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4项课题获2024年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立项

文摘   2024-12-14 08:01   上海  


近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本年度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立项结果,我院姜博博士主持的“沪语自媒体短视频的话语实践与上海城市文化认同构建研究”、李欢博士主持的“数字记忆视野下网络信息稳定延续的法律保障研究”、蔡丰喆博士主持的“在沪英文报刊与中国法治近代化的国际传播(1900—1937)”和吴申伦博士主持的“智媒时代垂直领域出版价值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荣获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青年课题资助。


姜博:“沪语自媒体短视频的话语实践与上海城市文化认同构建研究”

【项目简介】

城市文化认同即城市居民通过共同的生活经历、文化习俗、语言符号等因素形成的共同体意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城市之一,增强城市居民归属感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讲好上海故事以提升城市叙事力及国际传播力,事关上海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新媒体时代,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更加依赖于大众参与的文化实践。其中,方言类自媒体短视频作品发挥着衔接个人情感与城市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作用。本课题从沪语自媒体短视频的话语实践入手,聚焦短视频媒介经由方言话语赋予城市文化认同的传播策略,致力于为提升上海文化软实力、推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添砖加瓦。


李欢:“数字记忆视野下网络信息稳定延续的法律保障研究”

【项目简介】

早期理论界普遍认为,数字媒介的应用让我们迎来了一个全面记忆的时代,遗忘已经变成了例外,而记忆却成了常态。但客观来看,数字记忆并未像想象中的那样稳固,网络信息的脆弱性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网络信息的存续不仅是个人记忆的传递,也是社会文化延续的一部分,如何从制度层面化解这种脆弱性以延续社会记忆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围绕提升网络信息稳定性的规范目标,课题拟从“用户赋权”与“社会参与”两个维度出发,就网络信息稳定延续的制度方案展开探讨。


蔡丰喆:“在沪英文报刊与中国法治近代化的国际传播(1900—1937)”

【项目简介】

晚清以降,以“文明等级论”为基础的欧洲国际法秩序制约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曾经先进的中国形象也随之逆转。列强在沪创办的英文报刊在此中推波助澜,宣称中国没有符合所谓“文明国家”标准的法律制度来维护西方在华权益,这种话语实践为列强分离管辖与主权、将中国拖入由其规约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并推行治外法权提供了合法性辩护。为改变在国际上的被动地位,撤废治外法权,中国积极推进法治近代化。与此同时,知识分子通过投稿、参股、创办在沪英文报刊开展法治国际传播行动,以上海为枢纽辐射全球舆论场,宣传中国法治近代化的成就,重新定义中国的“文明等级”,为修约谈判提供舆论奥援。因此,考察在沪英文报刊与中国法治近代化国际传播的关系,有助于全面了解媒介参与法治建设的国际舆论引导、进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历史经验,为当下塑造“法治中国”域外形象、增强国际公信力提供参考与借鉴。


吴申伦:“智媒时代垂直领域出版价值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

【项目简介】

智媒时代背景下,信息生成源与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出版行业却陷入“图书的不可替代性削弱”困境,出版学则面临“同质化”“空心化”和“边缘化”问题,不仅引发国内学者发出了对学科元问题“出版性”的追问,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也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垂直化”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垂直领域出版是以专业过程或方式向特定读者需求提供受加工且高度对应的知识,具体表现为信息资源、编校加工、分发渠道、目标用户等要素的细分或是专有。课题试图基于出版者对于知识生产传播的独特价值,构建面向垂直领域的出版活动与价值链理论,在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行业发展与转型的路径,以及其融合作为地方政府和国家顶层设计的多角度方法。



本年度,我院教师已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1项。本次公布的上海哲社规划课题新闻学立项结果中,我院立项数位居全市第一,充分彰显了我院教师优异的科研实力,有力提升了我院新闻传播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供稿|许   洁

编辑|张言秀

责编|芥   末

华政传播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