。大家也可以使用公号自带的语音转换功能直接听文字内容。以下为李老师的个人分享部分,为叙述方便用第一人称进行记录。
我的两个女儿出生在北京,很小的时候跟着我们一家人到了英国。后来我为她们选择了英国的私立学校,我自己就开始关注到英国跟中国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完全不同的体系。很多人把英国的这种教育叫做“精英教育”,我个人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如果大家看了我书里的前言和我跟一些英国教育界前辈的探讨,就知道我们对“精英”的这个说法和观点,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怎么定义,要看你对精英的定义是什么。李爽老师撰写的英国教育的书籍现在是21世纪,如果你对“精英”的定义还是最早停留在在上个世纪的“精英”,我觉得这个已经就过时了,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所以是否叫精英教育我觉得没关系,重要的是它的内核到底是什么?
英国的皇室八卦大家其实知道很多,特别是我觉得我们对英国皇室还蛮感兴趣的,在亚洲人里除了日本以外,好像我们国家对他们的关注力是全球第二大的。大家都知道英国皇室的传统教育是怎么样的,像英女王她那一代就代表了那个时候,女性是基本不会出来受教育的,特别是从事宗教与有一定阶层的人。所以英国的女校基本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像我们看到简奥斯汀的故事、《简爱》的故事,都是家庭教师到家里来、或者是你到外面去做家庭教师来教育家里的孩子。但是英国的男校,比如我们看到所谓的九大公学就有很多年的历史,我的书里面写得非常详细。其实最早他们是宗教性质,是教会为了培养它后面的人员能够有知识、能够出去打仗,才设立了当时的九大男校,基本上全部都是教会型的学校。这也决定了为什么英国的私立教育是以体育为主。我可以说英国的教育应该是博雅教育里的学霸,它还是学术型的博雅教育,这个是比较大的一个区别。欧洲很多国家,包括美国都在做博雅教育,但我觉得英国的教育的特点应该是博雅教育里面的学霸。现在的查尔斯国王是被他爸爸送到苏格兰男校去接受的非常残酷的一个教育,他跟他父亲都是非常好的教育的例子。他跟他父亲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查尔斯跟爱丁堡公爵是完全性格不一样的两个人,所以在同一个学校他爸爸如鱼得水,后来把自己儿子全送过去了,但他在那里就有特别悲惨的中学时代,这也造就了包括查尔斯现在的很多的性格特征。那么后面再下一代就是威廉和哈里,都去了伊顿,但是现在再说第三代,凯特进入到皇室以后,她在考虑她的第三代要不要进入伊顿。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代人其实都有创伤,他们给自己的孩子选的绝对都是在当时认为最好的教育,但每一代都躲不过这个时代的烙印、都有自己的创伤,所以我们做教育观察的人,就会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子?英国的教育有一个非常大的节点,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有一个整体的教育改革,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报新闻的时候只说英国的现在的上议院成员有多少来自于私立学校,你没有看到他接受教育的中学教育的时间节点到底在哪里?现在的那一代人上牛津剑桥是不需要考试的,或者三个C也可以进去,跟现在这种有考试面试的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所以你不能光看一个数字,要看很多关于它背后的新闻你才能看懂教育,要不然为什么大家反对精英教育?是因为英国多少任首相都是来自伊顿的,要看看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年代进去的,现在的伊顿跟当年的伊顿不是一个故事。所以我特别想说的就是现在的英国教育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教育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私立学校,包括现在很多家长关心的你们孩子能够去的付费进的私立国际学校,私立的寄宿学校也跟当年的寄宿学校也不是同一个概念了。那么我觉得英国有一点好就是:不管它有什么样的变化,它还是提出以人为本的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这是两个关键点,一个要个性化教育,第二个要以人为本。