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中山大學門前
攝於2024年11月9日百年校慶日
在中山大學做個路人
文/馮小漠
今年是中山大學的百年校慶,路過廣州的南校園門前,車水馬龍,校友魚貫。我經常路過這裏,也有好多次從此進入校園。不過總而言之我還是路人,因為沒有真正在此就讀或者工作過。
如果需要攀附一下,那麼只能搬出先祖父。他是中山大學的畢業生。他在20世紀40年代末入讀,經歷政權更迭,到50年代中才完成學業,取得文憑。我和中大的資深校友戚記提起此事時,他敏感地反問,尊祖父入讀的是哪所大學?因為現在的「中大本部」即南校園,是1952年後合併嶺南大學而成。祖父讀的是機械工程,上學時估計是在廣州東郊,也就是今天華南理工大學的校園。
祖父沒有和我提起過他年輕的經歷,我只是從他留下的文獻略知一二。聽說有次去參加校友活動(2000年代初),堅持穿一身正裝,從佛山坐公交車到廣州。路上被小偷割了錢袋,有點狼狽。
中山大學的校史頗為複雜。今年年初開始,我和朋友合作組織一系列的研學活動,主題是黃埔百年。因為1924年孫中山先生發起了重要的變革,誕生了廣東大學和陸軍軍官學校。軍校即黃埔軍校,廣東大學在後來改名,是紀念中山先生之故。
只說中山大學的校址。今天的南校園,可以追溯到1888年的格致,後來的嶺南大學,而嶺大後來又併入香港崇基,即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部分。而後,香港又復辦嶺大。所以,如果你站在這個校園的紅牆綠瓦中,要惦念哪個學校,全憑自己的想像力。
而校慶的標語也自然難以擬寫。路牌上寫的是紀念孫中山先生創辦中山大學100週年,也算勉強合理,但孫先生畢竟是沒見過中山大學,他那時候只叫廣東大學。
我曾經和一個廣州的女孩,是網友,相識。她家住在鷺江,我初次與她見面時,是幫她買了一套郭敬明的書。她把書放回家之後,我們說在附近走一走。黃昏之後,居然就走進了中山大學校園,那是2011年,大家只有劣質的手機,也沒有門禁這個概念。
第一次走過中大牌坊
2011年
校園裡昏暗,帶著四月的潮濕的微風。深紅色的牆,反映著燈光。看不到遠處,只有樹林,中間有像是奮力朝天空舞動的漆黑樹幹。我們穿過校園一直往北,走到了江邊的牌坊。江邊的風吹動無數纏綿的身影,對面是燈光勾勒的音樂廳。
曾經我還是抱有考中山大學的想法,因為這裡是廣東人心目中的最高學府。它和我們的文化融為一體,他建構了我們的自信。這麼說,沒有人是一個路人。
中考的時候成績比我想像中的好,但是沒有去省實驗中學,要不然也算是中大「附中」校友。高考的時候成績就沒那麼好了,也上不了中山大學,只去了南科大。
求學期間承蒙不少中山大學老師和校友的提攜,春風化雨,感愧萬端。昨天路過南校門,有幾位相熟的好友問我要不要進去玩玩。我想想還是做個路人吧。不過我再往南走了一段路,去看看一位恩師的故居,就如我以往拜訪他一樣。他的小房子似乎還沒有新的住戶。也不知道他的家人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