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周总理陪同外宾参观访问革命圣地延安。
周总理曾经在此生活战斗过许多年,阔别二十多年后故地重游,心中难免感慨万千。
从枣园到杨家岭,先趟延河水又登宝塔山,忽然,周总理想到了什么,向陪同的地委负责人询问道:“陈友才的陵墓在什么地方?”
图|周总理陪同范文同、黎笋(右二)率领的越南代表团参观延安
“年头太久了,没有保存下来……”地委负责人为难地说道。
周总理表情沉重地嘱咐:“我一生中曾遇到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是那一次。你们要把陈友才等牺牲的同志情况搞清楚,将他们请进烈士陵园,给他们立个碑!”
周总理所讲的“最危险的”一次事件,指的就是1937年4月25日发生的“劳山遇刺事件”。那次事件的惨烈程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为了助周总理脱困,有11位警卫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其中,陈友才的结局最为壮烈。
图|1937年,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合影旧照
为了转移敌军的注意力,陈友才穿上周总理的衣服向敌人射击,最终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
敌人清扫战场,发现了陈友才口袋中写着“周恩来”的名片,错把陈友才认作周总理,以为伏击成功,又凶残无比地在其遗体上连捅20多刀泄愤。
陈友才的牺牲,让周总理万分悲痛,他对众人说道:“陈友才同志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在战斗中勇敢沉着,他忠于职守,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献身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和怀念,他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的好榜样。”
“劳山事件”发生在1937年间,彼时“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国内内战逐渐偃旗息鼓,国共双方开始就合作抗日问题进行协商与谈判。
图|西安事变结束后,蒋介石在宋美龄等人的陪同下返回南京
国共合作本就不被蒋介石所乐见,明面上他答应了努力促成国共合作,背地里仍旧采用阴险、狡诈的策略,将矛头对准了中共的领袖们。
1937年春,周恩来在潘汉年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杭州,与蒋介石等人进行谈判。
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利益,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小心周旋,在原则问题上不卑不亢,处理方式上机智灵活,要求条件上进退得宜,使谈判进展十分顺利。
1937年4月4日,周恩来乘坐飞机返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谈判的进展。
随后,党中央决定由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南京与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将军等人商谈红军改编的问题。
图|同国民党代表谈判的周恩来回到延安,中共中央领导人等到机场欢迎(旧照)
原本代表团计划在4月24日那天出发,因人数较多,要分别坐在三辆卡车中,为了保卫代表团的安全,中央保卫局还拟派一个排的警卫队随行。
出发那天,因为周恩来临时有事要和毛主席商量,所以改变了计划。部分代表团成员提前出发,剩余部分人员等待周副主席一起。
周恩来同志的安全对我党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周恩来的随身副官兼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陈友才,还特意把中央保卫局派往南京保卫周恩来安全的警卫员找来,同大家说明了西安、南京等地的形势,并不断叮嘱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给敌人以可乘之。
第二天上午九点,周恩来在红军副总参谋长张云逸、军参谋处负责人孔石泉、陈友才、记者吴涛等人,坐上了卡车,与欢送众人道别,离开了延安。
图|毛主席与周恩来等人在延安
在出发以前,陈友才的表情凝重,对即将发生的灾难似有所感,他还一改往日对周恩来的敬重与爱戴,径直走到他面前要求道:“周副主席,穿上军装吧!”
周恩来不解,陈友才解释道:“此行路上未必有多安全,以防万一,还要委屈您跟我换换身份。”
有警卫队的保护,行程还是保密的,出现危险的几率并不高,但是陈友才一心一意为自己着想的心意,还是让周恩来十分感动,所以他便按照陈友才的要求换上了军装。
而陈友才则穿上了西装皮鞋,打了领带,装扮成周恩来的样子,甚至还细心地在自己的口袋中放了周恩来的名片。
图|抗战初期,身着军装的周恩来(旧照)
打扮成战士模样的周恩来跟司机一同坐在卡车的驾驶室中,张云逸则与警卫员们一起坐在车厢里。
车厢人多热闹,加上难得出一次远门,战士们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聊个不停。
陈友才也在车厢中,他没有跟战士们聊天,而是坐在紧靠驾驶室的地方,警惕地盯着四周的动静。
因为他是周恩来的随身副官,所以将士们聊着聊着便凑到他面前来,想让他讲一讲周副主席的故事。陈友才没推辞,讲了“西安事变”后周恩来教育东北军的故事。
原来,蒋介石在扣押张学良与杨虎城两位将军后,东北军少壮派气不过,拿着刀枪就冲到了中共代表团驻地周恩来的住处,想要威胁周恩来搞什么所谓“新的兵谏”。
图|西安事变发生前,张学良与蒋介石合影(旧照)
陈友才立即上来想要保护周副主席,却被后者挥了挥手拦了下去。
面对气势冲冲的青年军官,周恩来没有丝毫惧色,大声斥责道:“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以为这样蛮干,就能救张副司令回来吗?不,救不了!这恰恰是害了张副司令。你们这样干,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你们这是在犯罪!”
