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玩隶书选字意临,这次是选的张迁碑中的字,刚好选够一篇。
既然是意临,肯定会有变化,不是正宗的张迁碑了,但仍然可以看出来有张迁碑味道。
张迁碑和曹全碑风格上近乎于两个极端:曹全碑精巧、秀美、飘逸,张迁碑粗犷、刚硬、方正。
意临的时候,我自觉不自觉地往精巧方向偏了一点,主要是笔划粗细方面一些缺缺丫丫的变化,被我拉得平滑了,这个不用太刻意,只要不去特意模仿就行了,比如上面的高字,原碑看上去长横像是两笔写出的,一笔越写越细,到中间另起一笔越写越粗,我是一笔写出,先越写越细,到中间转而越写越粗,这样就平滑很多。
方头起笔时,我写不出明显的方角,就没有那么刚硬了。
所以,即使没有很刻意改变,我临写的张迁碑也有点向曹全碑靠近。
但即使如此,这里临写的张迁碑,还是和曹全碑差别很大。
现在我是在收集字样,收集好各个碑刻的字样以后,就会试着融合,但现在看来融合这一步可能非常难,孔庙三碑混搭着放一起,估计看不出来,但如果把曹全碑的字和张迁碑的字混搭在一起,想必是一目了然吧,不太可能蒙混过关的。
管他呢,走着瞧吧,有想法就要去做,做了可能不成功,也可能成功,不做就只是一时间的空想而已。
我发现不管喜欢程度的差别,每一个经典碑刻中,都一定会有我很喜欢的字,只是多与少的不同,比如上面的勋、考、焉,我都挺喜欢的。
多字写坏掉了,原因是纸的那个位置有折痕,忘记抚平了。
选字的时候,有点向低频字倾斜,只要不觉得难看,都会收进来,这样可以增加收集的不同的字的字数,比如上面的昆字,一般不容易遇到。
张迁碑的刚硬感,一个来自方笔带角,显得很锐利,二个是来自横笔,很直,很少的横笔有弧度,像木块似的硬邦邦的,上面的字中就只有垂、干和棠里有带弧度的横笔。
如果在张迁碑的字里,把一部分横笔改成带一点弧度,一点点就好,或许比较容易和其他碑刻的字融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