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心理补偿文化与产业应用

文摘   2024-11-05 16:01   上海  


10月28日下午,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实践系列讲座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心理补偿文化与产业应用”在松江校区集英楼B204举行。本次讲座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汪帅受邀主讲,韬奋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系主任郭青青老师担任主持人。韬奋新闻传播学院部分本科生与硕士生共同参与。

 

此次讲座探讨了人们在面对压力等负面遭遇时,如何通过心理补偿行为来缓解不适感,这些行为最终逐渐形成了一种心理补偿的社会文化。讲座中,王汪帅老师还通过自己的两项研究,分别从竞争压力和权力感缺失的角度,探讨心理补偿的常见形式以及文化产业如何把握补偿文化盛行的契机。



1

心理补偿的常见形式

王汪帅老师首先介绍了心理补偿的几种常见形式,包括直接解决、象征性自我完成、脱离、逃避和流动补偿。他通过“差生文具多”例子,阐释了这些补偿策略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直接解决是指直接面对问题,而象征性自我完成则是通过提升自己在某一象征性领域的能力来补偿自我价值。脱离是指避免与特定领域的接触,逃避则是通过转向其他活动来暂时忘记问题。流动补偿是指在另一个领域寻求补偿,如通过外貌来补偿智力上的不足。


2

竞争压力与心理补偿

接着,王汪帅老师从竞争压力的角度探讨了心理补偿行为。他将竞争压力分为竞争结果压力竞争过程压力,并提出这两种压力分别导致了内卷(流动补偿)和躺平(逃避补偿)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内卷效应是指在强烈的竞争结果压力下,个体为了保护自尊而采取的流动补偿行为,如通过在其他领域超越他人来补偿自我价值。而躺平则是在竞争过程中感受到压力时,个体选择逃避现实,通过放弃竞争来减轻自我差异感。



3

权力感缺失与多样化寻求

王汪帅老师还讨论了权力感缺失如何导致人们寻求多样化的行为。他解释了权力感缺失会降低个体的自主性需求,而多样化寻求行为可以象征性地恢复这种自主性。通过实证研究,王汪帅老师揭示了低权力感的个体更倾向于寻求多样化的产品,以此来补偿其自主性的缺失。



讲座最后探讨了文化产业应该如何利用心理补偿文化。他以徽州文化旅游为例,讨论了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并提出了文化产业在设计和推广中应考虑的补偿文化因素。

 

王汪帅老师的讲座深入探讨了心理补偿的文化和产业应用。他指出文化产业可以作为一种补偿机制,通过提供体验性和敬畏感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通过具体的研究案例,王汪帅老师揭示了心理补偿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了理解心理补偿机制对于文化产业设计和推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文化产业应如何把握补偿文化盛行的契机。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应用心理补偿文化。



摄影|陈   艳
文字|陈亚鹏
排版|傅珂瑄
责编|芥   末

华政传播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