那些人被周恩来的气势镇住,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周恩来没再向他们发脾气,而是语重心长的劝解,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陈友才讲完这个故事,立即引起了一片称赞之声。
“陈参谋长,你穿起这身呢子制服,系着领带,头戴礼帽,脚蹬长统马靴,是不是在向周副主席学习呢?”一位小战士笑嘻嘻地问道,毕竟陈友才敬爱周副主席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图|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周恩来与邓颖超合影(旧照)
“是在学习,可也不全是。我是在学习周副主席的思想、品德、精神、风格。可这穿着打扮,甚至连我带的他这名片,”陈友才边说边将口袋中周总理的名片拿出来,“却是另有用场!”
警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陈友才的话是什么意思:“什么用场?”
陈友才神秘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前一段时间,周副主席正在想办法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一个国民党东北军军官,被特务的挑拨,就背着盒子枪,突然闯进周副主席的住处。”
众人跟着提起一口气,连忙追问:“然后呢?然后呢?”
图|西安事变,我方谈判代表合影旧照
陈友才笑着说:
“当时,周副主席正躺在床上看书,我穿着与周副主席相同的服装,坐在一边。那人气势汹汹地冲进来,还拿着刊登有周副主席照片的报纸。我看来者不善,赶紧迎了上去,大声质问:‘你找谁?’那军官犹豫不定,不知所措,说是要找周恩来。我看他没认出周副主席来,便灵机一动说:‘周副主席身体不舒服,到医院去了。’那人看了看我,又四处看看,就转身走了。”
自那以后,陈友才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每次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周恩来的安危受到威胁时,他便会装扮成周恩来的样子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以保护周副主席的安全。
图|陕西甘泉县劳山
谈笑间,汽车己进入了劳山北麓。劳山距延安50华里,是延安南边的重要门户。不过这里地势险要,山陡林密,因为刚解放不久,所以土匪横行。
众人在车中兴致勃勃地聊天,当时车子正在加大马力爬坡,汽车的引擎声几乎盖过了人声,可陈友才还是敏锐地听到了“啪”的一声。
“什么响声?”陈友才警惕地问道。
“有点像是鞭子响。”有听到的警卫员附和道。
“不对啊,这里怎么会有人放羊呢?”立马有人提出质疑。
图|老式卡车照片
陈友才暗道不好,可是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飞弹便铺天盖地般地向他们袭来。
有人受伤,有人牺牲,可警卫员们还是立即进行了反击,一场残酷战斗,在这险山狭路上展开了。
我方本以为出发时间和行程路线严格保密,不会有人知晓,而且出行的3辆卡车外形一模一样,外人很难分辨。
可是周恩来一行人的行动计划还是被隐藏在延安南门口附近的暗探冯长斗窃取了。
冯长斗是当地土匪头子、哥老会头目李青伍安插的探子,长期潜伏在延安,刺探我党我军的情报。
周恩来的行程情报被他告知了流窜在延安、宜川、甘泉交界地带的土匪头目李青伍和当地民团的团总姬延寿。
这些土匪和民团早已被国民党势力收编,在延安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肆意破坏我党地方政权组织、摧毁我地方政权机构,将党的高级干部和工作人员残忍杀害,所以被当地的党和人民深恶痛绝。
