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至今,思辨素养成为经常被提及的教育理念。
比起普通的听说读写,海淀牛娃的妈妈纷纷开始注重孩子思辨能力的培养。
但是怎么培养?读哪些书?什么引导方式合适?很多妈妈对此都很懵。
最合适的方式肯定是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在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顺势展开引导,既好接受又不会过度增加孩子负担!
这套《寓言来了!中国寓言里的思辨课》就是通过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中国经典寓言来讲思辨,简直达到了1+1>2的王炸效果!
而且特别令人惊喜的点是,在这套《中国寓言里的思辨课》上市前,我们在小红书征集了一些读者来试读,读者中不乏小学语文老师。
点此购买👇
试读完读者们很快给了反馈。尤其是几位语文老师,反馈中都提到了这套书对于他们思辨性阅读任务群的新课标授课要求很有帮助。而且这套书的内容、思维引导方式很适合帮孩子们培养思辨力,想在出版之后推荐给学生们。
为什么语文老师如此关注思辨?那得去看看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家长们知道鸡娃的超权威纲领是什么?是国家教委发布的各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作为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性、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评价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历来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陆续看到的一些动作,包括双减、考试科目设置、考题的变化等等,都源自它。拿语文来说,2000年之后,国家先共颁布了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2011版、2022版)。研究最新的2022版,我们会发现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新增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文从学科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新的课标出来之后,方方面面的改革都围绕着这个来进行了。比如,看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会发现题目中最常出现的是这几句话: 这考的是什么?是孩子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因为强调的是“你的认识和思考”“你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这就是新课标里增加的“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我们可以肯定,思辨在未来的中小学学习中一定会越来越重要。2024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让考生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古老的经典,那可多了,一时半会儿可怎么写。那我们打开思路,找个最熟悉的来写。《狐假虎威》的故事听过吧,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老虎抓住了狐狸,狐狸为了活命,骗老虎说自己是天帝派到凡间的代表,所有的动物都怕它。然后狐狸拉着老虎去林子里转了一圈,果然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当然,它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西汉刘向编撰的《战国策》。战国时期,楚国令尹昭奚恤手握重权,深得国君信任。魏国大臣江乙前来离间,机智地编了这么个故事。暗示昭奚恤借楚宣王的威风成就自己的权势,提醒楚宣王提防……江乙编这么个故事,就是为了在楚宣王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不管最后有没有成功,都是稳准狠。所以,一直以来《狐假虎威》的寓意,是用来讽刺和批判某些人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他人。狐狸就是个没真本事、狡猾、仗势欺人的反面形象。可是,站在狐狸的角度想一想,它有什么错呢?它只不过是想活下去。而且,这狐狸简直是个天才,在这么危急的时刻,它情绪稳定,三言两语让自己脱险,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学习的吗?我们看狐狸脱困的逻辑,它找了个比老虎还要厉害的天帝,先把老虎唬住了,紧接着它要想办法把它的谎言坐实。于是带老虎去森林里转了一圈,亲眼看着小动物被吓跑。你看这就是提出观点,然后证明观点。狐狸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借势的聪明是不是我们要学习的呢?在阅读的时候,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情节、人物等做多元解读,这是思辨性阅读的一种。那段时间各诸侯国打来打去,就催生了一个特殊人群——谋士。他们经常要去说服君王,为了让自己的“道理”通俗易懂,于是诸多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便诞生了。所以,寓言最早是用来说理的,天然就适合用来进行思辨训练。里面藏着很多思辨的点。培养孩子的思辨力就是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如何培养呢?比如,可以用辩论。都听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是战国时期楚国老臣庄辛讲给楚顷襄王听的,鼓励他重振旗鼓,只要立刻行动起来,什么时候都不晚。这个故事我们现在用得也特别多。当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亡羊补牢能鼓励人们别放弃。在原故事中,楚顷襄王的“补牢”有用,他的确重振国力,渡过了危机。但有的时候,“补牢”是没有效率的。这个故事里就藏着一个非常经典的辩题:亡羊补牢,到底晚不晚?从正方来说,想要证明亡羊补牢并不晚,可以从“补牢”带来的好处讲,强调补牢直接和间接的好处,比如防止问题恶化、获得经验,等等。那作为反方,如何证明“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呢?要论证“亡羊补牢”错过了补牢的最佳时机,就是晚了。补牢是在浪费人力物力,效率低,效果差。鼓吹亡羊补牢不晚还会让人放松警惕,等等。辩论是提升思辨力的好方法。因为你要从各个方面去论证你的观点,要有完整的逻辑链条,这也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这些寓言里的辩题能让孩子在思辨的过程中学会比较、质疑、推断、讨论、梳理观点、寻找证据、输出表达。《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听过吧?一位侍臣去为君王找千里马,好不容易找到一匹,结果马早死了,剩下一把骨头。这本来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故事,如果按照正常的思路,那就继续找呗,但侍臣最后做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举动——花钱把一堆没用的马骨买回去了。最后的结果是,买马骨的行为给自己打了个大广告,吸引真的千里马主动找上门来。这很像一个商业营销对不对?事实上,这里就涉及两种思维方式,继续找是“直线思维”,买马骨是“变通思维”。这在商业中经常会用到。比如有一个著名的“卖水”故事,也是用的变通思维。19 世纪中叶,一堆人去美国西部淘,因为人太多了,基本上很难淘到,而且被当地干燥气候折磨得够呛。一个去淘金的少年灵光一闪,不淘金了,开始卖水,没想到赚得盆满钵满。一条赛道眼看着走入死胡同,换个方式,没准就会柳暗花明。这就是变通思维,从原有的思维框框中跳出来,反其道而行之。中国古代寓言里有很多思想是完全可以用现代科学去分析的。比如,惊弓之鸟,利用了PTSD心理;掩耳盗铃其实是心理学里的达克效应;疑邻盗斧是心理投射;杯弓蛇影是心理暗示;纣为象箸是狄德罗效应……再比如,很多寓言故事里隐藏着逻辑学概念。不死之药里有二难推理;回生之术里有合成谬误;守株待兔里有轻率概括;棘刺母猴里有三段论;自相矛盾里有矛盾律;鲍君神里有虚假因果……以前,给孩子的寓言故事,只是单纯地讲故事,浅浅地解释一下寓意,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做人做事道理。我们这套寓言就不一样了。这套书精读了80篇经典中国寓言,详细了解其出处、原文、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作者思想、典籍著作等知识,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阅读积累。这套书还有80堂干货满满的思辨课。有经典辩题的辩论,有思维方式、心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写作表达、学习方法、做事方法、社交情商……涉及学生思辨阅读和表达的方方面面。孩子的思辨能力要从小培养,想要让孩子进入阅读思辨的大门,这套书绝对值得拥有!他们能通过这套书学习独立思考,看看什么是质疑、推论、创新,打开思路,学习更高阶的阅读和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