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石门颂》

文摘   2024-11-12 19:42   四川  

      临摹一下石门颂,这是我临摹的第十一个隶书碑刻。

      这次是实临,尽可能地去临像一点。

      石门颂的笔划很细,但整体看不像礼器碑那样显得特别纤细,大概是因为石门颂的笔划粗细比较一致,不像礼器碑那样有粗有细,有一些特别纤细的笔划。

      这种粗细基本一致的感觉有点特别,有点像在写篆书,或者像是在写硬笔书法。

      有好多字不认识,第二个字就不认识,是川字吗?可是后面有两个川字都不是这么写的,也没去查,不太在乎那是什么字,反正以后自运时也不会这么写,现在是为了学习笔法和结体特色,不认识的字只要看得清楚就都临写下来,看不清的就不写。

      听说过一个书法圈里师古派和创新派的笑话,两个书法家在吵架,一个说“你写了几十年的字,哪一个字是古人的?”,另一个反唇相讥“你也写了几十年,哪一个字是自己的?”

      感觉两人的想法都比较极端,师古和创新,为什么要做选择题?

      每一个字都是古人的,带有古味,每一个字又都是自己的,有自己的特色,我觉得这才是练书法应该追求的境界吧?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个字完全是古人的,也没有一个字完全是自己的了。

      实临的时候,就是在师古,向古人学习,那就要尽可能写像,写出古人的味道,至于能不能完全做到,那是另外一码事。

      写得像并不容易,比如这一页里的骑字,最后一笔就写坏了,除开这种明显的失误以外,多数时候没有写像的是一些微妙的曲线笔划,比如确字,右边角字两边往外撇的两笔,原碑中其实是竖着写了一半才开始弯曲的,我没有模仿到位。

      石门颂笔划很细,起笔多是圆笔,起收笔感觉都不太难,那就重点练习曲线吧。

      石门颂是摩崖石刻,想必是把工匠用绳子吊在崖边刻出来的,这么费劲的姿势自然做不到很精致,我的意思是,石门颂的有些特点,是由刊刻方式造成的,并非书写者有意为之,而很多喜欢石门颂的人,好像喜欢的恰恰就是这一点。

      所谓的金石味,一部分是磨损和风化等自然原因造成的,一部分则是刻工使用的工具造成的,总之都不是毛笔书写本身的特点,而喜欢金石味的人却会用毛笔去模仿这种非毛笔造成的效果,说实话我觉得有点别扭。

      我在临写的时候,会努力去想这些字本来的样子,也就是最初用毛笔写出来,还没有刻到石头上的样子,所以我临写的碑刻,应该是没有多少金石味的,至少不会很突出。


自在的书斋
我是自在,这里有我的书法、绘画以及文章展示,谢谢您分享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