在这点确实是私立学校会做的比公立学校好,公立学校是因为师资的问题,因为学生人数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是很昂贵的,这个昂贵不光是对我们家长而言,对社会而言,对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非常昂贵的,所以请大家在我们评论某一个国家教育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一点,就是经济的支撑。要看国家经济有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在教育上是否能做那么多的投入,能够让每个孩子和家长得到他自己比较满意的这种免费的义务教育,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所以到现在英国还在付费。刚才也有一个家长底下已经问了,说工党上台以后,马上就把私立学校的VAT的20%加上来了,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正式公布,但是有社交媒体已经说了,明年1月1号开始执行,但是我找了新闻还没有公正式的公布,这些其实都是社会在付这个代价,至于怎么改,我们后面都可以去聊一下,其实区别只在于这个钱是家长来出还是政府来出。政府的钱哪里来?政府的钱还是来自于我们每个国民政府,钱不是靠印钞印出来的。我觉得这是英国的教育对世界教育最大的贡献:第一个事情是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第二是提出了一个社会公民的概念。社会公民的概念在书里有一节我们有写到。因为英国传统的学校会说我们要培养英国需要的未来的人才,然后被几个私立学校的校长去挑战,说为什么你培养的是英国社会人需要的人才,你为什么不培养将来全世界需要的社会公民?所以你也看得到这里的论证是非常有意思的。那么社会公民在他们自己的教育里头,16岁以前的全人教育里头,他会有像Religious Study这样的课程,很多中国家长都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教育?其实不是宗教学习,它其实是给你介绍哪个国家有过什么样的信仰,包括在中国它中国介绍的是道教,当然这个是我们可以探讨的,但实际上给你讲的是一种哲学观,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哲学观。所以我们小朋友小的时候其实都不太喜欢,因为我们家没有宗教信仰,她们都会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我就跟她说其实这就是社会学,你知道它的历史,然后你知道社会很多人的共同信仰,信仰的后面其实是一个哲学体系,我不评价任何宗教,但是起码我们可以承认在社会学里它是一个哲学体系,你理解它的哲学体系,你大概就能理解这些人,他推崇的和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个都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世界公民需要知道的一点。因为我们要了解和理解对方,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是一个独立的或是孤立的人。英国的教育在16岁以前是全人教育、或者可以说是快乐教育,16岁以后马上就进入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职业化教育是指学生在16岁的时候可以考证,相当于我们的大专证,就直接可以毕业,可以开车的年龄是16岁,拿驾照是16岁,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对自己和别人负责,但喝酒的年龄是18岁,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然后专业化教育是指A level,其实英国的A level是指的将来要上大学的那批人,并不是我们说的高中,我们很多人很少有说中专你读不下去了,你辍学毕业,这个概念不完全一样。在英国16岁以后要上高中那两年,叫做Six Form,是要上大学的那批人要进行专业化教育。然后整个社会会从法律立法,从整个社会的文化,从科学帮助各个方面给他们的教育提供很多的助力。