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沉寂许久的育儿群里不知谁说了一句:“孩子喜欢说谎怎么破?”一句话炸出了无数育儿路上钻研实践的老母亲:只要发现孩子说谎,家长立刻如临大敌——因为家长害怕孩子的撒谎行为会成为品性问题,必须不惜一切手段改变这种行为。家长们爱孩子的心当然没错。但家长们要明白一点,不同的说谎情况背后,对应着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不能让恐慌第一时间占据我们的心,也不能不加分析对所有情况“一视同仁”,否则容易既伤害了孩子也破坏了亲子关系。
实验发现,30%的儿童在两岁多开始出现撒谎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例会不断攀升。四岁时,大多数孩子都已经步入“撒谎者”行列了。虽然幼时的孩子会有撒谎行为,但是直到6岁,孩子都难以分清虚实,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是说了“假话”自己却不知道。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短视频:孩子在幼儿园带领下,集体参观自然博物馆。但是晚上回家以后,孩子却跟妈妈说,他在博物馆里喂了恐龙,还看到恐龙下蛋和便便了。妈妈本来不相信,还反复问了好几遍,但他都说真的和恐龙“亲密”互动了,还说的头头是道。满脑子问号的妈妈后来问了老师,这才知道,孩子描述的内容都是恐龙图片展里的内容——孩子把图片里的事情和真实世界的事情弄混了。一个“撒谎”引发的“乌龙事件”,很多同龄的孩子很多都有过类似情况。遇到此种情况,家长们无需担心,这个年纪的孩子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撒谎”也只是孩子无意识的行为。家长不用去拆穿孩子的谎言,只需帮助孩子理清思路,然后静静欣赏他们奇异的脑洞就好。7至8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分水岭,在《天生会撒谎》这本书中提到:如果孩子7岁以后依然爱说谎,说明TA的内心藏着深深的恐惧与不安。在学龄后依旧爱说谎的孩子背后,都是什么在推波助澜呢?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所以孩子做错事之后,为了逃避批评或者惩罚就选择说谎。比如,和其他小朋友发生肢体碰撞,如果承认自己先动手的,家长肯定就会惩罚他。有些小朋友发现,在和别人共处的过程中,有令人羡慕或者值得同情的生活经历往往更容易被关注。于是,就和其他小朋友吹嘘,自己在公园捡到500万交给警察叔叔,或者常常谎称自己容易生病等。不少孩子想要获得自己心仪的礼物或者权利,也会选择说谎来回应大人。小童很想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可妈妈说必须把今天学习的曲子弹十遍才可以。可外面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催促了,孩子就欺骗妈妈说已经完成了。孩子处在对任何事物刚认知时候,内心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当看到电视上或者大人撒谎,习惯性的选择模仿,“育儿”先得“育己”,在给孩子贴“说谎”标签前,大人就要自我反省下了,平时应该给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潜意识里的行为都有着父母的影子,想要孩子诚实,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对孩子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而不是欺骗敷衍。大人有时候也免不了犯错,即使面对孩子,也要做到勇敢承认。有效的沟通最能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与需要,时刻了解和关心孩子,分解孩子内心的不良情绪,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爱。给孩子订立切合实际的规则,而孩子也乐意接受,那么孩子也没有说谎的必要。很多孩子撒谎是为了发现真实的自我,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他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会通过让父母认为他们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试图让父母高兴。因此,家长要减少自己对孩子的干涉和控制,改变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愿望做事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正面的认可要比恐吓有用的多。赞许和鼓励更容易让孩子拥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责骂与惩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不能帮助孩子走向诚实,相反会把TA逼向编造更多的谎言。如果孩子认为诚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而不是担心承认撒谎后就会有不良的后果,他们会更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惩罚并不能将孩子的错误行为改正过来,罚得越厉害,孩子也越会说谎。《做最受欢迎的自己---歪歪兔社会交往系列图画书》中有一个小故事,叫《送给毛毛虫的歌》,是有关孩子撒谎的故事。如果家长们对孩子的撒谎行为,比较担心,可以带孩子读读这个故事,让孩子早点明白诚信的重要性,结果会远远胜过事后的责骂和教训。除了撒谎,孩子其实还会遇到很多的成长问题,新手爸妈们面对孩子们突如其来成长问题,时常不知所措。如果您也为孩子的成长问题苦恼,可以带孩子一起看看这套《做最受欢迎的自己---歪歪兔社会交往系列图画书》。
可以让孩子学会担当不逃避、合群不孤单、体谅不自我、虚心不自满、分享不小气、关爱不冷漠、助人不自私、感恩不抱怨、礼貌不粗鲁、诚信不撒谎。幅清新治愈的水彩画,轻松有趣的小故事,既能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能在2-6岁性格培养的关键期,成就孩子良好性格与健全人格,做最好的自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赶快把内容分享给伙伴们,让孩子一同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