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的科學(廿四·吸濕與乾燥)

文摘   2024-08-23 19:03   中国澳门  

建築物材料為何失效?


本小節分為三個部分:

1 力 

2 熱

3 水

  3.1 水:水是什麼?

  3.2 蒸氣形式的水

  3.3 冷凝、蒸發、飽和及相對濕度

  3.4 什麼是透氣性材料?

  3.5 液態水

  3.6 毛細管現象

  3.7 吸濕與乾燥


3.7 吸濕與乾燥


吸濕性材料


大多數透過性材料都會自發吸收潮濕空氣。它們叫「吸濕性材料」,因為它們內部的孔洞有不少降低氣壓的因素,吸引了更多水蒸氣進入。這些因素有多種。比如洞壁的冷凝,降低了局部的相對濕度。孔洞彎曲複雜,具有許多「斷頭路」,或者表面粗糙之處,最容易吸引水氣冷凝。另一類因素是化學物質的誘導:內部有可溶鹽,會吸引水分子進行結合,形成水合晶體。


附著在材料內部孔洞的水分子,有相互吸引的傾向,逐步地,在洞中貼附起一層水膜。如開爾文勳爵所說,內彎曲程度越大,其上氣壓越小。因此,洞壁水膜源源不斷吸引水分子,直到填滿孔洞,或流淌至旁邊的洞中。


液壓對牆體的破壞


水充滿孔洞,材料中原有的空氣被封堵在內。最終平衡的時候,水帶來的液壓與內部空氣產生的壓強持平。這些空氣局部被壓縮,會產生更高的氣壓。


一旦有溫濕度變化,氣壓驅使水從材料重新退出,也可能衝破薄弱的位置逸出。在牆體中,水從側面、下面進入較多,內部氣體順勢往上流動。局部也可能帶動水分的上升。如果牆體表面被封堵住——比如水泥、塑膠等等,那麼水和空氣就會沿著牆體上升。直到向上動力不足,向側面的壓力增加,產生內部的破裂,或者外部的空鼓和剝落。所以說,即使無關鹽分,透過性材料也可能純因為水氣的運動而損壞。


用現代的封閉性材料加在傳統的透過性材料表面,不消數月,就會看到水的威力。


蒸發


蒸發的過程——水分子從液態變成氣態——是每一個飽和吸水的材料持續發生的狀況。當一個材料吸水比較多,它的水分就不斷蒸發,當完全飽和,那麼蒸發速率也達到最快。蒸發去一部分水的同時,它又會繼續吸取水分。


如果一個穩定的環境下,存在一個吸水性材料,那麼他和附近的空氣就會不斷地有蒸發-吸水的循環。直到空氣當中的濕度與材料的吸水程度達到平衡。這個平衡,要直到外界進入新的水分,或者改變溫度等等條件,才會被打破。


我們都知道,影響蒸發的條件,除了溫度差和濕度差之外,還有物體表面空氣流通的速度。風吹過帶來的能量很大,非常有利於改變濕潤物體表面的蒸氣壓,促進液體蒸發。在理想狀態下,四倍的空氣速度可以帶來兩倍的乾燥速度。


透過性材料的乾燥過程


透過性材料的濕潤過程,包括宏觀和微觀的狀況,我們已經簡單介紹。不過它的乾燥過程並不是簡單相反,甚至有點複雜。讓材料乾燥要比讓材料濕潤困難得多。一種材料濕潤和乾燥之間的速度的差異,稱為「遲滯」,它與所處環境、材料本身的性質、進出溶液的性質都有關係。


乾燥的過程,意味著水分子從材料當中跑到外面的空氣當中。要達到這個目的,使其乾燥的驅動力需要抵抗之前所提到的各種讓材料濕潤的驅動力。物體表面的濕潤空氣的濕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吹過的氣流。


結合我們之前講過的透過性材料的內部結構,以及他濕潤的過程,我們可以把他的乾燥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蒸發的主要是接近表面的液態水。這些水變成氣態的速度非常快,直接進入外部的空氣,並且被氣流帶走。


第二階段。表面的液態水接近枯竭,內部的水道斷開,內部殘餘的液態水只能靠先變成水蒸氣,再通過孔洞抵達表面。由於這種情況下,外部的氣流對內部環境很難促進,所以過程特別慢。


在這個乾燥過程的規律下,也就是說,很多透過性的材料在表面迅速乾燥之後,它的內部還會更長時間地保持濕潤。如果不是人為的進行乾濕循環實驗,加極度的高溫,其中的水分可能永遠也不會完全乾燥。如果想讓水分盡量地被去除,那就要讓第一階段盡量地延長。讓內部的水道保持連接,這樣深處的水,也可以抵達表面再蒸發。


在很多歷史建築上,這個性能會讓我們感受到奇妙之處。在濕潤的牆壁突然被曝曬乾燥之後,過一段時間,它又會重新變得冰涼濕潤,那是因為內部的水分又在慢慢地往外流淌。這一性能也是非常好的環境緩衝性能。


(本章結束。下一章:建築與環境的互動

StudioGloire
一個很無聊的公眾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