很多的大公司都会到学校去,跟一些学校会有联系,到学校去做职业生涯的讲座,让孩子们知道大学毕业以后,你可以在什么样的公司会做什么样的职业,这个都是他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一方面也可以说企业是想比较早地去猎头,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个对社会的回馈,有各种各样的义工,不光是家长会去做义工,学校和企业都有这种行为,还会成立各种各样的组织,来支持社区,给社区做这种相关教育的讲题、讲课题,所以整个会让人觉得教育在社会里不是割裂的,教育是一个公开的平台,所有的社会各个部门和企业各个部门都会参与的。英国的学校相对是一个比较闭环的状态。公立学校跟我们国家一样,是全部由政府拨款。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层,所以它的公立学校的设施会比很多的私立学校都要好,因为公立学校的拿地都是由当地地方政府之间牵头运作。当然有些传统的很多年的私立学校,买地买得很早,包括现在的伊顿,它拥有的地产的资源已经远比它的每年收的学费的资源要很多,确实就造成了他们整体的学校的设施非常好。那么闭环学校还有一个可能跟国内应该是非常不一样,有一个第三方的考试体系。高中毕业上大学的考试有5个考试委员会,所有的学校都可以自主地选择,你决定用剑桥考试委员会也可以,你决定用爱德思也可以,甚至用威尔士的考试委员会也可以,你还可以某些科目用威尔士考试委员会。比方说我两个女儿上的是圣保罗中学,圣保罗女中他们当时在高考的时候,地理用的是威尔士考试委员会的试题。这个就保证了你有选择,一个是造成所有的考试委员会互相有一个竞争,同时也确保在这个体系里不会有一个占据垄断的地位组织机构。对于学校来说他们没有统一的教材,直到九年级才有统一教材,之前也是可以选不同考试委员会的教材,小学的时候甚至没有小学教材。所有的孩子会遇到,今年老师可能在五年级,他选的是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给夏季学期做阅读,但是明年再教这课的英语老师他不喜欢《仲夏夜之梦》,他可能选《暴风雨》,非常有意思,在这个系统里学校的自主权特别大,所以闭环其实说的是学校的自主权。当然还会有一个学校的管理系统的校董会和监管的第三方人士,自主权越大,同时还是要在一个监管的状态,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闭环的社会里头,小学校长和中学校长的教育分工角色非常的不同:小学校长是以把孩子从家庭里带出来、让他进入社会,是他的主旨。所以我在两本书里都写到那样的细节,就是她们的小学校长是站在小学校门口一个个接家长,私立小学校长和公立的校长都是,只要是他有时间,每一个家长都要去跟你聊两句天,然后是班级主任把孩子领走。当时给我们非常深的印象,你跟校长有什么话说,早上送孩子的时候你就可以跟他聊天、说有什么问题,下午放学也是一样,他只要没有会议没有走开的,他会站在门口一个个送出去。那么他给的概念是什么?孩子交给我、交给学校你放心,因为他知道每一个孩子从家庭里走出来,是我作为校长把他带入到一个小的社会。中学校长最大的区别是说让孩子必须社会化,中学已经就没有太多问题,所以你不太见得到中学的校长,有些可能上千人的公立学校每天欢迎接送那就不太做得到了。英国的私立学校是每班不超过25人,公立学校的规定是每班不超过30个人,所以相应的是比较小的,与家长接触的有限通道也是它闭环的一部分,就是学校老师不单独跟家长接触,这基本是个禁令,你要有什么问题你可以找学校,通过年级组长你可以发邮件、可以打电话,不会建什么微信群。因为在学校日常的运行规则和渠道里头,有很多种方式能够把你要表达的问题表达上去,同时也不愿意开通私人渠道,造成一些私人的爱好或想法,从制度上避免了各种问题的发生,作为闭环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我们中国家长最重要和接触多的就是寄宿学校,那就更闭环了,在这一点它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不管中学小学,寄宿学校会规定早上几点到几点是可以给家长打电话的,之后就不能再打电话了,下午可能再给你一个时间,当然你有急事特殊申请是可以的。其他时间你就找不到孩子,他在干什么你不知道,在学校系统里必须一个有闭环管理,所以在寄宿学校他专门有一个叫house master,专门相当于他在学校的妈妈或者家长,很多学校的house master后来在晋升的时候就变成另一个学校的校长或者副校长,这是他们很顺利的一条晋升通道,他们有他们的职业晋升通道。那么闭环的学校要求什么?要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你家长唯一能做的事情。你把孩子送进了这个学校,证明你选择了这种教育,你必须了解、理解和支持,如果你不支持会造成很多的矛盾,否则有一些孩子就会被迫转学,或者家长就提出帮他转学,所以这是英国学校的一个选择。