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10月19日,文化法学与网络信息内容法治高端论坛暨第八届“东方传播法”学术论坛在上海松江圆满召开。
本次论坛由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协办。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法制新闻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法学会文化法学研究会为论坛举办提供学术指导。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媒体数据研究院院长孙祥飞副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以及律所近60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服务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网络传播与依法保障权利、网络舆论生态与依法治理、文化安全与网络信息治理、网络治理与平台责任等主旨议题,以前沿对话、主旨报告、与谈及点评等形式作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以期促进传媒、法治、文化交融交叉,科研、服务与学界、业界交互赋能。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传播渐趋数字化,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愈发依赖作为媒介载体的网络信息内容,如何有效治理网络信息内容,继而推动中华文化在互联网场域的良性传播与传承,成为新闻传播学、法学等学科乃至多学科高度关注的议题。华东政法大学工会主席、原党委副书记唐波教授表示,“东方传播法”学术论坛深度聚焦文化法学与网络信息内容法治的专业领域,全力构筑高校高质量服务国家文化安全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学术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使命共同体。
数字化社会持续演进,人工智能迭代进展,传播生态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曾经行之有效的规范传媒业有序发展的法规和能力,正在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作为致力于新闻传播法规的研究者,我们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在未来的研究中间努力探寻化解时代困境的科学路径,为传媒有序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学术贡献。”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理平教授认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持续进展和人工智能对社会生活的深度介入,有两大现象需要关注,其一是经验感知退场,无感生成时代已经到来;其二是人工智能深度进入生命进程,主体的自主性意识正在持续削减。
上海市法学会文化法学研究会会长李清伟表示,文化法学作为新兴学科,对网络信息内容传播如何规制已经成为现实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网络信息法治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处理网络信息传播内容监管与传播自由之间的恰当关系,以及文化传播法的立法难题等亟待解决。文化法学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法学也需要关注文化创意、传统文化保护、红色文化弘扬等未来面向问题。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邱文宇律师认为,中国的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正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律体系的有机融合之路,面对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强文化法治和互联网信息内容法治之间的沟通对话,推进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对于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是重要且是必要的。
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连续8年来持续举办“东方传播法”学术论坛,致力于推动传播与法学交叉领域研究。院长范玉吉教授表示,本次论坛为中国的文化法治和网络信息内容法治的理论和实践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构建清朗网络环境、网络空间健康运行、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等具有重要意义。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将进一步聚焦文化法学领域,为推进文化法学科建设和网络信息内容治理贡献具有华政底蕴的智慧表达。
当天上午,论坛以“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推进网络文化法治现代化”和“加强网络空间法治,服务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先后开展了前沿对话。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网络传播与依法保障权利”“网络舆论生态与依法治理”“文化安全与网络信息治理”“网络治理与平台责任”等四个主题进行了论文报告及与谈研讨。
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彭桂兵教授在主持论坛闭幕式时表示,本次论坛既是文化法学前沿论坛,也是“东方传播法”学术论坛的再发力、再提升、再突破。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传播法学学科携手各界共同搭建学术平台,推动学术思想交流碰撞,推动文化、传播与法学交叉领域研究深入融合,在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文字|王为民
编辑|张言秀
责编|芥 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