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是城市畅通的动脉,它连接着街区的缝隙,充满了城市的民情风味。青岛作为一座早期的殖民城市,其路名也不断地变化,这与其他城市有所不同。
1891年,清政府在青岛驻兵设防后,在青岛村一带建总兵衙门和兵营。当时,市区范围内仅有四条可通骡马车的道路:由老衙门(现人民会堂)经四方、水清沟,到达沧口,约12.5公里;
由老衙门经贮水山麓岔出,经过河西,到达李村,约10公里;由老衙门经贮水山麓岔出,至河西,由河西岔出,经韩哥庄,到达张村,约9公里;由张村经宅科、小崂山、姜哥庄,到达沙子口,约6公里。
1893年青岛栈桥建成时,形成了一条不规则的土路,西起朝城路、贵州路口,贯穿郯城路、河南路、中山路、浙江路、青岛路、江苏路、大学路,东接莱阳路,全长1919米,即现在的太平路。
太平路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在太平路铺装了沥青路面。基层采用花岗石和 三合土填筑,车行道旁边铺设车轨石,时命名为威廉街。
德侵者为把青岛建成扩大侵略的军事基地和经济掠夺的口,筑码头、修铁路、建造住宅和各种公共建筑,同时,在前海的欧人居住区以总督府大楼为中心,以市内的德县路、保定路、大沽路三路为横线,以馆陶路、中山路为纵线,修建城市道路。
修铁路、建造住宅和各种公共建筑,同时,在前海的欧人居住区以总督府大楼为中心,以市内的德县路、保定路、大沽路三路为横线,以馆陶路、中山路为纵线,修建城市道路。
青岛第一批路名是德国式的路名,如:威廉街(今太平路),柏林街(今曲阜路)“亨利亲王街”(今广西路)“汉堡街”(今河南路)。
民国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占领了青 岛,于是青岛的道路又穿上了“和服”外衣。如:“佐贺町”(今广西路)“万年町”(今江苏路)“舞鹤町”(今太平路)“静冈町”(今中山路南段)等。
德国占领青岛时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码头,于1899年开辟了一条南北 连接的道路,这便是中山路的雏形。德县路以南是德国人居住区,命名为 “斐迭里街”,德县路以北是中国人居住区,称为大马路,1922年,两条路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山东路。
1929年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63座极具风格的建筑。同时新辟了齐东路—大学路间、登州路、西山路。热河路、西康路(绥远路),20世纪50年代绥远路改名包头路。
现在的命名体系是1922年青岛回归祖国之后形成的,于是就形成了以 “江苏”“湖南”“北京”“广州”“泰安”等省、市、县名为一体的命名方式。另外,还有以它的别称来命名的,如“芝罘”是“烟台”“滋阳”即 “兖州”“兰山”是“临沂”。
青岛的主要干道大都以省份命名,如山东路、江西路、贵州路、云南路等,次要道路用城市命名,比如徐州路、上海路、福州路、台北路等。
中山路
也有用人名命名的道路,如:中山路——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芝泉路,以大军阀段祺瑞而命名,段字芝泉,因其曾捐资修建湛山寺,当时民国市长沈鸿烈决定以他的字命名。
随着城市的发展,前面既然有了一群以“关”命名的路,后来就出现了以“峡”(八大峡)、“湖”(南京路周边)、“江”“山”和“岛”命名的路。
还有几片区域是以同一字头命名的,如沧口有“永”字群:永安、永宁、永清、永平路等;也有“兴”字群:兴山、兴华、兴隆、兴城路等。
以“平”命名的:平安路、平定路等。青岛大部分路名都是以县级以上地名来命名,虽没有以动、植物名字直接命名的路,但却有以动、植物名字为头的路,如:动物打头的龙口路、虎山路、鱼山路、燕儿岛路、蚌埠路等。
植物开头的松柏路、柳林路、桃园路、桑梓路、福寿路、莲岛路等;有寓意吉祥的太平路、兴隆路,和兴路、吉安路、庆祥路、聚仙路、同兴路等;以院校命名的青大路,以企业命名的海尔路等。
有带有明显行业色彩的菜市路、菜市二路、市场一路;以两头地名命名的四流路(四方、流亭)、大沙路(大水清沟、沙岭庄),台柳路(台东、柳树台)。
台湛路(台东、湛山),小白干路(小村庄、白沙河)等;有集中命名的八大峡、八大关、八大湖等;也有以地点和排列数字命名,如台东一路到台东八路,台西一路到五路,太平角从一路到六路等。
有的道路比较长则分东、西、中路如:香港东路、中路、香港西路,辽源西路、辽源东路,银川西路、银川东路等,四流南路、四流中路,重庆路:重庆南路、重庆中路和重庆北路等。
青岛的路特色明显,富有内涵,但近几年有的路却不知所云,如浮山后开辟的新区,出现了一些新路名,让人莫名其妙:劲松一路到八路,如果是以地名命名,劲松是北京朝阳区辖的一个街道,概不会用一个街道的名字来命名吧?
劲松,从字面解释是:不畏风寒而挺立的松树。象征一种气概,道路难道可用气概来命名?况且这些路大部分还是重要干线。
青岛自建置到1990年,市区就有主、次干道及一般道路730多条,《青岛那些路》收录了56条,有主、次干道,也有一般道路,涉及市南、市北、李沧、城阳区等,这只是青岛道路的一角。
本文为《青岛那些路》一书《序》,书中文章大都在《青岛故事》发表过,有的在报刊上登过,本书所写有关青岛道路的文章,路的形成沿革以及往事印记,也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是了解青岛道路发展及岛城民情的一个窗口。现在此书及《往事并不如烟》散文集,在青岛中山路117号“如是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