英国的学生有非常多的选择权。首先是4岁入学是reception阶段, 4岁到16岁是强制和公立教育,是指在英国国土内的所有孩子,不管你是英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你在英国国土内,你就必须到学校去接受这个义务教育,所以我们一直都有访问学者还有包括过去读书的朋友,会把孩子们带过去,然后申请附近的公立学校去进行一两年的学习或者更长时间的学习,这个都没关系,反正义务教育是免费的。我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一个已经读完了本科。英国的大学是国家贷款模式,每年学费生活费都是全额贷款,当然你可以选择不要,而且国家的贷款的利率应该是比市场的利率高,但是你将来工作以后是根据你的年薪去相应还贷。我需要查一下相关数据,大概是学生毕业后年薪如果不超过28,000英镑,而且退休以前一直都没超过28,000的话,借用了国家的这笔贷款不管是88,000还是108,000,这笔钱就不用还了,因为这是英国政府认为我教育失败了。他们的平均年薪应该大概是24,000- 26,000这个样子,28,000是会高一点,是高于平均年薪的。当然也有人不还贷款的,一辈子都都不去找一个正式的工作,然后在纳税系统里,年薪永远低于28,000的,最后这个钱就不还了,这个也是有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你年薪挣得高、你还的多,还的时间就短。那么像正常的像28,000-29,000,一个月还贷大概也就是才四五十英镑,一直还到你退休。我们现在女士是66岁退休,然后男士是68岁退休,所以有一个特别长的阶段还款的,这个其实解决了很多工薪家庭送孩子上学的问题。而且英国人自己的本科的学费中最高档的学费是9250英镑一年,除了几个像我们平常说的G5和爱丁堡大学,其他的中档的大学包括布里斯托大学,对本地英国学生对学费大概都只有6000多英镑一年,再往下还有3000多英镑一年。然后在4-11岁,数学英语课程的比重和体育一样,一个星期他们大概英语课加起来就4节5节,一个星期数学4节5节,然后体育最少是有2个下午。所以当时我在采访写书的时候,有位英国的业界专家就说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用正常的上课时间上体育的国家。当然我们也看到英国国家那么小,奥运会出了多少这方面的冠军或者参与的人数,英国人一直是很喜欢玩的,包括我们最喜欢的乒乓球高尔夫,这些都是英国人发明的。我们有个特经典的笑话就是英国人先发明了一个东西,玩了以后说这个东西可以用一个制度把它固定下来,就变成一个游戏,然后全队都可以来玩,然后玩着玩着就说我玩得不好了,不玩了,我再发明一个,再玩新的,所以他们发明了很多东西。从发明的角度来说可能很有贡献,但并不是很多东西都玩得很好的人,这个都是英国的民族特性,很有意思。11-16岁是英国的中学阶段,就是我们说的Key Stage 3-Key Stage 4,模式是全国统考,但是升学不是根据你中学的考试结果来升学,比方说你在11-16岁,你要选10到最多12门课程,私立学校都主张是12门课程。举个例子比如是两门英语,一门是英语语言,一门是英国文学,两个数学就是普通数学高等数学,然后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外语必须要选一门,中文、意大利语、法语、德语都可以。社会科学另选一门,历史和地理另选一门,历史可以选两门也都没有关系。然后再就是艺术性的课程,你要选一门,比方说美术和音乐和数字设计选一门,或者是戏剧这种的艺术性课程,拉丁很多私立学校都要选,如果选完这些还不够,没问题,你还可以再选。这个时候学生有很大的选择权,从十年级十一年级两年就在学这12门课,上高中跟16岁的中学考试没有什么关系,上高中是因为你的中学考试必须要及格,就是9分满分必须要5分及格,不及格得重考,这个是一个硬性规定。然后只要考你上高中要上的那3-4门就可以进入,我们叫Six Form就是高中3-4门。像我家小姑娘学的是工程,她当时选的就是数学高数物理和化学,当然化学可以选可以不选,她也可以选物理和经济,还有同学这样做的。我家大姑娘学的是自然科学,她当时选的是数学高数,化学和音乐,她说我需要音乐,没有音乐的话,我光学那三门我就学死了,我不喜欢,这就是学生的选择权。然后本科很短,大家都知道,三年本科18岁到21岁,现在也越来越多地推4年本科,就是本硕连读,授课型硕士是一年,但是研究型硕士是两年,博士是3-4年。如果你读了两年的研究性硕士,你的博士就是三年,如果你读了一年的硕士,那么你还要补一个研究型的硕士,那一年再进入你的硕士。