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去云南元谋的土林旅游过,印象深刻,这次来画一下。
先铺底色,素材不是自己的旅游照片,网上找的。
在大色块上添加一些深色或者浅色的小色块,初步的细节感就有了,画框是用的旧画,之前画的一幅夜景,颜色砂得不干净,铺了底色之后还能够看出来一些痕迹,开始细化之后慢慢就看不出了。
进一步增加细节感,浅处添加更亮的颜色,深处添加更暗的颜色,细节感就更丰富起来了,这样就要慢一些了,一个小时只处理了左上一小块。
现在觉得感觉不太对,和印象中的土林有点不一样,印象中土林的色彩很浓郁,两种土质,深的是土红色,在暗处时红得很深,浅的是沙黄色,在亮处时是金黄色的,耀眼,画面上不是这个感觉。
调整了一下,好一点了,但还是和心中的印象差别有点大,干脆甩开素材来画,使劲往印象中的模样去凑。
亮处的颜色我用了柠檬黄作为主色,加了一些朱红,印象中那些沙黄色的泥土还是有点泛红的,阳光下并不是真正的金黄色。
另外还有一个强烈的印象,那就是由于土林是雨水径向冲刷造成的,所以许多轮廓边缘都非常锐利,有特别清晰的边缘线,像刀子刻出来的,所以用勾线笔把一些轮廓线描画得非常清晰,没有一点含糊过渡。
一个小时只处理好了左下这一块,已经有点印象中的感觉了。
中间上部的暗处主要是加了红色,直接朱红色叠加的,这时前面画的底色已经干了,算是半透明覆盖,之前的底色能够透上来一些,所以并不担心用纯色叠加颜色会太艳。
中间的下部和左边是一样的处理方法,锐利耀眼的感觉有了。
另外一些局部亮色加上去,以及把边缘线画清晰干脆一点,看上去效果就比较满意了。
我的单反相机早已过时,也没有打算再买,是用手机拍照的,手机上的照相软件比较智能,智能化软件有一个毛病,就是自作聪明,它大概觉得我整个画面颜色太暖了,自作主张地做了些处理,让画面冷暖平衡了一点,结果颜色就怪模怪样的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勉强调整到实际看上去的效果。
人工智能适合想要偷懒的时候,如果想要足够的自由度和掌控力,来达成自己想要的效果,人工智能就变成讨厌鬼了。
最后的画面是这个样子的,实体画面看着比照片还要略微好一点,我自己的感觉。
这幅画30x40厘米,居然用掉了八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