周恩来要到西安搭乘火车前往南京,那劳山一带是必经之地,所以他们连夜纠集各股土匪,聚集在甘泉境内的劳山,断公路、修工事,布置人马准备伏击,妄图杀害我党高级领导人。
由于敌人事先有所准备,且人数更是达到了130多人,而周恩来的随行警卫队只有25人,还有非战斗人员。
敌众我寡、敌暗我明,我军处境十分艰难。
发现敌人之时,周恩来便想让司机加大油门冲过关卡,可是敌人很快便发现了周恩来的意图,首先用排子枪射向汽车司机,司机不幸身中数弹,顿时血流如注。
不过司机也是一条硬汉,身负重伤也没有倒下,而是继续驱车全力前进。
匪徒原以为射中司机便能逼停卡车,可没想到这司机竟然还瞪大眼睛往前开,所以枪法好的敌人便将枪口对准了司机的脑袋,将司机一枪毙命。
与此同时,敌人还将矛头对准了汽车轮胎,将轮胎打爆,车子险些失去控制,堪堪停了下来。
此时周恩来也正在驾驶室内,眼见司机已经牺牲在方向盘上,车子也无法再开动,只能跳下车,伏在前车轮胎后,保卫自身的同时,沉着镇定地观察敌情。
车厢内的张云逸命令陈友才和警卫员先下车保护周副主席转移,余下众人则分组抗击,转移敌人注意力。
图|张云逸与陈毅等人合影(旧照)
众将士同仇敌忾,虽然人数上我军不占优势,但是仍旧抵御住了敌人的第一波攻势。
敌人信心满满,高喊着“抓活的”,从四面八方涌来。
前面是敌人修建的防御工事,一时间无法越过,而敌人又不断从正面、后面、左面直冲而来,形势十分危急。
战士们一边反击一边想对策,当务之急是不能让他们伤害周副主席。
在争斗的过程中,陈友才不幸被子弹打断了腿,瞬间失去了行动能力,不过他还是迅速镇定下来,仔细地分析着战场上的局势,很快,他便发现右侧没有敌人。
“右面没人!掩护周副主席向右方树林里撤退!”陈友才沉着地下令,指挥战斗。
很快,敌人也注意到了陈友才这面的动静,穿着西服,系着领带,头上戴着礼帽,脚穿长统马靴,一面观察敌情一面镇定的指挥战斗,俨然一副军官的模样,猜测他就是周恩来。
图|影视作品中作战中的我军将士(剧照)
于是,长枪、短枪和机关枪,一齐向陈友才射去。
陈友才还沉浸在局势的分析上,待炮火都向他袭来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躲避了。陈友才又身中数弹,鲜血从身体中汩汩流出,陈友才心中明白,自己恐怕是熬不过去了。
可是转念一想,周副主席还正在危险当中,自己不能就这样倒下,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他再次拿起自己的武器,向敌人射击。
“他们以为我是周副主席。”陈友才艰难地说着,尽管浑身是血,但是陈友才的态度仍旧十分轻蔑:“一群蠢蛋。”
敌人的注意力成功被陈友才吸引了过来,他也为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和战友们突围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图|战斗中的红军士兵(油画)
敌人越靠越近,陈友才又被击中,壮烈牺牲。
陈友才的光荣牺牲,极大地带动了将士们的情绪、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警卫队副队长陈国桥带领战士,利用公路边的土塄作掩护,奋力还击敌人。
敌军的优势几乎是压倒性的,就算我军将士全力反击也只能阻挡敌人一会,长久下去必定不是办法,陈国桥赶紧呼叫班长邓庭荣,想让邓庭荣快些想个办法。
可是他叫了好几声都没有听到邓庭荣的回应,回头一看,邓庭荣已经壮烈牺牲了。
陈国桥又赶忙叫副班长王开明。王开明虽然大声应“到”,可他的双腿已被敌人打断,血流如注,无法动身。
图|战场上激烈交战的双方
“副队长,让他们来吧,铁馒头给他们都准备好啦!”王开明艰难地握着手榴弹说道。
陈国桥成了唯一一位健全的指挥官,桥望着这位平时幽默、乐观、爱开玩笑的战士,望着他那面对死亡镇定自若的神态,立刻确定了最后的战斗方案。
战士们是不怕死的,只要能够帮助周总理成功突围,付出什么代价都没有关系。
战士曹鸿都和小温、小向都坚守在土塄后,陈国桥命令他们立刻撤退。
三人不走,说话都带上了哭腔:“副队长,要走咱们一起走,要打咱们一块打,我不能先走!”
陈国桥的态度十分坚决:“这是命令!”