所以基本上在26岁你就要进入社会了,英国没有一个东西叫博士后,博士后不是一个学历,是一个工作的职位,这点是跟美国特别不一样,很多人都说我在英国做博士后,那么他不是一个学历,是一个工作、是一个职位。英国的教育情况大家应该都很了解了,接下来我最想说的就是排名,首先英国自己也有泰晤士报的排名,包括卫报,我在英国上学了以后,我们的教授就跟我说我只看卫报,那我肯定被教授影响,我就说我也只看卫报,所以他们看排名,一般的知识分子只看卫报排名。后来因为我当时读博士找教授,肯定要看的是研究型的排名,5年才一次,当时为什么威斯敏斯特大学特别骄傲,是因为威斯敏斯特在传播学的排名全球第二,可能综合大学排名是没有很好,但是在全球的研究型排名排到全球第二就特别骄傲,为什么要看研究型排名?因为欧盟会根据这个给你你申请经费,所以其实大家现在看的各个排名,它后面都是一个商业操作。那么今年大家说的比较多的就是IC(帝国理工)的故事, IC很快就在他们官网用上了,大家就说好,你想用就用吧,英国人就是这样:你觉得你全球第二那就好吧,全球第二没关系。 最后我们再聊聊家庭教育,我自己以前是做媒体的,我觉得我这个人是特别喜欢挑战的人,但是我当了妈妈以后,我发现没有比当家长更挑战的事情,你要了解的东西永远不够。而且媒体人在发稿和签版的时候一定认为这个东西是完美的了,他不可能再改了,就在那个时间段你做的一定是完美的,才会让它发表出去,才会让它去见你的读者。但是我做研究和做妈妈永远在问着自己,就说我这个事情做得对不对?我能不能做得最好,我能不能做得更好?这是超级挑战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你永远在否定自己,你永远在不自信,你永远觉得有其他的可能性。我写书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把我的这种不自信和我在这方面的经历跟大家去分享,因为我觉得可能大家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同时我也更想的是希望大家来参与来讨论:我们作为家长,我们怎么有更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可能更正确更适合他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照顾到我们自己的成长和我自己的情绪?我看到一句话说“教育是不能犯错的”,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冲击,当然这是教育人对自己的要求,但是不可能。只要是人不可能不放松,这也是我们必须要给我们自己的一个开解,我们当家长绝不可能所有东西都做的是对的,而且可能你要做对60%,孩子就已经很幸运了。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作为父母的自我成长、自我认知,和最后你一定要学会退出和放手,什么时候退出,什么时候放手,怎么放、到什么程度,这是你永远要在考虑的问题。如果我在孩子们十几岁的时候有现在的社会环境,在自我成长和自我认知方面我觉得我会做得更好。因为对现在的社会环境比十几年前有信心,在那个时候我的自我成长和自我认知这两块是不够的。我是因为现在我走过了一条路,我可以回头说这条路上有好多小坑,我没走的时候前面永远不知道。下面是一个典型英国家长的笑话:“孩子上大学的时候说:爸你该给我买一个奖励,给我买一辆车了。他爸说你别看美国电影看多了,我现在该给我自己买一个车了,然后他就会出去买个跑车”。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轻松地养孩子,养孩子肯定不是件轻松的事儿,但是你要天天想着头上悬着一把剑,天天愁眉苦脸也不行。经典的一句话是“笑着也是一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我希望跟大家共勉,因为你们还有很长的做家长的时光,我现在孩子都上大学了,也不太需要我了,所以我的快意人生指我自己的,但是做家长也有快意人生,需要大家努力,我愿意在这方面付出,更多地去跟大家分享。(完)
想要了解更多大湾区国际化学校资讯、进行广佛深地区选校择校、国际赛道升学指导规划、海外留学信息,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我的国际教育家长群。希望能为大家搭建国际教育视野、减少信息差。蒙古族,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旅英工作生活十余年,英国Top10大学国际招生官,跨界媒体人。现定居广州,家有六岁女孩。日常分享大湾区广佛深K12国际化学校、国际教育及海外留学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