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自zhihu.com/question/30276520/answer/321930578
01
上边这张图,除了人物外是常见的抗战日常照,有个细节,就是墙壁上的“仁丹”广告。
这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广告,相信很多人在抗战的电影里都曾见过。
其实早在民国初期,“仁丹”就已经在中国声名鹊起,广告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这种源自中国的清凉解暑药,经过商业包装很快风靡全国,各地均可见用油漆刷于墙面的“仁丹”广告。
“仁丹”图文广告画。
然而这并不是普通的商业广告。
当时油漆价格不菲,而“仁丹”却以倾销式的价格在中国销售,只是为了占领市场的商业目的?
当然不是。
02
这些谜团随着1937年日本大举侵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一解开。
1936年6月25日四川省政府致省会公安局的一份密令中这样写道:
有日人一名着中国衣装,率领工人多名在黄冈城险要处所,大做其仁丹广告,以此为标识。
看来为了在当地加快效率,日本人当时还雇用了不少中国工人。
另外,该密令还特别提到:
给予屋主洋两元后,即前往各处拍照。
为什么日本人要选择在城市的险要位置用油漆涂刷“仁丹”广告?
又为什么用照相机记录下这些广告的所在位置呢?
绘于民房的仁丹广告画。
03
1936年8月12日,即抗战爆发前夕,四川省政府的一份秘密咨文,咨文内容称:
据密报以假卖仁丹为掩护,日间谍同助手高桥及华人石充昌等六人在成都一带活动,并携有最新式照相机随时摄取重要地形地势等。
在另一份档案中提到,日本人在湖北黄冈、江苏武进和昆山、山东
济南等地的险要处所大肆涂刷“仁丹”广告,并摄取影片。
这里还讲道:
绘制墙壁仁丹广告颇多,长方各异,色分四种,确有军事秘密。
日本人四处涂刷“仁丹”广告,看似正常合法。
但他们为什么却偏偏选择在城门、桥梁、重要机关、关隘等险要地标处绘制广告?
其实就是为了用“仁丹”广告给这些地方做符号标记。
位于城门的仁丹广告。
日本人将绘制好广告的地理位置用照片记录下来,也是为了让以后来此地的人更为直观地辨识,用价格不菲的油漆涂写是为了让广告更能抵御风雨侵蚀而保持长久醒目。
其含义为:
左右胡尖上翘——道路畅通无阻
八字胡左尖下弯——左道不通,右道通
八字胡右尖下弯——右道不通,左道通
八字胡双角下弯——此路不通
而对于没有八字胡的纯文字广告,含义就在仁丹的字上,字体的横折竖钩都表示不同的军事意义。
文字的排版上也分直式和横式两种,横式示街巷不通,直式可以通行。
“翘胡子仁丹”的胡子尖所指的方向,就是需要刺探中国的机密所在。
04
“一·二八”和“八·一三”事变时,不少日本侨民就这样搜集机密,根据“翘胡子仁丹”暗示的位置,指引日本陆战队向中国的目标发起精准攻击,以免失误走进死胡同,减少伤亡。
此后,国民政府也逐渐觉察出了“仁丹”广告的异样,于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命令中国各地大肆涂抹“仁丹”广告。
1937年温江转发上峰去除药品广告的行政命令。
文件内容说:
对日本药品广告尤应注意涂抹消灭。
随之,全国各地便掀起了一股涂抹“仁丹”广告的浪潮。
另外,四川省政府还勒令城乡居民不得允许日本仁丹的中国代理商在其房屋墙壁涂刷“仁丹”广告,最终让其在中国销声匿迹。
20世纪30年代四川省政府限制日本仁丹广告的条令。
1937年温江消除日本药品的公告。
自1906年《满铁调查所》建立起,日本对中国进行大量的、深入的、细致的、全面的调查工作。
难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对缴获日军的中国地图与自己的地图比较之下,不得不惊叹日本对中国之了解,比中国人自己还清楚,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而仁丹广告只不过是日本了解中国的冰山一角!
(媒体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