图|亲切友善、受人爱戴的周恩来同志
待他们保护周副主席离开,陈国桥与受伤的王开明对视一眼,随后二人双双拿出手榴弹向敌人投掷而去。
虽然炸死了几名敌人,但是他们自己的位置也暴露了,被敌人射到,光荣牺牲。
敌人冲到了卡车旁边查看情况,很快便注意到了陈友才。
此时的陈友才早已没有了气息,他们检查了陈友才的身体,在他的衣服口袋中发现了写着“周恩来”的名片。
他们以为这便是周恩来,遂歇斯底里地往陈友才的遗体上连捅了二十多刀,随后因任务完成扬长而去。
图|穿着笔挺的周总理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陈友才仍然护送了周恩来一程。
事后,战士们找到一条溅满陈友才鲜血的毯子,交到周副主席的手中,他不禁泪流满面。多年后想起这件事,周恩来依然痛心不已:“那次是陈友才同志代替我牺牲了……”
山林中的动静,惊动了红军驻守在附近山头的通讯班。
通讯班连忙与步兵联络,想让步兵前去查看情况,可是意外发现电话线竟然被人切断了,他们又赶紧启动了紧急线路,与上级取得了联系。
消息传到中央警卫团团长黄霖那里,黄霖一面向上级报告一面迅速集合警卫队,跑步赶到白石子街向毛主席等人报告。
此时,刘伯承总参谋长已命令将当时集中饲养的中央首长骑的马统统牵来,供警卫队赶路使用。
图|刘伯承与毛主席合影(旧照)
一向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毛主席也趿着鞋,连帽子也没来得及戴,就急匆匆地跑了出来。
“无论如何要把周副主席救回来!”毛主席如此嘱咐警卫员。
警卫队众将士及指挥人员立即跨上战马,提枪挥鞭,风驰电掣地向劳山奔去。一行人尚未抵达劳山,便遇到突围成功的周副主席等人正在向中央驻地走来。
众人皆惊喜不已,想要立即护送周副主席等人回延安。周恩来摇头拒绝了,命令他们先到交战的地方去,把负伤的同志和阵亡的烈士遗体运回来。
陈友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劳山事件”中,为了保护周副主席的人身安全,他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
图|红军时期的周恩来(旧照)
他的离开给周恩来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在事件发生的第三天,军委总部为陈友才等11位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
由肖劲光同志主持,周恩来端端正正的站在烈士们的灵前,工工整整的敬了一个军礼:“陈友才同志在战斗中勇敢沉着,工作中一贯认真负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的好榜样。”
张云逸副总参谋长为追悼会致了悼词,高度评价了陈友才这种以身取义的特殊功劳。
回忆起事件前后的种种,张云逸的心中也久久不能平静。
陈友才与周恩来结缘实在长征路上,他曾经说过:“要不是周副主席的话,我恐怕早就被张国焘杀了。”
1935年6月,有人特意跑到张国焘的面前告状,说陈友才心思不正、心怀鬼胎。
图|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过草地(油画)
彼时任红军总部侦察通讯队长的陈友才真是“人在军中坐,锅从天上来”。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他还向往常一样我行我素,殊不知暗算和杀害随时可能会到来。
可能是冥冥中注定的事情,病重的周恩来竟然偶然间听到了这个消息。
周恩来当时身体状况非常差,只能依靠着担架前行,明明自己状况也并不乐观,周恩来还是当机立断,伸出援手,将陈友才调到了自己的身边。
事实上,周恩来爱兵如子的品性,也在此后数次拯救他于危难之中。
图|侦查、轰炸中的敌机(旧照)
比如在1935年9月,红军在甘肃岷县地界与敌机遭遇,听到飞机轰鸣的声音,陈友才立即反应过来,提醒将士们卧倒隐蔽,敌机没有发现目标很快便离开了。
事出紧急,周恩来一直躺在担架上,待敌机走远,陈友才没有立即赶路,而是提出将周副主席从担架上拿下来,在一旁的沟中躲避一会儿,以免敌机杀个回马枪,毕竟周恩来在担架上目标太大不安全。
将士们听了陈友才的提议,刚刚扶着周副主席躲进沟中,敌机便折返回来开始轰炸。
等敌机扔下几颗炸弹飞走以后,众人出来检查一看,才发现原来停放周副主席担架的地方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坑,多亏他们将周恩来转移了,不然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图|抵达延安时的周恩来(旧照)
后来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陕北,周恩来也将陈友才调到了自己的身边担任警卫参谋,此后,陈友才更是数次帮助周恩来脱离险境。
周总理从来都没有忘记陈友才,也时刻感念着陈友才为了救自己而牺牲的情谊。
邓颖超在建国以后重返延安时还说过:“陈友才同志代替周恩来同志牺牲了,这个人是个好同志,我们现在想起他,觉得难过,我们是常常记得他的。”
1973年周总理陪同外宾返回延安,还特意询问了陈友才的墓地位置,当得知因年久没有保存下来时,周总理还特意嘱咐延安方面的工作人员好好找一找,为他立一块碑。
图|慈祥的周总理与邓颖超
周总理去世以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还看见了他放在贴身口袋中的照片,那张照片已经被周总理妥善保管了40余年。
照片上是他与张云逸等人的合影,背面还写有八个字,记录着“劳山事件”得惨烈:“劳山遇险,仅存4人”。
向在此事件中英勇牺牲的陈友才等11位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完-