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自我修养:识别过度宣传之ABA行为干预

文摘   2024-12-13 07:17   美国  

1

粉红叮当 · 投稿


家长自我修

识别过度宣传之ABA行为干预


估计所有码字的都懂,写不出来硬挤的痛,犹如便秘、下奶,飞机场穿深V。。。难以言说。


不知何时,椰菜叫兽立下日更的flag,于是每日KPI成了他胸中大痔,行也胀,坐也痛,不可远观,只能亵玩。作为椰粉,本君不能坐视不管,这两日家长群里开车之余又聊起了ABA,可谓常聊常新,每次都能聊出新的思路、新的观点,识破新的谎言,故此本叮当略作整理,以为接济。


01

被夸大的ABA


一位老师掐着表,盯着蛙子数1、2、3……


另一位老师手举棒棒糖,引导娃子做“目标行为”……


还一位老师远远瞄着蛙子放声大哭,提醒大家要“忽视”……


这几幕,应该所有带娃去过主打行为疗法ABA技术的家长都再熟悉不过了。从蛙子交到特教老师手里,从建立个人档案起,老师就会向家长询问娃子的“强化物”是什么?


是啊,啥是强化物呢,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啥叫强化,强化的是什么?然后,什么叫正负,什么叫惩罚,什么叫消退。。。


查了下心理学中应用行为分析定义:强化物就是那些能够提高特定反应的可能性,或使特定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任何事物或事件。进而,强化物的细分、使用原则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和教程,在此不做细数。而ABA何以成为孤独症行为干预的挑大梁者,前后故事椰菜君公众号已做了很详尽的细数,大家可查。


叮当有幸参加过多年前一次“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X届学术年会暨问题行为管理与社交技能培训工作坊”,大咖林立,彼时孤独症干预领域各山头还未完全确立,但城头大王旗已经高举,南北中大神均已落座。三天工作坊听下来,ABA理论可基本掌握,当然,任何学习都需要智力够。笔者看到,工作坊更大的目的是宣传让更多人报名BCBA培训。


在叮当看来,ABA只有两件事,第一,找出行为动机,第二,给予不同的强化方式以导向目标行为。


把握要领如下:


  • 强化——跟在好的行为后,

  • 惩罚与消退——跟在“坏”的行为后

  • 正——增加或给予

  • 负——减少或撤销


叉乘组合四个即是:


  • 正强化:增加喜欢的刺激,如:小明在商场很听话,给买糖(换成人刺激亦可)

  • 正惩罚:给予不喜欢的刺激,如:小明在商场哭闹,打一顿

  • 负强化:撤销不喜欢的刺激,如:小明在商场很听话,回家不用写作业了(换成人刺激亦可)

  • 负惩罚(消退):撤销喜欢的刺激,如:小明在商场哭闹,说好买的糖不买了


而行为动机需要一定观察和分析,除自我刺激的判定和引发原因不好找,也最难消除外,其余几点,稍微用心家长都可掌握。


时隔多年,ABA理论没有任何发展进步,甚至因为从业者水平良莠不齐,出现了实践僵化和应用的倒退。ABA作为很多孤独症“干预”机构的开门板斧,从家长反映来看,槽点太多。


叮当对ABA的态度是:客观看待,ABA可用,但不能滥用。对于功能较低的蛙,行为问题比较初级的情况,ABA可用,要也要善巧的用。对功能高的孩子,特别是高级的行为动机,ABA慎用,事实实操中,一定有很多特教老师发现,在相当多的处境下,ABA是根本无从上手的,甚至出现很多“干预坏了”的案例。


下面讲讲为什么会这样。


02

ABA的天然死穴,被忽视的自由意志


前面已经说过,ABA是研究人的行为的,这就预置了一个前提——行为是“心”之活动的体现。也就是——行为反映人的心理活动。行为干预的目标,是把“问题行为”干预成为“目标行为”。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符合他人的预期,那么这会带来什么?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礼尚往来”,相关成语还有“诱掖奖劝”“明察秋毫,奖惩分明”“惩一儆百”“信赏必罚”……其实就是简单的行为互动准则。


下面请将目光越过机构,来到普通幼儿园、小学,公司里、家庭中、大街上……你会看到这些互动法则,不止老师们每天都在用,老板、家人、甚至路人,几乎是人人都会用,人人都在用,“迟到—扣钱” 是不是?“作妖—不理”是不是?只不过,人们把这个称为——人之常情,视作基本的行为法则。


ABA之所以被特教机构拿来当看家本领,一是谱系孩子行为比较极端,二是一些行为有隐蔽性,新手家长很可能无处下手或处理不好,就被机构讳莫如深了,实则只要肯稍微动脑,ABA没有不会的。


这些行为法则,本质上是人类互动的基石,是每个人成长中逐渐习得的社会规则。它们不仅仅是行为的简单刺激和反应,更应体现个体与他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ABA毫无秘密可言,人人可用。把它宣传成“疗法”、“神秘武器”,高额收费,这不是ABA的原罪。ABA本身无罪,但ABA有其致命处,那就是它的预置前提——行为是心的显现,行为反映人的心理活动。行为,真的可以说明一切吗?


