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的科學(八·屈服與斷裂)

文摘   2024-08-07 19:00   中国澳门  

能量與材料的相互作用


本小節分為六個部分:

1 機械能與材料:彈性與強度

2 機械能與材料:屈服與斷裂

3 材料力學特性小結

4 熱能與材料

化學能與材料

6 聲能與材料


2 機械能與材料:屈服與斷裂


我們說材料會「失效」,也就是說它被大力弄壞掉。壞的過程一般分成兩階段。當外力使材料產生了永久、不可恢復的形變,我們把它叫做「屈服」。又當外力使材料在某個點斷開,我們把它叫做「斷裂」。


以下我們以抗拉過程為例說說:


屈服


當一個力加在材料上,增大的時候,材料會逐漸地發生「彈性形變」。這個階段,如果撤走外力,它還是會回到原來的樣子。而材料總有一個忍受的極限,我們叫做「屈服點」,用的力過了這個點,就算撤去,材料也不會恢復了。但過了這個點之後,材料尚未至於失效,而是進入「塑性形變」階段,會被拉得更長。


斷裂


在被拉長的過程當中,材料會產生裂縫,最終裂縫延伸成面,使其完全斷裂。一旦材料斷裂,也就意味著它的力學貢獻終結了。


一般來說,裂紋會垂直於拉力方向產生。但在不同材料當中表現都不一樣:材料是韌還是脆?晶體或非晶體?如在晶體材料中,裂縫會沿著晶粒晶界走向生長。在玻璃類的非晶態材料中,一些複雜機理,至今還難以搞懂。


多數的材料,在受力的過程當中會依次度過「屈服」-「斷裂」過程。同一種材料在不同的測試條件(如溫度)下會有差別。一種材料如果迅速斷裂,我們叫他「脆性材料」。一種材料如果屈服後尚能堅持一會兒再斷裂,我們叫他「韌性材料」。同樣的元素,生產工藝不一樣,形成的微觀結構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性質——比如鑄鐵更脆,但鍛鐵更韌。


脆性斷裂


脆性的材料,在一開始受力的時候變形比較小,一旦受力增加到接近斷裂,它的裂紋會迅速增長至斷裂。


脆性材料的失效,很大程度由它的晶體/非晶體結構決定。在晶態材料上,拉力會直接使晶體的介面分離。在非晶態材料,比如玻璃,斷裂面會呈現一個個小小的弧形面,叫做「貝殼狀斷裂」。我們的祖先在舊石器時代,就經常能在打黑曜石器的時候看到這一現象。


韌性斷裂


在韌性材料受到拉力的時候,它會先屈服,然後經過一段塑性的變化,最後才完全斷開。我們不能說某裂縫導致斷裂,因為在拉伸的過程當中,它的最弱的地方變得越來越細,受到的力就會成倍增加,最終就在最弱的地方,徹底斷開。在這個塑性形變途中,如將力撤去,材料也不會彈回去,也不會斷成兩份,而是保持當下的形狀。


使得一種材料失效的最大應力,叫做「斷裂強度」或者「破壞強度」。在實驗室裡面用萬能力學測試機對標準的樣品做測試,可以得到一條「應力-應變」曲線。數據範圍就是從零到斷裂。再稍加計算,就能得到我們需要的多個實用的數據。


我們常說屈服是一個不好的品格——但是這個過程當中,他們阻擋(吸收)了巨大的能量,有時甚至能夠使自身拉長兩倍或以上。這在建築材料當中,可是一種重要的性能。


一個材料的韌性越好,它的裂紋生長至「臨界裂紋長度」時吸收的能量就越多。有一些材料的彈性非常好,但是臨界裂紋長度非常短。比如彈簧鋼,雖然它在受力的時候可以變形很大並且能恢復,但只要它有一點點的裂紋,就會迅速斷掉。另外有一些材料,就算產生了很長的裂紋,還依然能受力,不斷裂。


材料的臨界裂紋長度可以用來解釋金屬疲勞和加工硬化。根據格里菲斯在1920年提出的理論,所有材料都會在工作當中,累積微觀的裂紋。這些微小的應力在物體內部殘留——直到某一個時刻突然完全斷裂。


希望大家別把自己繃太緊喲!



StudioGloire
一個很無聊的公眾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