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孔子这么有趣!

企业   2024-11-28 20:31   北京  
提到孔子,大家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这么几个情景。

上学时,老师要求背《论语》,各种笔记、注释,翻来覆去还是背不下来,好不容易熬到毕业,等有了孩子,还是得陪娃背《论语》。


工作后,总有人会在你耳边,用《论语》中的语句教导你,告诉你一个处世道理、一个人生感悟,或者一个行为准则。


走在大街上,公交站台的宣传板,周围的墙壁上也时常挂着《论语》中的语句。


似乎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逃不开、躲不掉孔子和《论语》。但是在大家印象里,孔子却是一个古板,只会子曰.....子曰......的老头。《论语》给人的感觉,也是令人讨厌的教条,好多话说了等于没说。

那,你会不会有些纳闷,为什么孔子去世都2500年了,还有那么多人每年都在纪念孔子?

那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孔子,孔子真的太重要了,他的思想早已融入到了每个中国人的DNA。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不一样的孔子。

首先看一下孔子年表,大致了解一下孔子的一生。

< 滑动查看更多 >

总结起来,孔子的人生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少年立志学习,创办私学并终身致力于教学,当官,周游列国,晚年编书。

下面具体给大家讲讲孔子的故事。

孔子

怎么教学生?

大家都听说过,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那是因为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教育都是由官方垄断的,平民根本没有机会上学,没法用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孔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开始招生办学。而且孔子招收学生对条件放得也特别宽,几乎可以说是零门槛:只要拿点儿干肉来拜师,无论是谁,他都愿意教。论语中有句话: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说的就是这个事。

那孔子怎么教学生呢?孔子教学生并不像咱们上学照着课本学,主要是以提问回答为主,而且非常好玩。

比如《论语》中有这么句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

这两句经常被当作标语贴在教室里的格言栏,到底啥意思啊?大多数人总是会被绕进去,很容易记颠倒不说,更不明白讲的是什么。其实在孔子的课堂上,可能是这样的情景:

有一次,老师带着新课题准备开讲,子路连忙举手:“老师,昨天讲的内容我还没记熟,能不能先不讲新课,我们再复习一下?”

老师听了,笑着说:“可以,但没必要。”

子路一脸疑惑,忙看向其他同学,希望大家帮帮忙,不然到时候他考试不及格,没有一个同学是无辜的。老师看子路焦急,笑着说:“子路啊,我讲的内容不是让你死记硬背的,你要融会贯通,要学会举一反三,多思考啊。只学不思考,那知识就是死的,只能白白占你的脑容量。”子路听了,似懂非懂地坐了下来。

老师正准备开讲,忽然看见坐在角落的子贡眼睛瞟向远处,似乎正在神游。老师敲了敲戒尺:“咳,子贡,你在干啥?”

子贡被老师的声音召回,忙解释说:“老师,我在思考人生。”

老师问:“想到哪儿了?”

为了掩饰刚才的走神,子贡忙祭出人生无解的难题:“树叶为什么会凋零?河流为什么会枯竭?生命为什么会消逝?”

老师不慌不忙地继续发问:“想明白了吗?”

子贡摇了摇头。老师说:“子贡啊,虽然你善于思考,但光思考不学习,是得不到答案的。就像抓沙子,越抓得紧,掉得越多。所以,我们要学习啊。”

大家看到了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孔子在这样的情景下说的,是不是很有趣,你记住了吗?


孔子周游列国,

都去过哪些地方?

孔子为了践行自己的思想,开始周游列国,这一游就游了十几年,其中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孔子周游都去过哪些地方呢?下面就来给大家细说一下。

大家都知道孔老夫子教书教得好,但他当官真是不行。周游列国之前,孔子在鲁国当官,还当的是大官——代理丞相。但是他把当时在鲁国当权的大贵族得罪了,不受待见。感到憋屈的孔子只好带着一帮弟子离开鲁国,从曲阜出发,开始周游列国。

第一站去到了卫国,就是今天河南省濮阳市附近。但是这个卫国国君卫灵公并不信任孔子,只给了他一个没有实权的小官。孔子见自己不受重用,便离开卫国,准备去陈国,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但是在路过河南省睢县时,却被当地人拦住了,死活不让他们过去。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还走散了好几天,搞得孔子以为他遭遇了不幸。等到颜回找回来,孔子一边眼泪婆娑一边开玩笑说:“颜回呀,你跑哪去了?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也没大没小,回怼孔子说:“老师您还没死,弟子我哪敢先死呢?”

没办法,孔子只好又重新回到卫国。没想到,这次孔子传出了一个大绯闻,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话柄。什么话柄呢?就是咱们常说的“子见南子”——孔子跟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单独见了面。这让孔子一个很正派的弟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只好赌咒发誓,说,我要是跟南子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天打五雷轰,天打五雷轰!

据说孔子和南子见面的地方,就在如今河南省濮阳东南边的高城遗址。什么时候你要是去那里,还能看到宫殿遗留下的九层垒土。

见过南子以后,孔子的确得到了卫灵公的任用,但是慢慢孔子发现,这个卫灵公其实并不认可自己的思想,于是就又带着弟子们离开了,经过曹国、宋国、郑国——这几个国家都在今天的河南省。这期间孔子还与弟子走散了,在郑国都城的东门口像一条丧家狗一样傻傻地站了半天。我们要是去到河南省新郑市郊外,还能在郑韩故城遗址看到一座城门,据说那就是当年孔子和弟子们走散的地方。

最终孔子一行人来到了陈国。可惜不巧,陈国当时正发生祸乱,孔子只好再次返回卫国,后来又到了蔡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

在蔡国的时候,孔子一行抽空跑了一趟旁边的楚国,见到了大家都知道的成语“叶公好龙”里的叶公。这一见,让孔子对楚国刮目相看,觉得楚国并不是传说中的蛮夷嘛。正巧楚王也想见孔子,于是,刚回到蔡国的这一行人就又往楚国去,结果蔡国人担心他们去楚国当间谍,围住不让走,围了好些天,断了粮,差点儿饿死。

还要说孔老夫子乐观,弟子们都饿得不行了,而他老人家竟然还有心思拿出琴来弹奏了一曲,稳住了军心。如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有一座弦歌台,就是纪念孔子绝粮期间还能乐观弹琴而修建的。

危急关头,幸好有一个弟子带领楚国军队救下了孔子一行人,并把他们接到了楚国军营。但是孔子在楚国还是得不到重用,又回到了卫国。这次在卫国待的时间长,一共5年,然后叶落归根回到了鲁国,结束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生涯。这一年孔老夫子已经68岁了。

大家发现了吧,孔子的周游列国,大都是在咱们今天大河南一带来回转,在当时,这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这么小一块地方,孔子怎么转悠了十几年呢?因为他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好吃好喝,而是为了弘扬自己的思想。虽然到处碰壁,但孔子依然坚持着、乐观着,给后人留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遗产。

上面讲的故事,都在《孔子来了!——论语可以这样读》这本书里。这本书把那些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费劲的《论语》金句,都融在了孔子一生的故事里,让我们一下就感觉非常好理解了。如果你想让自己或者孩子在旅游时还能长见识,全面地了解孔子的一生,透彻地理解《论语》,我推荐这本下到七八岁、上到99都适合读的,非常精美、可以放到书架里收藏的布纹纸精装书——


 点击图片购买  

更多好书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歪歪兔有赞商城,超值优惠进行中!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赶快分享给小伙伴们,让孩子一同成长吧~~~

歪歪兔
歪歪兔童书,全球销量逾1亿册 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试试来这里找找答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