中国古代有两则故事(且不考其真伪):晋文公为请介子推当官,放火烧绵山,想逼出介子推,不想子推与母烧死山中,“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这也是寒食节的由来。


另一个是,伯夷叔齐耻武王,义不食周粟,先采薇后绝食,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


按照ABA的理论,那这几个人没法干预了——不要说想看电视、吃糖,不想写作业——这几个,连人最起码的吃本能、乃至生命,都放弃了,没有强化物了。你怎么干预?


再举一个眼前的例子,椰叫兽本人,无机构、无课程、无广告,所知所想倾囊相授分毫不取,每一篇千字小文,必有后面的万字研究思考,每一声打假口号,后面跟的是N多被动了利益的人的恶言诅咒。日更数年(具体多久不知道),一无利益,试问,这个“刻板行为”,你如何干预?


所以,这世界上就不存在能够越过人本身而威力无边的ABA。ABA是把人的意志矮化,强调了人被“强化物”这种外力驱动的意志薄弱面。说白了,ABA就是在找你个人意志的bug,你有bug存在才会被ABA。


你想要好吃的or洋娃娃吗?想要你就要做对目标行为——“我要行为”的ABA;


不想做作业故意磨蹭哭闹吗?盯牢目标逃避不成——“逃避行为”的ABA;


想引人注意故意赖地上?忽视你直至消退——“求关注行为”的ABA。。。


ABA就是在找人的bug,越低级的bug越容易被“干预”,但人心之深,深不可测,此间bug如何找?圣人无暇,这bug又如何找?试想,一个低级干预者能否找出圣人的bug?


这就是ABA的“死穴”,一个人无法干预比他更“高级”的人。或许,可以在意志的薄弱处,在圣人留下的后门看到微光,就这一点而言,人人皆可被干预。叫兽说,请干预老夫,用N子。


所以,要客观看待ABA,它非秘密武器,人人可用,它更非万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和教育中只有ABA,那你很可能培养出一个非利不起早,没有内驱力,全靠强化物没有自我的傻蛙子。


有机构老师会说:ABA的强化物可以是精神上的啊,比如表扬、考试第一名等等。


但,请记住:只要是动用“强化物”概念,就必然强调了行动的目标只是为了强化,必然是把人心给外置了。说回教育,越高级的孩子,越要慎用ABA,甚至反ABA。人心,看重的是内在的深度与广度,这远非一个外人借助个体当下的行为而能给予“强化物”的,伟大的内驱力不是应用行为分析给出来的。


真正使人成长、使人独立,使人成为“大写的人”的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发展自由意志才是孩子成长为人的唯一内核,可以战胜苦难、诱惑,走向自我完善的强大内核。


03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应该知道带孩子(不止谱系,而是一切孩子),可以始于ABA:展示给孩子一个行为的态度,做好的行为师范:奖惩分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但更要高于ABA,这是教会孩子做人要懂得行为背后的道理:人不是动物,人无需外人强化,ABA是人发现的规律,但是如果人逃脱不出自己发现的规律,就真的只是动物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里,提到过对于理性的思考,人饿了吃米饭还是面条,是经过他的自由选择的,人有的是:自我。而驴饿了,吃干草还是鲜草,是随机选择(自然选择),驴有的是:自然,而不是自我。


任何一个动物,在放火烧山时都会逃离火场,都会在饥饿时觅食谋生。如果动物能够杀生取义,舍命成仁,你反而会觉得见了鬼了。


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敬畏和惊叹就越是与日俱增,这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所有一切,都是人之所以为人之独有。而这些思考,唯有学习才能获得。这就是我们读历史、我们学习哲学、科学,学习一切能让我们摆脱盲从、蒙昧的原因。这也是我们不上当受骗,不助长“利用ABA实则背后点钞票的人”之罪的起点。


所以,干预蛙子,从干预自己开始吧。多看书,多思考,多交流,多看几篇清醒的文章,与智者交友,远离负能量。人生苦短,也苦长,不长不短,足以让我们看到蛙子的进步成长,也足以让我们在有生之年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共勉!

椰菜椰
自闭症避坑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